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峰
【關鍵詞】 美術教學;學生;興趣;保持;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8—0099—01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經常會感覺到,要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并不難,但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長久保持下去卻很困難。筆者認為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讓學生對美術保持持久的興趣。
第一,選擇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習慣。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知識,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選用更是取決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教學技巧的多寡。因此,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更靈活、更實用地組織教學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主流方向。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充分讓學生參與教學,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輕松自然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學習美術,充分挖掘學生的審美意識,讓他們感受到藝術之美。記得在上“風箏制作”一課時,我答應學生做好風箏后可以到操場放飛,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做得又快又好。
第二,必須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如果美術教師的言談舉止、穿著打扮、精神面貌與常人無異,何以證明美術對人內在的作用,又怎能誘得學生渴望成為像老師一樣的人。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美術教師的言談必須幽默睿智,舉止必須大方得體,著裝必須高雅和諧,面貌必須飽滿熱情,處事必須寬容豁達,要能時時處處體現出美術教師的不同風采、人格魅力。
美術教師還要經常關心和愛護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樂于親近、樂于仿效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近自己所教的學科。如果有些課程內容通過講授學生不易理解,則可以制作成課件或者投影片進行輔助講解,同時結合游戲、表演等活動,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要給學生希望,讓學生覺得學好美術并不太難。教師要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能獲得成功,讓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因為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不可能長時間地關注一件事,任何太難完成的教學任務、太復雜的教學過程,都將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因此,愉快和輕松是美術學科贏得學生喜愛的法寶。如,在輔導學生作業的過程中,我會降低標準,不會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作品,也不用“畫得像不像”作為衡量學生作品的唯—標準,這很好地鼓勵了我的學生,使他們對學習美術充滿了興趣。
第四,要學會寬容和等待。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而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藝術家。作為美術教師,就要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的興趣有不同的方向,承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識的能力有強有弱;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努力創造一個愉快、寬松、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贏得學生的青睞。如,在講“春日抒情”一課時,我播放春天來臨時大地發生變化的影片,讓學生充分感受春天冰雪融化、大地一片生機的景象,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美的熏陶。
第五,教學必須有一個長久的影響計劃。教師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有利因素,使學生受到長久而不間斷的藝術熏陶,讓他們感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充滿藝術元素,并逐漸學會自己去感受美、欣賞美,由此產生創造美的欲望,從而接受和青睞美術教學。如,我在上“線的情感”一課時,讓學生用線來描繪一樣事物。我尊重他們的個性,讓他們可以按客觀去描繪,也可按主觀意識去表現,既可以用寫實的手法,也可以用夸張的手法,畫完了還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見解。實踐證明,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他們都能創造出風格各異的畫面,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教師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如,由于學生個性的差異,他們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會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我會因材施教,會根據學生個性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