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的一聲,打破了四周的寂靜,齊齊射來的眼光令你尷尬萬分,這“氣”從何來?為何要在此時不爭氣地“跑”出來?
日常門診中,因為多屁而就診的病人并不多,但經常會遇到病人講腹脹。腹脹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腹水、巨大囊腫或腫瘤的壓迫和牽扯,甚至肥胖者腹壁脂肪的堆積……均可造成腹脹,但最常見的原因還是胃腸道脹氣,這胃腸道脹氣就與多屁有關。研究表明,許多自述腹部脹氣的病人,體內產氣并不過多,胃腸道中的積氣也不多于健康人,這很可能是一種胃腸道的異常感覺。
“氣”從何來
胃腸道內的氣體,主要有隨吞咽動作咽下的氣體、腸腔內產生的氣體和從血液彌散到腸腔內的氣體等三類。人在吞咽或講話時,總會有一些氣體從食管進入胃,積少成多,每天的總量可達數升。這部分氣體是胃腸道內氣體的主要來源,立位時易排出,臥位時則不易排出。腸腔內產生的氣體是糖類和氨基酸受細菌分解后的產物;從血液彌散出來的氣體種類則隨局部壓力差而定。
從化學成分上看,氮氣主要由吞咽和血液彌散而來,分布于全胃腸道;氧氣在結腸中濃度極低,可被需氧菌迅速利用;氫氣是由結腸中未被吸收的豆類、某些糖類經細菌分解所產生;約1/3的正常成年人腸道可產生甲烷,系由產甲烷的細菌利用氫氣生成,與攝入食物種類無關;二氧化碳存在于全胃腸道,來源于胃酸(鹽酸)與碳酸氫鹽的中和反應,也可由某些糖類、豆類、脂肪酸經細菌作用后生成。可見人體胃腸道內的氣體“五花八門”,以上5種氣體占胃腸道內氣體總量的99%。
有來有往,胃腸道內的氣體也是如此,否則積在體內,排不出去怎么辦?一般認為,胃腸道內氣體的出路,一是噯氣,二是放屁。
一般來說,正常人胃內積氣有20~80毫升,一次噯氣即可全部從口內排出。進入胃內氣體過多,以及使下食管括約肌松弛的食物(如洋蔥、西紅柿、薄荷等)、藥物(如阿托品、顛茄、654-2、心痛定等),均易引起噯氣。飯后輕度噯氣屬正常現象,不要害怕。
放屁在醫學上稱“排氣”,國人文雅稱之為“虛功”。健康人進食普通飲食后,每天平均放屁14次,每日放屁排出氣體平均約600毫升(200~2 000毫升)。排出氣體的主要成分為氫氣、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等。一般來說,這些氣體并不臭,加之每次放屁排出的氣體量也不是很多,因而人們多不自知。屁的臭味,最新研究認為系來自甲烷硫醇和二甲基硫化物等微量氣體。
“氣不順”的種種表
噯氣 前面講了,飯后輕度噯氣屬正常現象,是因為吃得太飽了引起的,過一會兒就會好轉。但頻繁的噯氣常因精神緊張、受刺激或過度焦慮而發生,屬于不正常的情況。
氣痛綜合征 可突發或緩慢發生。疼痛時間長短不一,與飲食關系不大。疼痛積氣發生在左上腹的叫脾區綜合征,發生在右上腹的稱肝區綜合征。有的病人會捫及“氣包”,常于排氣后消失。胃腸動力學研究表明,這類病人腸道中氣體量并不比正常人多,脹氣是由于腸道運動紊亂,干擾了氣體的運行過程而致。但要注意有無乳糖酶缺乏,即腹脹與飲用牛奶及其制品有關。
放屁過多 可能由于過多吃某些易產氣食物,也可能與腸內產氣與耗氣細菌之間失去平衡有關。
腹部脹氣 嚴重是腹部敲之如鼓,多以肚臍為中心,排氣后腹脹減輕或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病理情況,如腸粘連、腹腔炎癥、結核、腸道腫瘤等,可以造成腸道梗阻,氣體排出不暢,也可發生全腹部或某一部位脹氣,而且不易緩解。此時要及時就診,及時處理,以免發生意外。
如何自我治療
首先要排除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肝臟疾病、胰腺病、胃腸道腫瘤或炎癥造成梗阻引起的腹脹(氣)。應請醫生診斷清楚,不要自己隨便吃消脹藥,免得耽誤病情。
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焦慮、煩躁、恐懼,這些不良情緒會影響胃腸道正常運動。必要時可服少量鎮靜劑。注意下述幾方面有助于減輕腹脹。
1.細嚼慢咽可以減少噯氣,不嚼口香糖、檳榔,戒煙。
2.部分人因小腸乳糖酶缺乏,其特點是脹氣與喝牛(羊)奶及乳制品有關。這類人可改服酸奶或包裝上特別標明LTH技術的舒化奶。
3.避免或減少進食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白菜、包心菜、椰子、無花果、桑椹、核桃、甘蔗等,因這類食物中含易產氣的植物蜜糖或菜豆糖等。少飲產氣飲料。增加食物中纖維素含量,可加速腸蠕動而有利于排氣。純燕麥片效果好,但過量可引起腹脹。
4.可在餐前服用某些吸附氣體的藥物,如活性炭、思密達、二甲硅油等,可減低腸管內氣體張力,使大氣泡變小。也可服自主神經調節劑如谷維素。
5.服用某些微生態制劑,如麗珠腸樂、整腸生等,增加腸道內有益細菌,抑制有害細菌,減輕腹脹效果明顯。但勿與抗生素同用,以免影響療效。
6.停服各種抗生素,以恢復腸道內菌群平衡,有利于腹脹癥狀的改善。
7.慎用抗膽堿能藥物,如654-2、顛茄、阿托品等,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這些藥物松弛腸道肌肉,可使腹脹加重。
8.在腹部臍周用手掌作同心圓形的輕按摩,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每次5~10分鐘,每日2~3次,持之以恒,必有好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