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波(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瀑布溝水電站放空洞工程事故閘門豎井設計開挖斷面為橢圓形,長軸15m,短軸9m;豎井上口高程EL864m、下口高程EL728m,豎井高136m。
豎井位于強風化淺變質玄武巖中,圍巖以Ⅲ~Ⅳ類為主。
根據上下工作面出露的巖石情況,豎井下部為Ⅳ類圍巖,F2斷層順洞軸線方向延伸,斷層的上下盤面均為陡傾角的結構面,頂部有一組緩傾角的結構面與之相互切割,對豎井開挖穩定非常不利;豎井上部為Ⅳ類圍巖,巖石非常破碎。
豎井開挖常用的方法是先開挖中導井、后擴挖至設計斷面的方法。主要的導井開挖方法有反井鉆機法、爬罐法、吊罐法、普通法等。各種方法的綜合比較見表1。

表1 反井法綜合比較表
由于圍巖較差,采用其它施工方法安全隱患較大,決定采用反井鉆機法施工導井,選用LM-200型反井鉆機。其主要技術參數見表2。

表2 反井鉆機主要技術參數表
反井鉆機施工程序:施工準備→安裝鉆機并調試→自上而下進行φ216mm導孔施工→導孔貫通→更換φ1200mm滾刀→自下而上進行擴孔施工→擴孔結束→拆除鉆機。
清理井口的松動巖石后,澆筑厚1.20m的混凝土基礎,在固定螺栓位置預留二期混凝土。豎井中心線處預留排水溝,在基礎的一側用磚砌筑3個1.20m長的正方形水池。
基礎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按設計位置鋪設軌道,軌距為60cm。
反井鉆機使用8t汽車吊吊裝。主機必須按豎井中心找正位置,并擺放平穩。
鉆機就位后,調整鉆桿角度至鉛垂角度,啟動液壓馬達、主推油缸及其余液壓缸,開始導孔鉆進,在施工過程中,要根據地質情況及時調整鉆進參數。
導孔鉆孔共進行17d,鉆進長度128m,平均7.52m/d。
導孔鉆透后,換好擴孔鉆頭,把冷卻器出水接到井口,供給擴孔鉆頭,開始擴孔施工。在將要擴透時,必須降低鉆壓和扭矩,直到擴孔鉆頭露出。擴孔共進行20d,平均6.40m/d。
當鉆機鉆進到裂隙比較發育的破碎帶時,循環水流失嚴重,無法將鉆渣排出,致使鉆進無法繼續,或者會造成孔壁坍塌,嚴重時會導致卡鉆、埋鉆等嚴重后果。
當鉆頭鉆到斷層的上下盤時,由于鉆頭兩側的巖石軟硬不同,容易造成鉆孔發生偏斜。
根據地質資料和成孔后揭露的地質情況,本工程豎井穿過5條斷層破碎帶,不良地質段情況見表3。

表3 不良地質段情況統計表
從表3可以看出,本工程35m長的不良地質段導孔鉆進共耗時12.50d,占導孔總用時的74%,因此如何順利通過不良地質段是反井鉆機施工的關鍵環節。
不良地質段導孔鉆進時主要采用降低推進壓力來控制鉆進速度。在遇到斷層和破碎帶時,力求反井鉆機運行平穩,無明顯沖擊為宜,在鉆進過程中適時調整鉆進參數,以緩慢速度通過不良地質段。
出渣量變化情況是判斷地質條件的重要依據,必須詳細記錄每根鉆桿實際出渣量,并與理論出渣量進行對比。如果出渣量變大,需采用泥漿護壁后方可繼續鉆進。如實際出渣量比理論量小,此時需增大扭矩,若出渣量仍然小,說明可能巖體破碎,應將鉆具提升一定高度,再慢慢向下旋轉掃孔,一次掃孔不行,可多進行幾次,掃孔仍不能解決問題,需提鉆進行固結灌漿,待凝后采用泥漿護壁方可繼續鉆進。
正常鉆進時,一般選用水作為循環洗井介質,當遇到斷層、破碎帶等不良地質情況時,由于循環水流失嚴重,導致返渣量減少,此時需采用泥漿作為固壁和循環洗井介質。
本工程鉆到29~37m范圍時,固結灌漿后采用泥漿作為循環洗井介質,但出現鉆機扭矩變大,返渣量偏少等現象,決定選用高壓風作為循環洗井介質,采用水+高壓風進行返渣。高壓風壓力以能返渣為控制目標,本工程采用0.80Mpa;應注意控制水的流量,以剛好滿足冷卻鉆頭為好。
根據開挖揭露的地質情況,豎井上下孔口位置巖石破碎,為Ⅳ類圍巖。在反井鉆機施工準備階段對該部分巖體進行了無蓋重固結灌漿,上部孔口處理范圍4.50m×4.50m,下部孔口處理范圍為長度6m的放空洞頂拱部位。灌漿孔深度8m,孔口接觸段長為3m,I序孔灌漿壓力采用0.30Mpa,II序孔采用0.50MPa,其它5m段采用1.00MPa。
豎井鉆進到29~37m、88~96m范圍時,出現不返水、返渣現象,采用泥漿固壁措施后,返水、返漿量明顯偏少,同時鉆機出現抖動等現象,為避免出現塌孔、卡鉆現象,決定采用水泥、水玻璃漿液進行固結灌漿。
灌漿采用在不良地質段上部2m處下止漿塞封閉灌漿,漿液水灰比0.80:l,水玻璃摻量為10%,室內終凝時間18h,待凝30h后進行二次鉆孔。
在鉆進中,如遇軟硬巖層過渡,應使用穩定鉆桿鉆進,并降低鉆壓、調整轉速,使鉆頭以直線的方式鉆進,避免出現偏斜轉折點。當穩定鉆桿進入新巖層后,再恢復原來的鉆壓和轉速。
操作中,保持鉆機加壓穩定,緩慢加壓,消除人為的壓力過大或追求進度的高速鉆進。
本工程豎井擴挖分2次進行,先自上而下擴挖成4m直徑的溜渣豎井,再全斷面擴挖。但第1次爆破溜渣后即發現堵井,使用氫氣球(充氦氣)和細繩進行量測,堵井長度約25m,距豎井上口10m、距離豎井底部約101m。
第2次堵井發生在第1次堵井處理完成后的第3天,堵井長度約29m,距豎井上口6m、距離豎井底部約101m。
經網上查閱資料,決定采用氫氣球攜帶藥包爆松石渣,但氫氣球攜帶藥量小,也無法保證炸藥朝上,試驗了3次沒有成功,決定試用水沖法,寄希望于較大流量的水流能松動石渣,水沖進行了約4h,沒有效果。于是決定采用潛孔鉆在離開導井壁2m遠的地方開始鉆孔,角度按4.40°控制,同時進行3個鉆孔的施工。成孔后,采用測斜儀進行測量,經計算,只有一個鉆孔滿足要求,進行裝藥爆破,在底部裝了2kg炸藥,爆破后,豎井貫通。第一次堵井處理共用時近3d。
此次堵井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以至于第3次爆破翻渣時,又發生了第2次堵井事故。
按照第一次方法又在外部又打了4個孔,進行了2次爆破處理,均沒有成功。經商議,決定采用潛孔鉆在堵井石渣上進行鉆爆。
首先使用土料將堵井部位上填3m,再利用上部鋼絎架將鉆機固定牢固。鉆進過程中使用泥漿進行固壁,約20h就完成了鉆孔,裝藥爆破后導井貫通。
導井貫通后,人員下到堵井位置進行了觀察,發現該處巖石破碎,井壁出現大面積坍塌,石塊因松動而突出,使本來就只有1.20m直徑的溜渣豎井更加狹窄,安排人員對該部位進行了撬挖和噴混凝土處理。第二次堵井處理耗時6d。
瀑布溝水電站放空洞豎井高136m,采用反井鉆機進行施工,及時、安全地完成豎井開挖,為其它工程提供了不良地質情況下的施工經驗和堵井處理的經驗。本工程的教訓也是深刻的,主要是對不良地質段導井可能出現井壁坍塌認識不足,沒有在擴挖前對導井進行檢查處理。
[1]王立成.豎井開挖堵井預防及處理技術[J].水電施工技術,2008(53):3,11~16.
[2]王新反.井鉆機鉆進孔內事故預防及處理[J].煤炭工程,2008(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