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靚
您可以根據自己是否辦了哪個金融機構的貸記卡或準貸記卡,是否與哪個金融機構發生了信貸關系,來判別自己的信用報告是不是被違規查詢,隱私是否泄露。
當您拿到自己的個人信用報告時,是不是只關注了您的個人信用報告上的基本信息和有沒有逾期的不良信貸記錄,而忽視了查詢記錄部分?如果是,那么請從現在起,像關注信貸記錄一樣關注您的查詢記錄,因為查詢記錄可以追蹤您的信用報告被查詢的情況,能反映出您的信用信息有沒有遭遇違規查詢和使用。
目前,個人信用報告 (臨柜明細版)由個人基本信息、信息概要、信貸交易信息明細、公共信息和查詢記錄5部分組成。由于查詢記錄位于個人信用報告的最后版塊,加之不影響信息主體辦理其信貸業務,因此容易被忽視。然而,查詢記錄卻包含了許多需要我們及時了解和跟蹤的信息。那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查詢記錄?它到底包含了哪些信息?對我們信息主體又有什么用處和影響?

首先,查詢記錄記載了個人信用報告在過去2年內被查詢的情況,能清楚地反映信息主體的信用報告何時因何種原因被何人查詢過。在個人信用報告(臨柜明細版)里查詢記錄由機構查詢記錄明細和本人查詢記錄明細兩部分組成。大致構成如下:
機構查詢記錄明細和本人查詢記錄明細欄里記錄了查詢日期、查詢操作員、查詢原因等信息。其中查詢操作員由查詢機構和查詢人組成,如:??銀行/BANK_CII,表示??銀行的CII操作員查詢了您的信用報告。一般情況下,個人信用報告被查詢有以下幾種原因:貸款審批、信用卡審批、擔保資格審查、保前審查、貸后管理、本人查詢和異議查詢等。一般來說,信用卡審批、貸款審批、擔保資格審查、保前審查、貸后管理均發生在金融機構,根據信息主體辦理相關信貸業務,授權進行查詢而產生的,但貸后管理查詢不需要再經過信息主體授權;本人查詢 (臨柜)是信息主體持身份證到人民銀行征信柜臺查詢信用報告;本人查詢 (互聯網)是信息主體在互聯網通過身份驗證等方式獲取信用報告;異議查詢是指信息主體對自己的信用報告中反映的信息持否定或不同意見,從而申請異議而產生的查詢,可能發生在人民銀行,也可能發生在金融機構。您可以根據自己是否辦了哪個金融機構的貸記卡或準貸記卡,是否與哪個金融機構發生了信貸關系,來判別自己的信用報告是不是被違規查詢,隱私是否泄露。
關注查詢記錄,不但可以了解其他人或機構是否未經您授權查詢過您的信用報告;而且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您的信用報告因為貸款、信用卡審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銀行查詢,但您的信用報告中的記錄又表明這段時間內您沒有得到新的貸款或申請過信用卡,可能說明您向很多銀行申請過貸款或申請過信用卡但均未成功,這樣的信息對您獲得新貸款或申請新信用卡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如果您發現您的信用報告被越權查詢時,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部門反映,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 《征信業管理條例》及相關規定給予處理;造成實際損失的,您還可以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