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新
七月流火,火爐南京開啟了燒烤模式。
人們千方百計躲避著熱辣,尋求著清涼。
而在南京大學校園內,卻是另一番景象:人們在躲避著同樣的高溫與炎熱之時,卻又傳遞著另一個熱辣之事:你知道嗎?我們學校有一個名叫禪鐸的同學,同時被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幾所世界一流大學錄取了!
禪鐸是誰?怎么如此牛氣?
五月的南京,新綠盎然,晚春蓬勃。
一個女人手里拎著一個生日蛋糕,穿過風雨,興奮地朝家走去。
這是一個星期天,白天有事耽擱,她想利用晚上充足的時間,給兒子過一個浪漫的生日。
“兒子,媽媽晚上會給你一個精英的生日蛋糕,一個驚喜!”這個預告讓兒子開心不已。
然而,這個驚喜卻最終變成了驚嘆。風大雨大,她不慎摔了一跤,手中的蛋糕變成了一坨不成形狀的食物,先前寫了字,造了形的奶油混為一團,成了畢加索的抽象畫。
這個預期中的快樂生日,就這樣泡湯了,變成了尷尬和失望。
“媽,這就是你給我的生日蛋糕?你給我的驚喜嗎?”
“兒子,不怪媽,怪天氣!”
“唉,這天氣真討厭!”
“是啊,這天氣是挺討厭的!可又有什么辦法呢?雖然有個成語說‘人定勝天’,其實人哪能勝天?這一會狂風,一會大雨,就沒誰能管得了。”
“我就不信沒誰能管得了天氣!我就想管管!”
“你能管得了?”
“我現在不能,你怎么知道我今后就不能呢?”

禪鐸的畢業照。
“那你要想成為一個能夠管得了天氣的人,你就得加倍努力學習才行!你的數學、物理就得強過很多人才行!因為天氣的變化得靠數學計算得知,你只有了解了天氣的脾氣,才可能順應它的脾氣,或者改變它的脾氣。”
“那我數學物理都還不錯。”
這個孩子便是本文主人公禪鐸。
1991年5月22日,禪鐸出生于江蘇南京市自來水公司一個普通的職工家庭。
禪鐸沒想到,數學竟然能與天氣、與氣候也扯得上關系。
5月22日是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生日,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與陳景潤出生在同一天的禪鐸自小便特別喜歡數學,并參加江蘇省初中生數學競賽,獲得了一等獎的殊榮。
由于對氣候、大氣,以及生態環境與氣候的關系關注度越來越高,禪鐸高中時又參加了中學生生物比賽,獲得了江蘇省的第一名、全國第三名的好成績。
2009年6月,高中畢業后,禪鐸毅然地報考了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決定將自已最愛的數學科學與解開大氣變化的理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成為大學生以后,禪鐸學習更賣力了,成績一直保持班上前五名。
由于發自內心地喜歡大氣變化研究,且成績優異,著名大氣專家吳其岡教授與張洋副教授特地對禪鐸開始了聯合培養。
吳其岡教授畢業于享有世界盛譽的著名研究型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大氣科學系,系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氣候變化、變率和預測;大氣環流和氣候動力學;海洋,冰雪與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張洋副教授則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與行星科學系,她的研究興趣包括了波流相互作用,溫帶氣候變率與診斷,以及東亞瞬變活動等。
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禪鐸開展的研究工作包括: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檢測、歸因與預測;全球變暖加速與增暖停滯中自然變率與外強迫的作用;東亞急流年際變率的動力學機制。
并取得了如下成果:1、在更小的空間尺度(次大陸區域)及更短的時間尺度(1979-2005年)上對地球表面溫度變化進行了檢測與歸因;2、對1950年來柯本氣候分類主要類型的變化進行了檢測與歸因。該工作填補了實際觀測中氣候帶變化檢測歸因的空白,并為氣候變化的影響提供了新的認識。3、對比了1940-1960以及1998年以來兩次全球變暖停滯事件的異同,并計算了如北極濤動(AO)的大氣內部變率對增暖停滯的貢獻。4、定義了具有物理意義的東亞急流指數,并檢查了不同季節東亞急流年際變化的動力學機制。
由于禪鐸的研究成果卓著,他在本科三年級時入選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第一批本科生拔尖計劃,以優秀成績完成培養,并赴奧地利參加了2013年歐洲地學年會(EGU)。
這個年會,南京大學共有6人參加,而本科生參會者,卻只有禪鐸一人,其余參會者不是專家教授,就是博士、碩士。
禪鐸在年會上發表了題為《東亞急流的年際變率:動力學機制及其與大尺度環流的關系》的論文。該論文的核心是控制東亞急流年際變化的動力學機制,以及這種變化和北半球赤道外大氣各個變率模態的關系。
這一論文受到了與會世界大氣專家們的紛紛好評。
這一年,禪鐸以優異成績畢業并被保送至本校讀研。
2013年,是特別熱的一年。
杭州 40°C! 溫州 41°C! 武漢 41°C! 長沙 40°C! 南京 41°C……八月的神州,驕陽炙烤。
祖國大地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開啟“燒烤模式”,溫度徘徊在40度上下。除了少點孜然粉,到處都是走著的油膩膩的“烤肉”!
這種極端天氣的出現,讓從事大氣研究的禪鐸在自身被燒烤的同時,內心也充滿了煎熬,因而他在做了相關的研究之后,寫就了一篇與全球變暖有關的論文《全球變暖的檢測與歸因》,并憑這篇論文參加了2013年9月23-25日,在北京召開的全球變化國際研討會。
這次全球變化國際研討會的會議主題為 “全球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并分全球變化的規律和機理、人類活動對全球變化的影響、氣候變化的影響及適應、綜合觀測和地球系統模式四個專題進行報告,包括12個國際專家大會特邀報告、44個全球變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口頭報告和224塊展板報告。
來自中國和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出席會議的全球變化研究領域國外著名專家包括國科聯候任主席Gordon McBean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士、英國帝國理工大學Brian Hoskins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華盛頓大學John M.Wallace教授等。
禪鐸沒想到,自已關于大氣變化的研究成果以及展板,吸引了華盛頓大學教授John M.Wallace的極大興趣和高度評價。在與禪鐸交流的過程中,當得知禪鐸還是一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時,還熱情地邀請禪鐸在大雨畢業后去華盛頓大學大氣學院深造。
要知道華盛頓大學的氣候學在全球的氣象研究領域排位數一數二,而John M.Wallace教授則是全球著名大氣研究專家。能得到John M.Wallace的盛情相邀,禪鐸倍感榮幸。
進入本校讀研以后,禪鐸的學習勁頭更足了,只用了兩年就學完了碩士課程,并于2015年提前一年畢業并獲得碩士學位。
研究生期間,在吳其岡和張洋兩位老師的指導下,禪鐸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氣候學國際頂級 SCI期刊《Journal of Climate》(《氣象》雜志)上,發表了題為《1979-2005年觀測的海表溫度趨勢以及次大陸區域陸地溫度增暖的歸因》的論文,另有數篇SCI期刊論文在備用。
同時,在張洋老師的資助下,禪鐸還兩次赴舊金山參加美國地球物理年會(AGU2013、2014),進行學術交流。
雖然禪鐸成績很好,是學霸,但他卻不是書呆子。
他曾因用英語演唱英國流行歌手詹姆斯·布朗特(James Blunt)的歌曲《HIGH》,而贏得了南京大學十大校園歌手的光榮稱號。
不僅如此,禪鐸還曾任共青團南京大學委員會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大氣科學學院學生會副主席、朗閣雅思新托福口語老師、優秀學生干部標兵等多項榮譽。
在今年5月,當大暴雨襲擊南京之時,微信、微博上面出現了大量的段子:“歡迎到南京來看海”、“站在客廳能捕魚”。
針對市民的調侃與恐慌,禪鐸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同學一起寫了一條被廣為轉發和分享的微信,運用文字及圖像、圖表,并以輕松的語氣,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
“南京的雨已經下了一天一夜,卻仍舊絮絮不止。如果是情人畢業失戀的哭泣,或許玄武湖也快兜不住這滿滿的悲傷了。
……
下面的衛星圖里,整個蘇皖都被厚厚的云層擋住。有云,才有雨。
云從哪里來?
細糾起來,是在日本海形成有一個低氣壓,大氣圍繞低氣壓逆時針旋轉,華東的冷空氣南下,遭遇上行的暖空氣,冷暖對流,形成降雨云,繼而是瓢潑大雨……”
由此,足見禪鐸并非書呆子,而且平時行為處世都開朗活潑,說話談吐更是輕松幽默。
因為自己的兩位導師吳其岡及張洋都是海歸,且學識淵博,再加上曾經在2013年參加在北京舉行召開的全球變化國際研討會上華盛頓大學教授、全球著名大氣研究專家John M.Wallace盛情相邀禪鐸到美國求學,因而2014年下半年,眼熱心動的禪鐸嘗試著向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華盛頓大學、芝加哥大學等世界名校投寄了自己的入學申請。
雖然自認為還算優秀,但通過電子郵件投遞了入學申請后,想到全球有那么多學生渴望進入這幾所全世界一流大學求學,他心中又沒了信心。
然而,喜訊來得既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
七月的一天,禪鐸穿過如蒸籠般的校園小徑,來到實驗室,習慣性地打開電腦,這時一封陌生的英文信躍入了他的眼簾:
“恭喜你,鐸!
我們很高興地告訴你,你被2015年秋季地球物理科學系錄取了,從事博士研究生項目研究!我們確定你在這里能找到多元的挑戰與令人興奮的研究機會。研究生的貢獻在我們科研成果中總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也確定你為這一傳統做出貢獻。
你的資助為2015-2016學年的研究生獎學金,其中包含了全部的學費資助,工資和保險。從2016年夏季學期開始,研究生們將陸續選擇他們的導師并獲得一份助研和助教的綜合補助。這將繼續支付你的學費和數額相當的工資。只要你的學業進度令人滿意,你的研究生獎學金將每年自動更新。
……
如果你有任何關于院系、研究生項目、資助期限的問題,請不要猶豫,聯系Tiffany教授或者我們的研究生協調員,他們能給你更多你需要的信息。
我們希望你能加入芝加哥。
此致,
敬禮”
太意外了!太高興了!
那天晚上放學之后,禪鐸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揣著這個喜訊便回了家。
“今天不是周末,你怎么回來玩呢?”見禪鐸從學校回家來,父親問他道。
打開家門的時候,父母正在客廳看電視,電視里放著央視三套的《開門大吉》。
“回來當然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
“我有喜訊想跟你們分享啊!”
“兒子,什么喜訊要與我們分享?”這時,禪鐸的母親也搭話了。
“爸,媽,我被芝加哥大學大氣學系錄取了,而且還有每年25000美元的獎學金呢!”
“啊?是真的?”
這真是一個開門大吉的夜晚,一直內斂的父親竟然眼里涌出了淚花,母親甚至因為激動而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這是這么多年來自己在兒子身上無窮無盡無怨無悔地付出后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啊!
其實,這一家子壓根沒想到,這個喜訊僅僅只是一個開端。
“親愛的禪先生:
我很高興的通知你,你被哈佛大學的研究生文理學院錄取,從事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博士項目的研究!
如果你對錄取你的項目有任何問題,請不要猶豫,聯系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如果你有關于資助或錄取的任何問題,你可以聯系你的錄取與資助官員。
我非常希望你能來哈佛。請盡快給我們回復……”
我的天!哈佛大學也給禪鐸發來了錄取通知書!
人們奔走相告,這一消息迅即在南京大學校園里傳播開去。喜訊仍在繼續。
接下來的幾天里,包括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華盛頓大學等禪鐸先前投遞了入學申請書的海外名校都紛紛給他發來了錄取通知書,而且都有全額獎學金為他的留學生涯保駕護航,每年的獎學金金額從25000美元到30000美元不等。
最后,禪鐸選擇了入學獎學金每年達到30000美元的哈佛大學研究生文理學院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將于2015年秋季赴哈佛大學氣候、大氣與海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