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冬時節,走進井岡山市鵝嶺鄉嶺口蘆筍種植基地,只見滿眼皆綠,生機勃勃,一派春天氣息。農戶們正在有序地將采收來的新鮮蘆筍按質量分類、包裝。這些蘆筍將被運往上海、浙江沿海等地,成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來,井岡山市鵝嶺鄉將山區資源優勢轉為農業發展優勢,積極探索特色農業新途徑,利用優質生態環境種植有機蘆筍,帶領百姓走出一條綠色增收的致富路。
因地制宜 ?培育特色產業
井岡山市鵝嶺鄉是一個山區鄉鎮,境內海拔平均600米,山多地少,土質肥沃,空氣清新,水質優良。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將良好的生態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當下,高端優質農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鵝嶺鄉看準時機,以生態資源為優勢,引進歐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嶺口蘆筍合作社開始種植有機蘆筍。
蘆筍,又名石刁柏,是一種營養保健型高檔蔬菜,享有“蔬菜之王”美稱,含有天冬酰胺等18種氨基酸和包括硒、鋅等微量元素在內的15種礦物質元素,其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的含量均高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具有極高的營養食用價值,被營養學家稱為“全面抗癌食品”。蘆筍屬于“貴族菜”,在國際市場上十分緊俏,供不應求,在我國市場也日益暢銷。
蘆筍屬于一次栽培多年受益的經濟作物,一次種植可以收益15年左右,蘆筍平均每畝年產3000~4000斤,收入約為稻田的8倍。經過農業專家多次考察,鵝嶺鄉三面環山的蕉陂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適宜的氣溫、地質疏松的有機質土壤、潔凈的山泉水非常適宜于蘆筍的生長。
科學種植 打造有機品牌
為從源頭確保品質,鵝嶺鄉嶺口蘆筍合作社的蘆筍種植全程采用大棚綠色無公害標準化技術,引進有害生物無害化控制、化學替代與養分管理、土壤培肥與健康保育等先進技術。種植土壤需要經過專門的技術進行脫毒,種植過程中不施用化肥,全部用農家肥來替代,而農家肥也需要經過嚴格的脫毒處理,滴灌用水也是利用當地山澗富含礦物質的泉水,水中沒有重金屬成分。
“基地全部按照‘兩脫四不法生產,即土壤、農家肥脫毒,不施用化肥,不施用化學農藥,不施用激素,不使用轉基因技術。”合作社的理事長李秉謙說。這些“精心呵護”的有機蘆筍,收獲期為3月中旬到11月中旬,價格可達普通蘆筍的2倍。
蘆筍基地是2014年3月開始在井岡山育苗的,按照計劃,當年一整年只是培育株苗,要到第二年才能采蘆筍。意外的是,嶺口蘆筍基地的株苗長得出奇的好,一棵棵綠蔥蔥的蘆筍爭先恐后地往外冒,第一年就收了1000多斤蘆筍。第一批采摘的蘆筍經過江西農科院檢測發現所含的各類營養元素均高于其他產地的蘆筍。
產業延伸 助農增收致富
合作社采取“基地+農戶”的模式種植,已經發展了168戶農戶加入合作社,目前已建成230畝大棚基地。基地采取就地用工的原則,優先錄用租地農戶做工,每個工作日可得90~120元報酬。
蕉陂村村民曾新花去年把自家的兩畝多田流轉給了基地,如今,她不僅是這里的員工,還承包了一個5畝大棚的管理。“以前在廠里上班比較辛苦,現在在家門口干活很方便。每個月3000多元工資,再加上土地流轉金一年能有3萬多元收入,比上班高多了。而且還能學到有機蘆筍的種植技術,過兩年我就可以自己種蘆筍了。”
“我們的蘆筍還沒收割就被訂購一空了,有“井岡山”這張金字招牌,銷路不用愁!”李秉謙樂呵呵地說。“合作社正在申請注冊‘井岡紅蘆筍原產地證明商標,以后井岡山的蘆筍就能打響品牌了。”
為了盡快形成和完善種植、加工、銷售蘆筍產業鏈,嶺口蘆筍合作社正在井岡山新城區工業園新建一個果蔬冷藏儲運中心和蘆筍精深加工車間。“下一步我們將與江西省農科院合作研發蘆筍深加工系列產品,如蘆筍面條、蘆筍汁、蘆筍干、蘆筍保健品等,不斷延長蘆筍的產業鏈,帶動更多的群眾一起發展有機蘆筍產業。”李秉謙滿懷信心的對記者說。
[作者簡介]
劉麗娜,中共井岡山市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劉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