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平
【關鍵詞】 學校;內涵發展;管理;教師
隊伍;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8—0036—01
學校內涵發展的實質就是使辦學的各要素協調有序,從而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科學管理的系統工程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動力源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根本保證,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內在要求,不斷深入的教研教改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源頭活水。
一、努力實施系統化管理,讓科學管理保證學校的內涵發展
管理是學校辦學思想得以實現和一切辦學舉措得以落實的保證,學校質量、辦學層次、教育品位的高低,都可以在管理上找到答案。要實現學校的內涵發展,就必須不斷強化和完善學校的管理。在學校管理中,要堅持以系統論作為學校管理的方法論,追求工作過程的最優化。不斷優化系統要素的配置,完善系統結構,加強系統調控,實行民主治校。在管理思想建設、管理制度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等諸多方面,形成系統科學的管理特色。
具體體現為:一是以系統論為指導,將管理思想轉化為操作流程,實現管理理念的科學化。二是創新管理體制,降低管理重心,實現學校行政管理的扁平化。三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考評機制,堅持校務公開,規范辦學行為,實現制度管理的規范化。四是加強民主監督,推進民主治校,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努力構建和諧校園,實現民主管理的人本化、人性化。五是進一步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做到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實現過程管理的精細化。
二、加快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步伐,讓教師的專業成長成就學校的內涵發展
學校內涵發展的著眼點首先應定位在教師的發展。教師是學校辦學中的第一要素,整個師資隊伍的水平,對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起著重要的保證作用。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能夠引起社會積極的評價,給學校帶來良好的社會聲譽。“名師”的 “暈輪效應”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影響,也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只有教師發展了,才能促進學校的發展,而且只有教師的發展才能引領學生更好地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學校要讓教師的專業成長成就學校的內涵發展,支持鼓勵教師不斷進修,不斷提高學歷層次,豐富教師涵養。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學習成為教師自覺的行為。實施“青藍工程”和“名師工程”,促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盡快成熟,促使中年教師逐步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學者型教師。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讓教師與名師接觸,感受大師風采,尋找成長的靈感與良機。
三、著力打造校園文化,讓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潤澤學校的內涵發展
校園文化不僅是育人的隱性課程,而且是校園內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為,也能夠熏陶、培育人的優秀品行。高品位的校園文化,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文明典雅的物質環境,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深厚的文化傳統,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全員參與的民主管理,嚴謹求實的校風學風,應當成為一所學校校園文化的科學內涵。
一要整體構建校園文化建設體系,堅持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三位一體,建設好校園物質文化,搞活學校觀念文化,豐富校園活動文化,規范學校制度文化。二要打造校園精神,弘揚校園精神。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血脈,自強不息、拼搏進取、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精神,不僅是某一所學校的傳統,也應該是很多學校共同的文化積淀。三要構建和諧融洽、便于溝通合作的人際關系,營造和諧的人際環境,形成寬松、友善、互助的人際氛圍,使廣大師生產生在學校工作、學習、生活的自豪感和團隊歸屬感,從而增強凝聚力、向心力,讓校園文化潤澤學校的內涵發展。
四、積極開展校本教研,讓教研助推學校的內涵發展
有目的地開展立項課題研究,可以增強教師的教研意識,鍛煉和提高教師的科研素養。雖然不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都能夠開展立項研究,但第一線的教師從事教育科研最大的優勢,是擁有豐富的鮮活的教育案例,而對他們來說,記載、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校本教研”有利于正確定位學校的研究方向,落實學校的研究任務,把研究的思想轉化為實踐操作,從而使學校層面的教育教學研究落到實處。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課改為學校和教師從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教師即研究者”應當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角色定位,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評價體系的重構這些問題,離開了以校為本的教研都是難以收到良好效果的。校長有責任啟發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幸福之路,并努力讓校本教研文化成為學校文化的主流。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