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梅,秦腔四大名旦之首,人稱“秦腔一姐”,曾兩次獲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兩次獲得國家文化部“文華表演獎”、兩次獲得上海戲劇“白玉蘭主角獎”。從藝30年來,李梅精品不斷,今年更是一身飾兩角,全新演繹秦腔經典大戲李慧娘,更名《再續紅梅緣》,全戲長度4個小時,一次創造了秦腔演出史上的兩項紀錄。
《再續紅梅緣》以明朝周朝俊的昆劇本《紅梅記》為底本,借鑒唐滌生粵劇《再世紅梅記》的故事結構,雙線并重,講述了兩段凄美的愛情故事:李慧娘與裴瑞卿青梅竹馬,卻因父母雙亡被舅父賣與權相賈似道為妾。洞房之日,隨賈似道游西湖,斷橋下重逢裴生,相見而不能相從,遂望其背影脫口呼出“惜哉少年,美哉少年”,卻被賈似道聽見,因妒生恨,將慧娘一劍刺死,埋尸紅梅閣;之后,裴瑞卿巧遇長相與慧娘一模一樣的花農之女盧昭容,昭容對其一見鐘情,自愿以身相許,裴生因心系慧娘而婉拒;偏值賈似道亦聽聞盧昭容美貌,下聘強娶,昭容決意裝瘋拒婚,裴生仗義相助,卻被賈似道識破機關,將兩人分別關押,并派家丁廖寅殺害裴生;李慧娘冤魂不散,向判官求得陰陽扇,回到紅梅閣救下裴生,欲救昭容時,方知昭容因誤會裴生已死,竟然自縊相殉了;最終,判官權情做主,令慧娘魂魄與昭容尸身合二為一,還陽與裴生共結連理。正所謂“紅白梅花一樣春,碾冰為骨玉精神。留得紅梅花樹在,借得白梅一縷魂。”
李梅在這部戲中,同時飾演李慧娘與盧昭容。其中慧娘以青衣扮相出現,初而幽婉貞靜,繼而剛烈癡情;昭容則以花旦行當演繹,靈巧活潑,聰明急躁,一出場即深得觀眾喜愛。有趣的是,很多觀眾直到離場還在猜測爭論,兩個女主角是不是同一個人扮演的,因為反差實在太大了。
兩人一靜一動,一人一鬼,各自不同的性格、心理,尤其對于裴瑞卿感情的不同表現,李梅都做了非常深入而生動的刻畫,絕不讓人物只停留在表面。
為了人物的每一次出場每一個唱段,李梅與導演韓劍英、編劇西嶺雪反復琢磨,幾度增刪,三人中任何一方覺得不舒服即要推翻來過,務求編導演全票通過。
比如最后一場中,本來作為尾聲可以從簡從快,但是李梅排練時始終覺得不過癮,少點什么,沒有高潮,堅持要求再加一段中心唱段。編劇非常為難:故事到了最后,該講的話都講完了,該抒的情也都抒過了,還能怎樣煽情?西嶺雪接連寫了三稿,但是李梅都覺得不夠,雖然也說不清哪里不到位,但就是不滿足。
春節前夕,李梅與西嶺雪趕到北京與導演開會,仍然對這段覺得不滿意,但又拿不出具體想法,編導演在這個地方都卡住了,反復商議幾次后,只得說先放一放。半夜時,西嶺雪忽然來了靈感,爬起來把唱詞一氣呵成,推醒李梅看劇本。李梅看后,終于松了一口氣:“好!就是這種感覺。”
后來演出時,每次唱到這一段,全場觀眾就為之震動,高聲叫好。而《再續紅梅緣》中的幾個唱段也在短時間內不脛而走,比如第一場最抒情的“桃花紅,柳絲牽”,最后一場的“我愿等他到百年”,都在幾天內就被戲迷廣泛傳唱,甚至已經在網上有了卡拉OK伴奏。
如今,《再續紅梅緣》已經成了戲劇圈的一個課題,一個現象,不僅是因為李梅飾兩角,也不僅是因為全戲連演4小時,更因為這部戲的創作模式回歸了最傳統的戲劇規律:編導演共同創意,共同打磨,從立戲之初就已經確定表演模式和導演風格,劇本為演員量身定做,最大程度地發揮演員潛力,編得扎實,導得新穎,演得過癮!
當初,李梅為這部戲命名《再續紅梅緣》時,本來有3個含義:一是故事根據明朝周朝俊《紅梅記》重新演繹;二是兩女主角雙線發展,借尸還魂,再世姻緣;三是李梅16歲登臺即靠《紅梅閣》一舉成名,如今磨礪30年,全新演繹,可謂再續前緣。
如今,這部《再續紅梅緣》雖然只是首輪演出,很多觀眾已經大呼“里程碑”,相信經過調整打磨后,再次演出時會將進一步大放異彩,那時,李梅將與廣大戲迷,再續紅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