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萍 王 越 田 芳 劉 欣 梁艷娟 張旺信
(泰安市中心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農村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患病現況及影響因素
李翠萍 王 越 田 芳 劉 欣1梁艷娟1張旺信1
(泰安市中心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目的 調查農村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流行病學特征。方法 使用自編調查問卷及簡易精神狀況量表(MMSE),采用隨機整群多級抽樣的方法對泰安市2個區、1個縣9個村,35個生產隊/小組,年齡≥60歲的老年居民進行現況調查及篩查,并由精神科醫師進行最后確診。結果 泰安市農村MCI患病率為17.78%,總體檢出率為33.03%。MCI與自認為身體狀況、記憶力、聽力、體重、高血脂、腦血栓、是否做家務、常散步、睡眠情況、抑郁情緒有關。年齡、離婚、自認為身體狀況差、參加活動少、高血脂、抑郁為MCI的危險因素;常做家務為保護因素。結論 農村老人MCI患病率較高,應加強宣傳教育,降低危險因素,增強保護因素,預防MCI及癡呆發生。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睡眠;抑郁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代表阿爾茨海默病(AD)的超早期階段。由于AD中晚期治療效果較差,早期診斷和干預MCI成為臨床研究熱點〔1〕。我國70%以上的老齡人口分布在經濟基礎薄弱、居住分散的農村地區,農村人口老齡化水平達到10.89%,高于城市1.24%。本研究篩查農村老人可疑MCI并分析影響因素。
1.1 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多級抽樣的方法抽取泰安市2個區、1個縣內的9個村/社區中的35個生產隊/小組,有常住戶籍、年齡≥60歲的老年居民1 462人,連同社區中其他主動參與調查的老年人共計2 150人,回收有效問卷1 971份(91.67%)。其中男737人,女1 234人。
1.2 方法 第一階段為篩查,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完成自編調查問卷及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調查方法為入戶面對面訪談式調查。第二階段為臨床診斷,對有主訴或家屬訴其有明顯記憶障礙者及MMSE分數低于界值者進一步進行臨床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哈金斯基缺血指數量表(HI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DR)進行詳細的神經心理測驗和行為評定,排除精神疾病、血管性MCI(VMCI)、AD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癡呆,并由2名精神科醫師做出最后診斷。
1.3 診斷標準 參照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修訂版(DSM-Ⅳ)的MCI診斷標準〔2〕。具體如下:①年齡≥60歲。②主觀和客觀檢查有輕度認知功能損害。③記憶減退病程>3個月。④MMSE評分,文盲≤17分,小學文化程度>17分且≤20分,中學文化程度>20分且≤24分。⑤生活及社會功能有降低:ADL得分≤22分,GDS評定為2~3級。HIS評分≤4分。⑥不符合癡呆診斷標準。⑦排除特殊原因引起的認知功能減退。同時符合上述7條者被認定為發生MCI。每個病例由課題組專家根據病史、體檢、量表測試成績,綜合分析,最后做出診斷。
1.4 排除標準 (1)有嚴重心、肝、腎、肺及代謝性疾病者;(2)有精神疾病者;(3) 可引起腦功能障礙的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卒中、帕金森病、腦腫瘤等;(4)抑郁癥;(5)有頭部外傷史者、特殊藥物服用史者等;(6)拒絕調查、不能完成調查或對調查不配合者。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2.1 MCI患病率、檢出率 在調查的35個生產隊/小組中有32位老人在外打工或隨兒女在外地居住未參與調查,其余1 430位老人均完成調查,其中檢出260例MCI、52例癡呆,把未參與調查的32位老人認定為認知功能正常,由此推算MCI患病率為17.78%,癡呆患病率為3.56%。參與調查的1 971例中,651例臨床初步診斷為MCI,總體檢出率為33.03%。135例臨床診斷為癡呆,總體檢出率為6.85%。
2.2 MCI分布特征及單因素分析 MCI與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是否有第二職業、月收入、居住情況有關(P<0.05),MCI與性別、家庭人均居住面積無明確關系(P>0.05)。見表1。
2.3 泰安市農村老年人身體狀況、生活習慣和既往疾病與MCI患病率單因素分析 表2可見,MCI與自認為身體狀況、記憶力、聽力、體質指數(BMI)異常、高血脂、腦血栓、是否做家務、常散步、睡眠情況、抑郁情緒有關(P<0.05)。視力、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統疾病、關節病、飲酒、吸煙、焦慮等與MCI的發生無明確關系(P>0.05)。

表1 泰安市農村老人MCI的分布特征及單因素分析

表2 老年人身體狀況、生活習慣、既往疾病及心理健康狀況與MCI發生情況單因素分析
2.4 MCI危險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 把各項研究因素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發現:年齡、文化程度、婚姻、自認為身體狀況、參加活動、高血脂、抑郁和常做家務等因素是影響MCI的因素,其中年齡、婚姻(離婚)、自認為身體狀況(差)、參加活動(少)、高血脂、抑郁為危險因素;常做家務為保護因素,見表3。

表3 MMSE診斷MCI的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變量)
本調查顯示泰安市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MCI患病率高于北美和歐洲地區(11%~17%)〔3〕、日本(6.11%)〔4〕、芬蘭(6.5%)〔5〕、意大利(7.7%)〔6〕、印度(14.9%)〔7〕等國家,但低于2004年美國報道的19%〔8〕。與國內研究顯示的MCI患病率在7.55%~23.2%,仍處于較高水平〔9~12〕,其原因除了地域、文化的差別外,可能還與MCI的診斷標準、調查方法、篩查工具的不同有關。本調查人口中文盲率為39.9%,80歲以上老人占14.8%,進一步證實高齡和文化水平低是MCI的危險因素。另外這些60歲以上老人早年的營養多受到限制,其大腦高級皮質發育程度也受到影響,推測在晚年大腦皮質受到一定損害、功能下降時可供代償的資源少,故認知功能下降。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高血脂、抑郁為MCI危險因素,與公認危險因素一致,但在婚姻狀況與MCI的關系尚有爭議。本研究顯示離婚是MCI發病的危險因素,與禚傳君等〔9〕研究結果顯示與配偶生活是MCI發病的保護因素有相似之處。現實生活中從未結婚、離婚或喪偶是獨自居住或和兒女一起生活的主要原因,而獨身、離婚或喪偶等生活事件可引起情感缺失或情緒低落,獨身、離婚者的家庭支持減少、家庭內部溝通不足,導致獲得信息的途徑減少,從而導致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10〕。而在我國農村獨身、離婚者常存在人格缺陷、人際關系差、收入低、家庭負擔重或有殘疾/疾病等現實問題,因此需綜合分析。
由于收入與職業有關,大部分農民靠種地為生,近幾年外出打工者才漸增多,而老年人外出打工又受到年齡、體力、文化程度的影響,實際上多數老人仍在家居住,并無第二職業。近幾年來部分農村進行改造,導致部分農民失去土地,無法通過傳統耕種的方式獲得收入。經濟水平影響人們的營養、就醫、保健意識和條件,也影響社會交往范圍,而其信息的獲得途徑相對較狹隘,從而對認知功能造成影響。
本研究顯示自認為身體狀況差是MCI的危險因素。自認為身體狀況差者自我評價常較低,有悲觀的認知觀,人生觀、價值觀常較消極,常伴低落的情緒,接收外界新鮮刺激少,而抑郁已被證實為MCI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中MCI患者抑郁情緒、焦慮癥狀發生率高于Feldman等〔13〕研究中的59%的MCI患者存在精神癥狀。參加活動少是MCI的危險因素,常做家務是MCI的保護因素,與多項研究結果一致〔14~16 〕。
1 Gauthier S,Reisberg B,Zaudig M,et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Lancet,2006;367(9518):1262-70.
2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M〕.4th ed.Washington: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1994:706-8.
3 Levey A,Lah J,Goldstein F,et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n opportunity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progression to Alzheimer’s disease 〔J〕.Clin Therap,2006;28(7):991-1001.
4 高若生,劉 芳,陳 諒.輕度認知功能障礙〔J〕.日本醫學介紹,2005;26(3):117-9.
5 Logsdon RG,Mc Curry SM,Teri L.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for individual swith dementia 〔J〕.Alzh Care Today,2007;8(4):309-18.
6 Ravaglia G,Forti P,Montesi F,et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epidemiology and dementia risk in an elderly Italian population 〔J〕.J Am Geriatr Soc,2008;56(1):51-8.
7 Das SK,Bose P,Biswas A,etal.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Kolkata,India〔J〕.Neurology,2007;68(23):1909-16.
8 Williams-Gray CH,Evans JR,Goris A.The distinct cognitive syndromes of Parkingson′s disease:5 year follow-up of the campaign cohort〔J〕.Brain,2009;132(Pt 11):2958-69.
9 禚傳君,黃悅勤,劉肇瑞,等.北京城鄉兩社區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發病率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10):754-9.
10 那祖克·玉素甫,朱 沂,曼古努爾·玉山,等.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在烏魯木齊維吾爾族人群中應用的初步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2;45(3):158-60.
11 諸亞萍,陳梅芳,申變紅.浙江省老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病情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5C):475-7.
12 夏 泳,陳斌華,蘇雪倩,等.社區正常老年人和輕度認知功能損害老年人的隨訪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6;39(1):29-32.
13 Feldman H,Schehens P,Scarpini E,etal.Behavioral symptoms’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J〕.Neurology,2004;62(7):1199-201.
14 Solomon A,Kivipelto M,Wolozin B,etal.Midlife serum cholesterol and increased risk of Alzheimer’s and vascular dementia three decades later 〔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9;28(1):75-80.
15 趙 器,金 俊,劉 佳,等.糖尿病及腦梗死與老年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l(5):873-4.
16 Geda YE,Roberts RO,Knopman DS,etal.Physical exercise,aging,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Arch Neurol,2010;67(1):80-6.
〔2014-07-15修回〕
(編輯 張 慧)
泰山醫學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2011.ZR-0400)
張旺信(1966-),男,碩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心理神經內分泌免疫學、老年心理學研究。
李翠萍(1972-),女,碩士,心理治療師,主要從事老年心理學、各類神經癥的心理治療研究。
R741.02
A
1005-9202(2015)12-3404-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5.12.103
1 泰山醫學院醫學心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