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瑞 陳長香 陳秀玲 李淑杏
(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醫保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日常健康行為及生活能力對養老院老年人抑郁情緒的影響
張 瑞 陳長香1陳秀玲 李淑杏1
(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醫保科,河北 唐山 063000)
養老院;抑郁;健康行為;日常生活能力
養老院是相對封閉,與社會和家人接觸較少的場所,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比較凸顯,尤其是抑郁癥狀不易被察覺,使大量的存在抑郁癥狀的老年人處于隱匿狀態,老年期抑郁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持久抑郁,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遲滯和軀體不適,與老年人心腦血管、內分泌疾病的發生關系密切〔1〕。有學者認為老年人抑郁與日常行為等有關〔2〕。本研究旨在了解養老機構老年人的抑郁現狀及與日常健康行為的相關性。
1.1 研究對象 2012年3~5月整群抽取12所某市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730人,年齡60~93〔平均(77.35±7.26)〕歲?;厥沼行柧?19份(98.49%)。納入標準:在養老機構生活6個月以上并且愿意配合的老年人。排除標準:有嚴重軀體疾病和器質性疾病;目前正在接受抗抑郁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或存在認知障礙及言語聽力障礙不能正常交流者。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①一般狀況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編制,包括社會人口統計學資料和常見健康行為(健康行為主要指吸煙、飲酒、體育鍛煉、睡眠質量及業余愛好等5個方面內容)。②老年抑郁量表(GDS)〔3〕包括 30 個項目,有10條用反序計分,20條用正序計分。每項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評分標準為:0~10分為正常;11~20分為輕度抑郁;21~30 分為中重度抑郁。凡 GDS ≥11分者提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③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4〕由軀體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IADL)組成。共14項。量表評定分4個等級:“1”自己完全可以做;“2”有些困難;“3”需要幫助;“4”根本沒辦法做?!?4分者正常,>14分且<22分者為功能下降,凡有2項或2項以上≥3分或者總分≥22分功能有明顯障礙。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行χ2檢驗。
227人(31.6%)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其中輕度抑郁172人(23.9%),中重度抑郁55人(7.7%)。女性抑郁發生率高于男性,不在婚的高于在婚的(P<0.05);文化程度與抑郁的發生率呈負相關(P<0.05)。而年齡對抑郁發生的影響無顯著性(P>0.05)。經常體育鍛煉、有業余愛好、睡眠質量好的老年人抑郁癥狀的發生率低(P<0.05)。而吸煙、飲酒對老人抑郁癥狀的影響小(P>0.05)。ADL差者抑郁發生率高(P<0.01)。見表1。

表1 一般情況、日常健康行為、ADL對老年人抑郁癥狀發生率的影響〔n(%)〕
本研究結果高于趙曉軍等〔5〕抑郁癥狀占27.9%的報道。女性經濟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導致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社會支持度等低于男性,且社會活動和業余愛好也較少,喪偶率較高,增加了其發病的危險性〔6〕。配偶在日常生活、經濟支持及精神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7〕。喪偶老年人容易產生消極心境,如傷心、抑郁、孤獨、失落等負面情緒〔7〕。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具備的經濟支持、知識儲備和社會資源都較好,在遇到不良事件時能及時地進行自我情緒的調節或借助社會資源來調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關注自己的健康。
胡志等〔8〕報道興趣愛好與抑郁癥狀的發生有密切關系。由于老人院老年人常有空虛、孤獨的感覺,有興趣愛好可以轉移其注意力,排解心中的郁悶,還能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增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使其忘卻不愉快,積極進行心理的自我調適,從而降低發生抑郁的危險性。體育鍛煉是治療抑郁癥和減輕焦慮的有效手段〔9〕。體育鍛煉通過運動使血液流量和吸氧量增加,從而對中樞神經系統進行良好刺激,有助于積極情緒的產生和抗抑郁效能。體育鍛煉可以有效轉移不愉快意識、情緒及行為,幫助他們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對情緒產生良好效益。本結果顯示吸煙、飲酒對老人抑郁癥狀的影響與國外相關報道不一致〔10〕,可能與老人院老年人目前狀況下絕大多數不存在吸煙和飲酒狀況,即使有也是很少量,因此與非吸煙飲酒者沒有區別。本結果顯示ADL差者抑郁發生率高與多數研究結論一致〔11〕。原因與ADL影響老年人的自尊有關,老年人ADL下降,增加了他們對家庭和社會的依賴性,容易使其產生無助、無價值感,成為了導致老年人產生抑郁情緒的危險因素。
1 陳長香.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70.
2 張 健,陳長香,趙春雙,等.唐山市老人院老年人抑郁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6):3166-8.
3 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5.
4 陳長香.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6.
5 趙曉軍,付 麗,陳長香.老人院老年人抑郁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11;33(9):1400-1.
6 李德明,陳天勇,吳振云.中國女性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8):778-80.
7 楊曉莉,賈玉然,翟建國.老年心理保健的新課題及對策〔J〕.解放軍保健醫學雜志,2004;6(3):192.
8 胡 志,徐曉超,秦 俠,等.老年人生活事件、興趣、生活能力與老年抑郁癥患病率〔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4;18(4):27-9.
9 李玉華.體育鍛煉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響〔J〕.浙江體育科學,2009;3(31):120-2.
10 Aubin HJ.Management of emergent psychiatric symptoms during smoking cessation〔J〕.Curr Med Res Opin,2009;25(2):519-25.
11 易仁忠.106例老年抑郁癥的心理護理干預〔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6(7下):140-2.
〔2013-11-25修回〕
(編輯 杜 娟)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BRK017)
李淑杏(1979-),女,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慢性疾病研究。
張 瑞(1972-),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老年慢性疾病研究。
R749.41
A
1005-9202(2015)12-3415-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5.12.108
1 河北聯合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