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俊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高壓氧療聯合微創手術對高血壓基底節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劉 俊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探討高壓氧療聯合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康復情況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79例高血壓基底節出血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患者采用高壓氧療聯合微創手術治療,對照組(39例)患者單純采用微創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康復和生活質量情況。結果 觀察組基本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入院時和術后1 w,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arthel 指數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術后2、4 w,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Barthel 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全部患者隨訪1年,觀察組39例存活患者中,預后良好(ADL 1~3級)比例占66.67%(26/39);對照組37例存活患者中,預后良好比例占48.65%(18/3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 高壓氧療在改善高血壓基底節出血微創手術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康復情況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廣。
高壓氧療;微創手術;高血壓基底節出血;神經功能;生活質量
高血壓基底節出血是臨床常見的自發性顱腦內出血,病死率和殘疾發生率較高〔1〕。隨著影像學診斷技術和顱腦外科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手術廣泛應用于高血壓基底節出血的臨床治療中,且臨床效果滿意,療效明顯優于內科保守治療〔2〕。高壓氧療(HBOT)在高血壓基底節出血術后神經功能改善中具有顯著的價值,其在改善術后恢復和預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可。但關于HBDT聯合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康復情況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較少。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經外科住院部高血壓基底節出血患者,納入標準:年齡>60歲,入院后完善體格檢查、影像學輔助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等結果符合高血壓基底節出血的診斷標準〔3〕,具有微創手術適應證。排除標準:合并心肺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多灶性出血、創傷性出血、糖尿病和精神性疾病患者。觀察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60~79〔平均(67.25±3.89)〕歲,有高血壓病史37例;入院時收縮壓149~237 mmHg,平均(187.65±34.28)mmHg,舒張壓100~138 mmHg,平均(116.34±31.24)mmHg;出血量〔采用多田公式〔4〕計算,T = π/6 ×L(長軸)×S(短軸)×層數〕,長軸、短軸參照CT檢查結果出血量40~100 ml,平均(72.34±10.34)ml;入院時Glasgow昏迷評分〔5〕6~8分30例,9~12分10例;意識障礙程度:清醒9例,嗜睡13例,淺昏迷7例,中度昏迷9例,重度昏迷2例。對照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齡60~78〔平均(67.31±3.78)〕歲,有高血壓病史36例;入院時收縮壓150~240 mmHg,平均(188.12±34.33)mmHg,舒張壓100~142 mmHg,平均(116.31±31.11)mmHg;出血量38~100 ml,平均(72.12±10.41)ml;入院時Glasgow昏迷評分6~8分28例,9~12分11例;意識障礙程度:清醒8例,嗜睡12例,淺昏迷9例,中度昏迷7例,重度昏迷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入院時血壓、出血量、昏迷和意識障礙程度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采用微創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術后聯合HBOT。
1.2.1 微創手術方法 全部患者術前CT檢查明確腦出血位置,以血腫體積最大和顱骨臨近距離最短的CT層面作為穿刺點,完善備皮、無菌消毒和局部麻醉后選取YL-I 型穿刺針,采用手動電力鉆穿過顱骨,硬腦膜處將蓋鉆換成鈍頭針芯。慢慢通入顱內血腫邊緣,抽吸并旋轉穿刺針側孔,逐漸透入顱腦內直至達到血腫中心,吸出血腫液,注意緩慢用力,避免高負壓而導致腦內繼續出血。吸出血腫液后,采用生理鹽水經粉碎器將血腫加壓沖洗,固態血腫采用10 ml注射器抽吸生理鹽水2 ml,徒手用力推注、抽吸和振蕩使血腫中心形成空洞,采用3 ml血腫液化劑(尿激酶2×104單位配合生理鹽水3 ml),經粉碎器噴注固態血腫各部位,維持4 h后采用開放引流術,每天加壓沖洗并采用血腫液化劑注入操作1次。根據血腫引流量檢查顱腦CT,當血腫清除率超過70%則可拔出穿刺針,術后常規予改善腦循環、營養神經和對癥支持等治療措施。
1.2.2 HBOT方法 評估觀察組患者術后病情和生命體征情況,如病情較為穩定,1 w后采用HBOT,2次/d,每次40 min,第一次HBOT結束后間隔10 min后實施第二次HBOT。高壓氧倉內維持氧氣壓力0.2 mPa,10 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根據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分為基本治愈(NIHSS降低>90%)、明顯改善(NIHSS降低46%~90%)、稍改善(NIHSS降低18%~45%)、無效(NIHSS分值降低<18%)和死亡,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明顯改善率+稍改善率。
1.3.2 神經功能康復情況 采用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分會制定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6〕,總分45分,評分越低提示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輕,神經功能康復程度越好。
1.3.3 生活質量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級〔7〕,Barthel指數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ADL分級:隨訪1年,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復正常者評定為1級;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復正常,但可獨立生活者評定為2級;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復,但需要他人輔助下進行日?;顒诱咴u定為3級;意識清晰,臥床,日?;顒油耆枰溯o助評定4級;植物生存者評定為5級,其中1~3級提示預后良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行T、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基本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明顯改善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神經功能康復情況比較 入院時和術后1 w,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2、4 w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
2.3 兩組患者Barthel 指數和ADL分級比較 入院時和術后1 w,兩組Barthel 指數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2、4 w Barthel 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全部患者隨訪1年,觀察組39例存活患者中,預后良好(1~3級)比例占66.67%(26/39,1級9例,2級9例,3級8例),對照組37例存活患者中,預后良好比例占48.65%(18/37,1級5例,2級6例,3級7例),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4級12例,5級1例;對照組4級17例,5級2例。

表3 兩組患者Barthel 指數比較
高血壓基底節出血好發于老年患者,應及時采取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開顱手術、小骨窗血腫清除術、血腫抽吸碎吸術和血腫微創清除術等。開顱手術適用于外傷性腦內出血,高血壓腦出血開顱術后患者死亡率超于40%,且嚴格限制高齡和體質較差患者。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手術操作簡單,但其血腫液難以引流干凈。血腫抽吸碎吸術容易導致腦內再出血和神經損傷,不利于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CT輔助下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出血的臨床療效顯著,被廣泛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治療中。相關研究顯示,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出血的臨床療效顯著,但是由于長時間的腦組織壓迫、腦水腫和顱內壓持續增高導致患者神經功能受損,病情較為嚴重者將導致患者不可逆性神經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8〕。HBOT通過給予高于大氣壓的純氧,使組織獲取高水平的氧氣供應,有利于激活受損的神經細胞,有利于降低腦水腫和顱內壓。通過氧氣高壓促進腦組織的供氧,增強腦組織缺血區的氧氣供應,增強腦細胞代謝功能,降低顱內壓,抑制腦細胞缺氧缺血性腦水腫的出現,促進缺血性腦細胞的功能恢復。相關研究顯示,高血壓腦出血術后2 w內實施HBOT,有助于降低腦出血患者蘇醒時間,縮短腦功能及中樞系統調節功能的恢復時間〔9〕。本研究揭示了聯合HBOT在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康復情況和日常生活質量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高血壓基底節出血后腦組織缺氧缺血性改變造成神經細胞變性,腦組織壞死,手術對腦組織的創傷加重了神經細胞的受損程度,造成毛細血管斷裂,導致血腦屏障功能異常,嚴重影響神經功能。常規營養神經治療效果欠佳,HBOT通過降低顱內壓,增加血氧含量,增強腦細胞的代謝功能,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恢復。因此,HBOT對高血壓基底節出血微創術后患者具有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
1 Marti-Fabregas J,Delgado-Mederos R,Granell E,etal.Microbleed burden and hematoma expansion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Eur Neurol,2013;70(3-4):175-8.
2 Heyboer M 3rd,Wojcik SM,McCabe JB,etal.Hyperbaric oxygen and dental extractions in irradiated patients:short- and long-term outcomes〔J〕. Undersea Hyperb Med,2013;40(3):283-8.
3 陶治鶴,田少斌,陳勁松.顯微鏡下鎖孔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出血療效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2):243-5.
4 陳 剛.小骨窗顯微手術與微創引流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出血對照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3;24(10):39-40.
5 Cui Y,Zhang Z,Huo X,eta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ateralization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and handedness〔J〕. Acta Cir Bras,2013;28(3):228-32.
6 Luo GG,Ramchurn A,Chen YF,etal.Early predictors of hematoma resorption rate in medical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supratentorial hemorrhage〔J〕. J Neurol Sci,2013;327(1-2):55-60.
7 張躍強,高小輝.老年高血壓患者腦出血后早期采用高壓氧治療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5):1383-4.
8 Kohshi K,Beppu T,Tanaka K,etal.Potential roles of hyperbaric oxygenation in the treatments of brain tumors〔J〕. Undersea Hyperb Med,2013;40(4):351-62.
9 陳祥濤,平 勇,顧海波.高壓氧聯合神經節苷脂輔助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觀察〔J〕. 山東醫藥,2012;52(34):60-1.
〔2014-12-11修回〕
(編輯 徐 杰)
劉 俊(1982-),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腦外科研究。
R743.2
A
1005-9202(2015)12-3366-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5.1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