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睿虎
【關鍵詞】 分層次教學;學生;差異;課
前預習;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8—0085—01
眾所周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領悟與掌握能力有一定差距,教學也應有一定的差異,可嘗試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次教學”。
一、學生差異分層次
在教學中,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學生的基礎、性別、性格、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等,依上、中、下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 丙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乙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甲層是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乙層、丙層提出的問題。
二、課前預習分層次
分清學生層次后,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創設各層次預習目標。可要求丙層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復習舊知識,基本看懂預習內容,試著完成相應的練習題,不會做的、未理解的主動求教甲層或乙層幫助,帶著疑問聽課;乙層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查找資料,初步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并據此完成練習題,不會做的、未理解的能主動求教甲層幫助;甲層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查找資料,整合信息,深刻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定理、公式要主動推導,例題要先行解答,能獨立完成相應的習題,力求從理論和方法上消化預習內容。
三、課堂教學分層次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又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安排課時的時候,必須以乙層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甲、丙兩層,要注意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教師做好評價記載,如:甲層答對問題加兩分,乙層答對問題加三分,丙層答對問題加五分,以每個小組最后的得分對小組進行評價,得分高者進行獎勵,得分低者進行“懲罰”,這樣有效的評價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使得課堂更具實效性,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一些深難的問題,課堂上可以不講,課后再給甲層學生講。
四、布置作業分層次
在教完一節內容后,學生要通過做練習來鞏固和提高,因此課后布置多層次習題是分層次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課后作業一刀切,往往使丙組學生吃不消,甲組學生吃不飽。為此設置的作業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有層次,由易到難,掌握好作業量。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丙層是基礎性作業(課后練習),乙層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課后習題),甲層是基礎性作業和有一定靈活、綜合性的題目(課后復習題)各半為宜。
五、單元檢測分層次
每一單元學完后,均安排一次過關檢測,它以課本習題為主,著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根據甲、乙、丙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份試卷擬定出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個層次學生按規定要求自由選擇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題只要求丙層學生完成,部分題只要求甲層學生完成(可用附加題形式)。在每次檢測后,每層次的人員應作適當的變動,如丙、乙層中成績最好的兩名學生分別升為乙、甲層,而乙、甲層中成績最差的兩名學生分別降為丙、乙層。這樣一來,基礎差的學生感到有奔頭,基礎好的學生不敢有絲毫放松。
六、課外輔導分層次
教師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做好輔導、提高工作,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輔導方法:對于丙層學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輔導時以課本為主,要有耐心,多與他們交流,多和家長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也可實行“兵教兵”的策略;對于乙層學生學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對他們的輔導以課本為主的基礎上,同時要適當地涉及課外的內容,并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能力,還要注意對他們方法的指導;對于甲層學生愛學習,思維比較敏捷,而且能力較強,對他們的輔導以培養他們的鉆研精神和競爭意識為主,讓他們能夠吃飽吃好。
分層次教學的學生、課堂、作業等層次化固然重要,但在具體實施中還應注意:只注重成績水平,輕視能力培養;層次分得過死,加重兩極分化等。對這些不利因素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克服,課后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分層次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工作量將更大。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水平,正確地運用“分層次教學”,可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覺性更強,學習興趣更濃厚,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