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喬
如果說小學、初中是基礎教育,大學是有針對性的高等教育,那么高中就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過渡階段——從全面學習到發現自己的興趣方向。筆者在中國國內讀完初中二年級,在加拿大讀了3年高中,2013年即將畢業。筆者想結合親身經歷,說說加拿大的高中教育。
一、 課程設置:選課多樣化
加拿大的中學實行學分制。每門課都有相應的學分,累積了規定數量的學分才可以畢業。除去一些必修課,其他的科目都由學生自己選擇。學生的年級越高,自由越多、限制越少。加拿大高中給學生提供廣泛的選擇空間。比如數學,同一個年級分為兩個級別:一是基礎數學課,二是強化數學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選課,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還可以通過學校的考試測評跳級選課。除了平時在學校上課以外,學生還能利用暑假選修教育局開設的課程。暑期課程各科都有,分為3類:第一類是復修課程,給上學年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重學的機會;第二類是預習課程,提前預習新學年要選修的課程;第三類是正式學分課程,也就是在5周內集中上完整個學年要學的內容。
而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語言、文史、數學、物理、化學等學術課程外,學校還設有音樂、陶瓷、珠寶設計、五金、木工、攝影、食品等技能課程。大多數選修課沒有年級限制,12年級“老”生也可以和8年級新生一起學初級西班牙語。如此多樣化的課程,鼓勵學生多多嘗試,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不要為日后的選擇后悔。
二、 教材:內容詳盡、循環利用
在加拿大,所有的教材都是循環使用的,也就是說,每一學年結束后,學校會回收教材,再在第二學年開始時發給新生。如果學生弄丟了書,每本書要按平均100加元賠償。教科書上有很多圖片例子,每一個知識點都解釋得很詳細。有的書中除了學術知識以外,字里行間不乏幽默調侃,還配有漫畫說明。也有的教材非常詳細,從一個知識點延伸到其他領域,各種資料應有盡有,還會附上相關網站以便學生參考查閱。正因為教材詳盡,紙張也厚,教科書普遍都很厚很重,像百科全書一樣。
三、 評估考核:全面評估、動態考核
在加拿大,在筆者的學校里,期中和期末考試只占了總分的10%~20%,其余的是根據學生的平時作業、測驗、小組項目、課堂參與情況來決定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滿分只有5分的課堂小測驗往往是決定成績的主要因素。成績是動態的,這就意味著,學生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因為任何一次糟糕的成績都會影響總分數。而這樣的評價體系,是對學生長期的考核,更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水平。這種考核似乎分散了學生的壓力,沒有如臨大敵的感覺,但對于想保持優秀的同學而言,大家不得不一直緊繃這根弦。
在加拿大,評估學生的標準不僅僅是考試成績,更看重校內外活動的表現和個人的領導才能。畢業生申請大學時,要提交課外活動的參與情況和展示領導能力的證據。高中生必須完成至少30小時的社區服務才能畢業。相對而言,加拿大的教育更加注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生存技能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