《綜藝報》:你是《二胎時代》的監制,你父親滕文驥是總導演,你們在職務上如何分工?
華濤:這就是一個工作形式,這個劇的導演王為是我幾部戲的執行導演,也和我父親一起工作過一段時間,這次他獨立執導第一部電視劇,希望我父親幫忙把控一下,我主要在選演員,劇本創作方面給他一些建議,作為監制我一般不會在現場干涉導演,做的更多的是幕后把關工作,同時,我還會負責包括宣傳發行在內的一些事情。
《綜藝報》:這次為什么不做導演轉向監制?
滕華濤:從《浮沉》后,我就不再做電視劇導演了,最主要的是興致沒那么大了,不論從導演拍攝技術層面還是劇本創作角度,拍電視劇可以突破的空間不大了,沒有太多新鮮感,還耗著就剩純掙錢了。
中國影視劇行業監制不多,大多由電視臺或公司委派,缺乏現場制作經驗,和現場人員溝通存在障礙,像我們這樣從一線打拼出來的人做監制,可以更好地銜接和溝通。
《綜藝報》:會不會儲備小說版權資源?
滕華濤:沒有儲備。目前我手頭還有買了沒做的小說,主要因為沒準備好,我認為創作還要遵循規律,小說變為劇本的時間長短不一,比如《失戀33天》的劇本改編只用了3個多月,而今年年底將上映的舒淇與彭于晏主演的電影《剩者為王》是2010年就買下小說版權,今年年初才開拍。
“儲備IP”并盡快做成影視劇賺錢,不太符合創作規律,在我看來,將小說改編為影視劇很難,以我的創作方法不可能攢很多資源同步開發變現,我手上很多項目是平行推進的,但每部進度不太一樣,有的需要三四年才能做出來。
《綜藝報》:目前可推進的項目有哪些?
滕華濤:有一部科幻戰爭題材片已經做了一年多,還有《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小說版權已經買了兩年多,還在不停修改中。
《綜藝報》:現在有影響力的劇數量越來越少。你認為是什么原因?
滕華濤:我做完《蝸居》曾說,中國電視劇如果還按照傳統模式發展,希望不大了。這話我已經說了很多年,現在的模式不太符合創作規律。
《綜藝報》:哪些方面不太符合創作規律?
滕華濤:世界流行的電視連續劇都以周播,季播模式為主,長篇故事的創作方法,就是一周內講好一個故事,下周再講新故事,反觀國內,綜藝節目已經做到了,而電視臺購片和播映還比較傳統。
《綜藝報》:你認為未來周播劇的市場會越來越好?
滕華濤:對,但是,探索周播對電視臺來說壓力太大,現在所謂的周播大都是把日播劇拆分成周播。
此前,我的團隊曾和土豆合作網劇《小野獸花店》,借此探索周播、日播創作模式的不同,事實證明,周播與日播兩種編播形式的差異,使得編劇的創作過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簡單,把電視劇從原來加,50集的長度壓縮到12集就可以。
編劇習慣性地按傳統電視劇的創作思路收著寫,而周播模式是不管后面接不接得上,編劇首先把當周這一集做好,讓觀眾滿意,吊足胃口,懸疑性不是只有警匪片才有,哪怕拍愛情劇,都要把一周的懸念點做足,讓觀眾惦記,這對編劇要求非常高,
《綜藝報》:做周播劇,在制作屢面還應做哪些調整?
滕華濤:周播劇采用邊拍邊播模式,制作過程中,需要根據人物狀態等不斷調整,這個轉變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
《綜藝報》:你如何看待“收視率對賭”現象?
滕華濤:如我剛才所說,如果電視臺繼續按照傳統購片模式的話,我很難想象會有突破,改變,現狀是由7人或10人組成的購片小組決定大多數觀眾看什么,這不是市場行為,
《綜藝報》:近年你監制的作品比較多。下一步親自執導的作品是什么?
滕華濤:正如上面提到的,我正在籌備一部科幻戰爭題材的電影,但籌備時間會特別長,
《綜藝報》:當下,科幻題材較熱,你為何要選這一題材?
滕華濤:我并不是跟風科幻題材,只是1年多前看了小說覺得很好,便想拍成電影?,F在電影市場的確火熱,今年電影票房直奔400億元,作為從業者,我們應該給觀眾提供符合電影工業規模的作品,不能總是做些低成本、賺快錢的影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