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強
【關鍵詞】小學語文 “減負增效”
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A-
0017-01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也看到了一些問題與不足,例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學習的負擔已經超過了他們可接受的能力范圍,有的教師仍然采取“題海戰術”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疲憊不堪,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做到“減負增效”,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采取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教育背景下,要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教師可以嘗試采取分層教學的辦法展開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分層教學不是依據學生成績的高低,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優秀、良好、差3個等級,而是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在全部學生基本上達到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習目標和要求的基礎上,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依據每個學習小組的特點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從而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會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特點,將全班學生搭配、組合成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每一個學習小組里,組員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優勢要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這樣能夠使小組成員之間實現學習互動。在建立了學習合作小組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小組內的成員互相幫助,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語文學習活動,如“小組語文朗讀比賽”“爬梯子奪紅旗比賽”“主題辯論活動”等,使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學會互相合作,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愛上語文,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最終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
二、拓展延伸,拓寬語文課堂教學時空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教材只是教師用來開展教學的一個依據,具有局限性。由于語文學習范圍較廣,加上小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拓展相結合,打破語文教材的局限性,拓寬語文教學的天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實現語文教學的高效率。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李白的詩《望天門山》時,教師不能局限于教學李白的這首詩,而要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主動探究李白創作的與本課相關的詩,分析李白詩歌創作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與《望天門山》放在一起進行分析、比較,總結出李白詩歌創作的特點是想象力豐富,語言明朗精練,聲調和諧優美,同時深入理解李白創作詩歌的意境,即寫景抒情,深入淺出,自由活潑,不受拘束。這樣教學,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就變寬了。此外,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要給予學生思考和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形成完整系統的認知,真正實現課內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增強語文學習的效果。
三、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有的學生雖然學習很勤奮,但是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是由于學生沒有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放手讓學生漫無目的地學習,而應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使語文教學更有效。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文之前常常會要求學生先預習,完成課文教學后要求學生及時復習。但是,對于預習什么,復習什么,如何復習才是有效的,學生知道的卻很少。有的學生認為,預習就是看一遍課文,復習就是做一遍習題。對此,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文體,教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比如,閱讀課文時要學會動筆,勾畫、標注出文中的重點字詞、段落;閱讀文本時可以采取模仿、邊讀邊思考的方法;思考問題時可以字斟句酌地進行分析。學生通過勾畫、標注、模仿、思考等,有利于調動起多種感官,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在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之后,學生學習語文時就能夠減輕心理負擔,從而達到“減負”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總結學習語文的規律和方法,傳授給學生一些實用有效的學習技巧,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此外,針對語文學科需要背誦的內容比較多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復述、分散復習、聯想記憶等方法,提高背誦的效率,最終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善于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掌握方法,真正做到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