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進雄
【關鍵詞】 農村學校;教師;專業化;青
藍計劃;校本研修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8—0022—01
加快中小學教師專業化進程是提高教師質量的一個重要策略,隨著國家教師補充機制、培訓體系的日益健全和教師學歷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教師資格準入機制的實施,使得廣大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受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學校教師的專業化進程仍然比較滯后,專業化水平相對較低,亟待探索解決。
一、農村學校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現狀
1.將職業混同于專業。部分農村教師將教師這個職業混同于專業,認為自己有崗位、有飯吃,只要長期從事教師職業就是專業化,沒有認識到專業是社會分工、職業分化的結果,是更高層次的職業活動。
2.將工作量混同于專業化。農村教師普遍工作量大,往往是一個人身兼數職,代多門課,代多頭課,往往是哪科需要上哪科,因此好多農村教師常常認為自己工作量大、能夠充當多面手的工作性質就是專業化的體現。
3.將學科專業等同于教師專業。部分農村教師是以前的“民轉公”教師,由于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往往是把自己在校所學的學科專業等同于教師專業,認為自己從事本專業教學就是專業化。
4.普遍存在職業倦怠現象。部分老教師存在調動無望、升遷無望思想,缺少讀書學習的氛圍和環境,終身學習思想沒有建立。
二、影響農村學校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原因分析
1.客觀方面。首先,農村學校普遍比較偏僻,生活條件相對艱苦,現代化辦學設施欠缺,這就使得農村教師從專業化成長的環境起點和心理起點上就有所滯后。其次,農村學校普遍存在著教師學科專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往往是所教非所學,一個人身兼數職,繁重的教學任務使得農村教師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第三,圖書資料欠缺,現代信息相對閉塞,先進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及時傳播,影響了農村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第四,教研氛圍不濃厚,沒有形成良好的專業成長環境。
2.主觀方面。一是受城鄉二元經濟的影響,城鄉條件差別大,受城市優越的物質生活和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吸引,使得農村中青年骨干教師“跳槽”和進城工作的欲望比較強烈,留下來踏踏實實工作的思想基礎不牢固。二是年齡結構不合理。農村教師中,部分是近幾年畢業補充進去的新教師,部分是面臨退休的老教師,年齡斷層現象嚴重,沒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三是農村教師自我提高的意識淡薄,主要依賴于實際工作的反思和同事間的交流,很少利用書籍、網站、科研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四是個體差異較大,教師專業發展不平衡。多數農村學校缺少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和外語教師,很多老教師不會使用網絡教育資源,談不上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和學習。
三、農村學校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對策
1.出臺扶助政策,建立城鄉教師交流長效機制。各地要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標準化學校驗收為契機,出臺扶助農村教師制度,探索建立并實施城鄉教師交流的長效機制。要建立城鄉學校教育聯盟,通過骨干教師支教、選派校長等措施,加大交流力度。通過獎勵扶助、發放交通補助費等方式增大農村工作的吸引力,以期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情感留人,讓農村教師安心工作,從而促其專業意識的自省,催其專業發展的自覺。
2.制訂青藍計劃,更好發揮傳幫帶作用。農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一些農村老教師、骨干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青藍計劃,選派一些農村優秀教師從自身專業化成長方面進行典型示范,輻射引領,通過實施捆綁式評價,促進老中新教師互享經驗、互補技術、互幫互利,共同成長。
3.傾斜培訓政策,擴充知識和信息儲備。加大對農村教師培訓經費的投入,充分利用天、地、人三級培訓網絡和農村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包優勢,統籌安排,有的放矢,在各類培訓中傾斜擴大對農村教師的專項名額,讓他們在參與培訓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加強職業操守、擴充教育知識和信息容量。
4.加強校本研修,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水平。校本教研是提升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通過組織開展集體備課、同課異構、教學競賽、復式教學觀摩、編選優秀教學案例等活動,調動農村教師多方位多角度參與教學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5.規范考核機制,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教師專業化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進步的過程。農村學校要結合新課改的需要,制定特別的鋼性學習計劃和制度,將學習內容、學習效果作為考核的一項基本內容,要引導教師大量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改進新教學,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