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軍
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終身教授,著名“國醫大師”鄧鐵濤今年已經98歲高齡,但依然步履平穩,思維清晰,耳聰目明。鄧老的高壽和他的“四養”及日常生活習慣是分不開的。
“四養”,即養德、養心、養脾胃和養腎。“大德者方多得其壽”,他認為唯有勤修德行,才能氣血通暢。曾經一個12歲的湖南男孩患重癥肌無力,輾轉找到鄧老治病,當病情已有好轉時,經費已然告罄。鄧老得知此事,一力承擔以后的治療費用,并再三叮囑醫護人員要加強護理。孩子得救后,在紙上寫了幾個字:“鄧爺爺你為什么要救我?”鄧老只是說:“學雷鋒,希望你長大報效祖國。”鄧老的“養德”由此可見一斑。養心是保持臟腑功能健康運行的基礎,鄧老每天早晨醒來,都會在床上調整呼吸吐納,通過靜坐、入定、冥想等方法安定心神,并將其當作一門祛病保健、調養身心的方法。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要想脾胃健旺,關鍵在于健康的飲食習慣,要做到飲食有節,雜食不偏。鄧老就是根據四時變化來合理調整飲食的,如在夏秋之際,他會服用清粥,以清腸道、護脾胃;夏天會適當吃些苦瓜,以清心火等。腎為人的先天之本,養腎可令人長壽,鄧老認為養腎應做到節戒色欲、珍惜精氣。如在午間散步,可有利于采陽補腎,鄧老戲稱此為“午間散步采陽養生法”,他認為此法對中老年人及陽虛體質的人群較為適宜。
堅持運動是高壽的主要原因。鄧老自50歲起,每晨必練“八段錦”,幾十年來從未停止。常練八段錦能讓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得到充分的拉伸,起到疏通經絡、調節氣血、養心怡情的作用。另外,鄧老建議中老年人每天散步30分鐘,醫學上稱之為“醫療步行”。他還認為,人的大腦也應當經常運動,中老年人最好堅持讀書、看報或寫日記等適度用腦的活動,以延緩腦衰老,預防老年健忘和癡呆癥。如今鄧老九十多歲了,還偶爾為人看病,他認為看病這個過程能很好地用腦。為學生講課也是一種鍛煉,是預防衰老的好方法。他還喜歡書法、詩詞歌賦,這些都能幫助人開動腦筋。
鄧老認為,合理恰當地安排好每天的工作、學習、活動和休息,可以使我們保持旺盛的精力,維護身心和諧與健康。如果生活起居缺乏規律,就會打亂人體內環境的平衡。長此以往會打亂大腦正常的節律,可能出現胸悶、心慌、頭暈、健忘、腰酸、失眠、煩躁、脾氣變差、口腔潰瘍等癥狀。鄧老每天早晨起床后在床上靜坐、呼吸吐納,進行自我保健按摩(從頭開始,漸及全身);然后飲茶,打八段錦,用早餐,做氣功,讀書、看報或是寫文章;中午繞樓散步10圈,用午餐;午餐后看會兒報紙,午睡(13:00~14:00),起來后讀書、看報或是寫文章,再打太極拳;晚餐后看會兒電視,21:00左右洗澡,做30分鐘氣功、看書報,23:00之前準時就寢。
鄧老對一些養生細節也很注意。比如他的皮膚一直保養得很好,手臂上也少有老年斑,這得益于他的一個養生“小秘訣”,就是用冷熱水交替洗澡。當然,所謂冷熱水,是根據他個人所能承受的溫度,根據氣候作靈活的調整,比如夏天洗澡時,他會先用冷水后用熱水,冬天則先用熱水再用冷水。熱水使血管適當舒張,冷水使血管適當收縮,有助于鍛煉血管的彈性,對延緩血管硬化起到輔助治療作用。鄧老很注重睡眠,為了提高睡眠質量,他經常用溫熱水沐足,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沐足時,用雙手按摩、揉搓腳背及腳心,如以左手的勞宮穴按摩右腳的涌泉穴,右手勞宮穴按摩左腳的涌泉穴,直到產生溫熱感,每次大約10~30分鐘。有時他還會配些中藥材,水煮后泡腳,比如懷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5克,鉤藤30克,夏枯草10克,吳茱萸10克,肉桂10克,以助平肝降壓,促進睡眠。鄧老還認為,人體陰陽輕度失衡時易出現亞健康狀態,如果經常服食一些藥膳或湯藥,如人參陳皮湯或人參陳皮田七湯(人參陳皮湯制法:人參10克,陳皮1克,水煎煮后去渣取汁,代茶服用。此方益氣健脾、化痰散結、補而不膩。若再加入田七5~10克,可取得活血化瘀的效果),可有效地糾正體內陰陽失衡的情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