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林 宋 展 楊玉兵 和青森 錢國武
(南陽市中心醫院普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外科疾病·
老年胃腸道手術后患者早期腸內腸外營養支持與腸外營養支持的療效比較
孫曉林 宋 展 楊玉兵 和青森 錢國武
(南陽市中心醫院普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 探討早期腸內腸外營養支持療法(EEN+PN)與腸外營養支持(PN)對老年胃腸道手術后患者的療效。方法 將106例行胃腸道手術的老年患者隨機分為EEN+PN組(n=53)和PN組(n=53),分別于術前1 d和術后第7天測定其相關營養、生化、免疫及炎癥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胃腸道恢復、住院時間、營養相關費用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 術后第7天EEN+PN組血清白蛋白(ALB)與前白蛋白(PA)水平均明顯高于PN組(均P<0.05);術后第7天EEN+PN組C反應蛋白(CRP)明顯高于PN組,而淋巴細胞計數(LYM)明顯低于PN組(均P<0.05);EEN+PN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營養支持費用均明顯低于PN組(均P<0.05),EEN+PN組中有5例發生腹瀉、腹脹及惡心等并術后發癥,PN組3例。結論 早期EEN+PN較PN可更有效改善機體營養狀況,保護機體免疫能力及胃腸道功能,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縮短其住院時間,減少營養支持費用。
腸內營養;腸外營養;營養支持;胃腸道手術
胃腸道手術患者因術后禁食較長以及手術造成的創傷和各種應激反應,易使機體處于營養不良狀態,同時加重術前的營養不良,造成機體組織修復及抗感染能力降低,從而影響患者病情康復及降低其生命質量〔1〕。故胃腸道術后進行相應營養支持受到廣泛的關注,目前營養支持的主要方法為腸內營養(EN)和腸外營養(PN)〔2〕,選擇何種方法目前存在不少爭議。本研究旨在比較早期腸內腸外營養支持療法(EEN+PN)與PN對老年胃腸道手術患者的療效。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且行胃腸道手術的老年患者106例,入選標準:(1)年齡>60歲;(2)由于胃腸道疾病實行開腹胃腸道手術。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明顯異常者;(2)存在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3)具有溶血性疾病者。其中男62例,女44例;年齡60~82〔平均(68.5±15.6)〕歲;胃癌46例,結腸癌30例,直腸癌21例,胃腸道間質腫瘤6例,克羅恩病3例。按照隨機數字表發隨機分成EEN+PN組和PN組各53例。兩組患者年齡〔(68.4±14.6)歲vs(69.1±16.1)歲,P=0.815〕、男女性別〔(30/23)比(32/21),P=0.947〕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所有患者均有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①EEN+PN組:行上消化道手術患者在術中安置控場穿刺造口管,而行下消化道患者則安置鼻腸管或鼻胃管,都經上述管道進行術后早期EN(EEN)治療,腸EN營養劑由EN泵泵入。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術后第1天則予以氨基酸型EN營養制劑20~30 ml/h,共300 ml;術后第2天予以30~40 ml/h,共300 ml;術后第3天予以40~50 ml/h,共600 ml;術后第4天予以要素型EN營養劑50~60 ml/h,共800 ml;術后第5、6天予以整蛋白型腸內營養劑60~80 ml/h,共1 000 ml;每日計算能量,不足者則予以PN營養補充,所有營養制劑均來源于華瑞制藥有限公司。②PN組:使用中心靜脈、外周靜脈及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輸入,采用全合一EN支持方案,術后1~6 d均予以全量PN支持,治療期間進食,術后3 d可進水,其中營養制劑來源于華瑞制藥有限公司。
1.3 研究指標 分別于術前1 d及術后第7天測定所有研究對象的相關指標,①相關營養學指標:體重、體重指數(BMI)、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總膽固醇(TC);②相關生化指標:谷丙轉氨酶(GPT)、γ-谷氨酰轉肽酶(γ-GT)、總膽紅素(TBIL)、肌酐(Cr)、空腹血糖(GLU);③相關免疫學及炎癥指標:白細胞計數(WBC)、淋巴細胞計數(LYM)、C反應蛋白(CRP);④其他: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營養支持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1 兩組患者相關營養指標比較 術前1 d兩組患者體重、BMI、ALB、PA及TC含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第7天EEN+PN組ALB與PA含量均明顯高于PN組(均P<0.05),而體重、BMI及TC含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相關生化指標比較 術前1 d及術后第7天兩組GPT、γ-GT、TBIL、GLU及Cr含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相關免疫學及炎癥指標比較 術前1 d兩組WBC、LYM及CRP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第7天EEN+PN組CRP明顯高于PN組,而LYM水平則明顯低于PN組(均P<0.05),而WB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術后并發癥、住院時間和營養支持費用比較 EEN+PN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64.3±12.1)h〕、住院時間〔(13.5±6.4)d〕及營養支持費用均明顯低于TPN組〔(71.9±15.3)h、(17.9±7.2)d、(3 302±563.9)元〕(均P<0.05)。EEN+PN組中有5例發生腹瀉、腹脹及惡心等并術后發癥,PN組3例。

表1 兩組患者相關營養指標比較
與PN組比較:1)P<0.05;下表同

表2 兩組患者相關生化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相關免疫學及炎癥指標比較±s)
胃腸道手術患者由于手術原因造成機體創傷使機體處于一種應激狀態,這時機體處于負氮平衡且存在糖利用障礙〔3〕。另外由于較長時間的術后禁食,特別是老年患者,由于各臟器器官功能不同程度地減退以及機體免疫防御能力下降,相比年輕人更容易發生營養不良及感染性疾病〔4〕,從而影響其術后恢復能力。另外營養不良不僅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還增大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5〕。患者進行胃腸道手術后進行早期的營養支持有助于保證細胞的正常代謝,維持機體免疫防御能力以及保持組織和器官結構功能的完整性,對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義〔6〕。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以及研究工作者的深入研究發現,術后24 h機體生命體征穩定后實施EEN支持已得到普遍認同〔7〕。EEN+PN療法同時結合了EN和PN腸外營養,不僅有助于保護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同時還能供應機體足夠能量,可有效保護機體免疫功能,減少炎癥反應,使機體各生化指標處于穩定狀態,促進患者術后康復〔8〕。
另外由于進行營養支持療法容易引起患者發生腹瀉、腹脹及惡心等臨床并發癥狀,有研究報道其發生率達10%~20%〔9〕,是EEN運用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且一直是制約其廣泛應用的主要因素。為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其整個治療過程必須規范化且應序貫進行,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EN制劑應由低到高濃度慢慢過度,保證制劑在溫度38℃~40℃下給予,另外制劑應盡量現拆現用,且保證8 h內用完,最多在2℃~4℃密封保存1 d,應密切觀察患者耐受情況,對于不能耐受乳糖的患者應給予不含乳糖的營養制劑,同時應根據患者疾病不同階段及狀況使用合適的EN制劑。
靜態營養評定標準常采用體重指標,其能較好地反映機體的營養水平,而動態反映機體近期營養狀況則常使用ALB,其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主要在肝臟細胞中形成,半衰期只有2 d〔10〕。本研究結果提示EEN+PN療法有助于維持機體ALB及PA水平,且EEN+PN療法的效果較好,可有效保護患者的免疫能力。
血液中的WBC及LYM可初步反映機體免疫水平,而CRP則可用于反映機體術后組織創傷程度及應激水平〔11〕。本研究結果提示EEN+PN療法有助于恢復患者免疫力功能,且EEN+PN組更有助于恢復患者組織創傷及應激水平。
胃腸道術后其功能的恢復和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有著緊密聯系,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是反映胃腸道功能恢復的主要指標〔12〕。本研究結果提示EEN+PN療法較PN療法更能有效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且同時有效降低營養支持費用及住院時間。
綜上,EEN+PN支持療法較PN支持療法可更有效改善機體營養狀況,保護機體免疫能力及胃腸道功能,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縮短其住院時間,減少營養支持費用,值得臨床推廣。
1 于 敏.PICC與鎖骨下靜脈置管在胃腸道術后中的對比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2;33(1):23-4.
2 邱頁京.胃腸道手術后規范化序貫腸內腸外營養支持療法及腸外營養支持探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30(26):108-9.
3 Osland E,Yunus RM,Khan S,etal.Early versus traditional postoperative feed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se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a meta-analysis〔J〕.J Parenter Enteral Natr,2011;35(4):473-87.
4 于桂青.康復理念對老年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及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3):677-8.
5 Lee HY,Shim HJ,Lee HS,etal.The safety of early enteral feeding after emergency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J〕.Korean J Gastroenterol,2011;58(6):318-22.
6 黃建茹.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患者術后腸內營養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3;35(8):1061-2.
7 Lee HS,Shim H,Jang JY,etal.Early feeding is feasible after emergency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J〕.Yonsei Med,2014;55(2):395-400.
8 張婷婷.胃腸道術后早期開展EN結合TPN治療的可行性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0):51-2.
9 何愛慧.老年機械通氣患者胃腸內營養并發癥原因分析與護理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29-30.
10 袁 璐,黃 耀,張衛星,等.胃腸道術后腸外-腸內序貫營養支持與全腸外營養的比較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9):40-2.
11 Wheble GA,Knight WR,Khan OA.Enteral vs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following maj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J〕.Int J Surg,2012;10(4):194-7.
12 舒曉亮,康 凱,鐘靜霞,等.胃腸術后早期腸內營養對患者預后影響的Meta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11):1035-40.
〔2014-06-15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宋 展(1967-),男,碩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普通外科方面的研究。
孫曉林(1979-),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營養、難愈性傷口、腸造口方面的研究。
R656.6+1
A
1005-9202(2015)12-334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5.1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