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虹
【關鍵詞】思想品德 中考復習
混沌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A-0116-02
混沌是中國古人想象中的天地未開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團的狀態,后來用來形容模糊隱約的樣子。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在第一輪思想品德中考復習結束后,學生常常會呈現一種知識結構條理混亂、對知識的認知模棱兩可、對學習前景迷茫而無所適從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這意味著學生進入了思想品德中考復習的混沌期。能否順利度過這一關鍵時期,決定了學生思想品德中考的成敗。
一、思想品德中考復習混沌期的主要表現
思想品德中考復習的混沌期往往出現在第一輪復習結束之后,主要表現為:
第一,學生知識記憶模糊,混淆相似的知識點。如分不清哪些是基本國策,哪些是發展戰略和方略;混淆知識點,把“民族原則”“民族關系”“民族精神”“全球觀念”“中國形象”等相似的知識點混為一談。
第二,各個章節的知識孤立脫節,學生不能把知識整合成一條線或一個面,思考問題“丟三落四”,角度單一。如分析“中國式過馬路”,處于混沌期的學生也許只會從“法律”層面思考,而忽視了“責任”“生命健康意識”等角度,故難以形成全面的認知。
第三,學生對知識停留于表象認知,缺少區分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解題中茫然不知所措。如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包括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混沌期的學生也許能記憶其概念,也知道這四種保護分別與學校、家庭、社會、司法有關,但要區分具體案例屬于哪一種保護還有一定困難。
第四,學生在考試中經常犯低級的錯誤,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很多知識還沒有掌握。如題目問“法律的特點”,學生答成“法律的作用”。由于在解題過程中屢屢碰壁,學生表現出不安、畏難情緒,甚至質疑自己的能力,出現倦怠和迷惘。
二、出現思想品德中考復習混沌期的原因
學生為什么在第一輪思想品德中考復習結束后遭遇思想品德中考復習混沌期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教材原因。由于品德、法律和國情的知識分別穿插于5冊課本中,并且有些章節內容有相似的地方,某些內容相互滲透,所以,復習時學生難以辨別相關知識點,查找起來也不方便,如果不對知識點進行整理,產生混亂是常有的事。
第二,知識掌握不全面。第一輪復習側重于基礎知識,知識點多,在沒有進行歸類對比記憶的情況下,特別容易遺漏,導致知識點記憶模糊。知識點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或是理解知識不到位,都可能影響到答題的效果。混沌學中有一個著名的“蝴蝶效應”論斷:“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這一理論可以解釋思想品德中考復習階段出現混沌現象的原因。
第三,心理原因。經過第一輪復習,很多學生躊躇滿志,認為自己已經復習得很全面,對面臨的困難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而第二輪復習注重的是知識的綜合性和靈活運用,這對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在這一階段,知識點不全面、記憶不牢固、解題技巧缺乏等弱點逐一暴露,很多學生心里非常著急,陷入了混沌狀態。不少學生還把困難無限放大,甚至喪失了信心,這不利于后續復習的開展。
學生進入思想品德中考復習的混沌期后,如果教師不能有效地調整復習策略,不僅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效率,還會影響第二輪的復習效果,部分學生甚至可能從此一蹶不振。
三、幫助學生度過思想品德中考復習混沌期的策略
那么,教師該如何幫助學生順利度過思想品德中考復習混沌期呢?筆者的做法如下:
第一,正確對待學生出現的混沌狀態。當學生進入復習混沌期時,教師不能自亂方寸,因為抱怨無法解決問題,急躁責罵只能適得其反,會使學生更加不知所措。教師應靜下心來,嘗試與學生共同去面對。教師應使學生意識到:進入混沌期,一方面說明復習第一階段已經告一段落,這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說明第一階段復習過后,確實還存在知識缺陷,只要真正做到缺哪補哪,就可以把壞事變好事。
第二,及時幫助學生調整不良心態。不安、急躁、困惑、畏難、失望……這些是學生在思想品德中考復習混沌期中常見的心態。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混沌期的出現符合學習規律,是學習過程的必經階段,是正常的現象,不必過分緊張。其次,教師應多關心和鼓勵學生,可以在批改作業時留言,也可以對學生說明自己的期望。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肯定和寬容,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增強自信心。另外,教師可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及時進行測試,適當地滿足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喜悅,這對于疏導復習混沌期的消極心理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三,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分析知識缺陷,強化記憶。教師可以把初中階段所學的思想品德知識分為“品德”“法律”和“國情”三大部分,引導學生整理出這三大部分的復習提綱,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督促學生查缺補漏,鞏固記憶。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歸類整理知識點,培養學生整合教材的能力,又可以避免學生漫無目的地翻書,節省查找知識點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第四,注重同一單元知識點之間的鏈接,有效避免知識無序的狀態。例如,“發展科技,振興教育”單元由《科技改變生活》《教育振興民族》《科教興國的重托》三節課組成,在第一輪復習時,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這三節課之間的關系:第一節課、第二節課分別講教育和科技的作用,是并列關系,而這兩節課與第三節課是因果關系,用這樣一句話可以概括三節課之間的聯系:“因為科技改變生活,教育振興民族,所以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邏輯關系明確了,知識就會更有條理性。另外,對于不同章節的知識,教師應幫助學生對知識結構進行必要的梳理,使各章節的知識串成一條線,連成一個面,整合知識網絡。例如,為了幫助學生整合“權利與義務”的知識,筆者使用了以下圖表,將有關權利與義務的知識連成了一個整體。這樣,學生腦海中的知識就不是一個個毫無關聯的片段,而是變成了條理清晰的知識網絡,實現了由無序到有序的轉變。
第五,整理相似的或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方便學生對比、歸類、強化記憶。例如,有關“基本”的知識點可以這樣整理:我國的基本國情:____;基本國策:_____;基本路線:_____;基本經濟制度:_____;基本政治制度:_____;公民基本道德規范:_____;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_____;人口基本國情:_____;環境基本國情:_____;資源基本國情:_____;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權利:_____;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_____。
總之,思想品德教師必須重視思想品德中考復習混沌期,幫助學生調整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達到最佳的復習效果,使學生順利走出思想品德中考復習的混沌期。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