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英 林忠如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內干科,云南 昆明 650032)
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與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相關性
周 英 林忠如1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內干科,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 探討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PIS)與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以及相關性。方法 分析20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資料,將其分為PIS組及非PIS組,比較兩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以及PIS組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結果 PIS組血清hs-CRP水平于第1、3、7天均高于非PIS組(P<0.01),PIS組血清hs-CRP水平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相關(P<0.01)。結論 PIS的發生、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hs-CRP水平相關,可能為臨床預防和治療PIS提供新方法。
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高敏C反應蛋白;神經功能缺損
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PIS)是指發病1 w內臨床癥狀和體征逐漸加重的缺血性腦卒中,而國內多數學者把發病后48 h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逐漸進展或呈階梯式加重的缺血性腦卒中定義為PIS〔1〕。PIS占缺血性腦卒中的26%~43%〔2〕,臨床上對PIS 的治療仍然缺乏切實有效的措施〔3〕。炎癥因素在PIS發病中發揮重要作用,炎癥反應可引起機體血管壁改變,血管壁受到損傷,引起血小板聚集,促進血栓形成,從而加重神經功能缺損癥狀〔4〕。本文擬分析PIS與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2年1~12月診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均經頭顱影像學檢查證實,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5〕。對病程1 w內、神經系統癥狀及體征進行性加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下降>2分者為PIS組,104例,男56例 ,女48例,年齡(62.53±8.56)歲。對病程1 w內、NIHSS 評分下降≤2分,排除繼發性腦出血及合并感染者,為非PIS組,均為隨機抽取我科同期住院患者,104例,男59例,女45例,年齡(59.92±10.05)歲。所有患者近2 w無感染性疾病;無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無嚴重的心、肝、腎疾病及糖尿病;無發病前1個月服用影響免疫功能藥物。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別于第1、3、7天檢測hs-CRP水平,采用乳膠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進行測定;試劑盒購自中國四川MAKER公司。入院時對所有患者進行NIHSS評分,輕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軟件行t檢驗。
PIS組患者不同時間hs-CRP水平均高于同期的非PIS組(P<0.01);PIS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hs-CRP水平呈正相關(P<0.01)。見表1、表2。

表1 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hs-CRP水平比較


組別n第1天第3天第7天中重度組668 3±2 914 5±3 218 1±2 6輕度組386 1±1 39 3±2 512 9±1 9t/P值4 421/0 0008 612/0 00010 774/0 000
血清hs-CRP是肝臟產生的由5個完全相同的單體以非共價鍵形式構成對稱的環狀五球體蛋白,是一種非特異性敏感的炎性反應標志物〔6〕, 被認為是第一個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主要由肝細胞合成,在急性創傷和感染時血濃度顯著升高。早期血清hs-CRP水平與腦梗死的嚴重程度相關〔7〕。 本文結果也支持這一說法。PIS組血清hs-CRP 水平第7天達高峰,非PIS組第3天達高峰,這與張秀玲等〔8〕研究結果相似,說明血清hs-CRP水平與患者病情密切相關。
本文研究結果還顯示,PIS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hs-CRP水平呈正比。有研究認為,炎癥反應直接或間接參與了PIS的早期發病階段。在PIS發病早期,大量的炎性因子不斷釋放出來, 從而出現了炎癥連鎖反應, 加重腦組織損傷, 加重腦功能缺損癥狀。 hs-CRP不僅是機體炎癥反應的標志物,而且參與血栓形成病理過程。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死的主要病因〔9〕,有文獻報道,炎癥反應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導致缺血性腦卒中進展〔10〕。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過程中,巨噬細胞生成IL-6等細胞因子,刺激肝細胞合成hs-CRP并釋放入血,作用于機體凝血纖溶系統,造成血管內膜損傷,促使血管平滑肌增生,改變了血管通透性,加快血栓形成;同時,炎性反應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不穩定斑塊可在破潰后碎屑入血,形成動脈-動脈栓塞,且破潰處繼發凝血,形成血栓〔11〕,最終導致腦梗死發生。Ridker等〔12〕報道高水平的hs-CRP可使腦卒中危險增加2倍。受損的血管內膜反過來又激活了IL-6等細胞因子,促發炎癥反應加重,誘導hs-CRP產生,hs-CRP水平進一步升高,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及不穩定斑塊的轉變,造成炎癥反應繼發損害,形成惡性循環,表現為神經功能缺損加劇。有研究發現血清中hs-CRP升高程度可預測腦卒中的進展情況〔13〕。綜上所述,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是PIS發生、發展的重要危險因子;降低血清中hs-CRP水平可能成為預防和治療PIS的新方法,也是及時阻斷病情加重的有效方法。
1 于 海,劉 剛,劉永丹,等.進展性缺血性卒中相關危險因素臨床分析〔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3;21(1):20-2.
2 Maier IL,Bauerle M,Kermer P,etal.Risk prediction of very early recurrence,death and progression after acute ischaemic stroke〔J〕.Eur J Neurol,2013;20(5):599-604.
3 Alawneh JA,Moustafa RR,Baron JC.Hemodynamic factors and perfusion abnormalities in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J〕.Stroke,2009;40(4):443-50.
4 袁培鐸.淀粉樣蛋白A、白介素-18、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改變在進展性腦梗死中的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6):80-1.
5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80.
6 Kuriyama N,Nagakane Y,Hosomi A,etal.Evaluation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levels of 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 in the acute ph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J〕.Clin Appl Thromb Hemostasis,2010;16(1):26-32.
7 Elkind MS,Luna JM,McClure LA,etal.C-reactive protein as a prognostic marker after lacunar stroke:levels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study〔J〕.Stroke,2014;45(3):707-16.
8 張秀玲,李庭毅,楊 歡,等.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變化〔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0;17(6):369-70.
9 潘錦華,丁 純,羅建輝,等.C反應蛋白在老年腦梗死中檢測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11):1816-8.
10 Businaro R.Neuroimmunology of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a morphological approach〔J〕.J Neuroimmune Pharmacol,2013;8(1):15.
11 陸 晉,湛進逾,陳 冕,等.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2;39(1):34-6.
12 Ridker PM,Cushman M,Stampfer MJ,etal.Plasma A concen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developing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1998;97(5):425.
13 Di Napoli M,Schwaninger M,Cappelli R.Evalu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measurement for assessing the risk and prognosis in ischemic stroke:a statement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RP Pooling Project members〔J〕.Stroke,2005;36(6):1316.
〔2014-09-17修回〕
(編輯 徐 杰)
云南省衛生廳資助課題(2002NC122-3-R05)
林忠如(1976-),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疾病研究。
周 英(1970-),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病神經內科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5)12-3295-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5.12.048
1 云南省廣南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