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一 王珍一

為避免淪為“舊世界里的人”,吳曉波就必須再一次進化,他開始玩轉自媒體,投資時下最流行的智能游戲手環。現在,他所面臨的問題是:在一個巨變的時代和急劇塌陷的行業里,如何持久保持一個知識分子的影響力和尊嚴?
從新華社的一名記者到豚鼠科技董事長,有人將吳曉波的這種身份的轉變,形容為“一個知識分子向商業社會逐漸妥協的過程”,而吳曉波說“知識分子有錢才不會被輕易收買”,自己本質上還是一個知識分子。他很在意那段當記者的日子。“十幾年的記者生涯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好的實驗性的培訓。你看我今天兩個小時的講課,講了大量的案例。這些案例的80%都是我用腳跑出來的。”吳曉波對《時代人物》記者說,他剛剛出席了一場關于傳統企業轉型之戰的論壇,顯現了精良的口才和對商業敏銳的洞察力。
在很多場合,吳曉波給人的印象總是謙和有禮,對記者的問題從不回避。黑框眼鏡,白色襯衣,休閑款西裝,以及藍色牛仔褲,帶著江浙口音的普通話,整個人干凈而清爽,自然流露出一股書生意氣。但一旦他開口說話,談及產業經濟,尤其是中國企業的發展史,又變身為一個脫口秀主持人,那些生動而翔實的案例被他信手拈來,讓枯燥的經濟問題變得有趣而易懂——這正是他的《激蕩三十年》等系列經濟學著作暢銷不衰的原因所在。
“財經作家吳曉波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始終把市場需求和自身的人文理想平衡得恰到好處,并實現了相互促進。而在中國出版傳媒界,理想和市場一直是一對突出的矛盾?!眰髅饺送踟S如此評價吳曉波。
然而,對中國傳媒人而言,語境問題尚未解決,飯碗卻正在被移動互聯網的驚濤紛紛拍碎,吳曉波說得直截了當,“星轉斗移,夜榻狂言都已被風吹散。糟糕的是,當我們把前輩一一干掉之后,卻突然霜降牧場,地裂河竭,所在行業處百年來未見之險境,我忽然發現自己成了‘舊世界里的人’”。
為了避免淪為“舊世界里的人”,吳曉波就必須再一次進化,他開始玩轉自媒體,投資時下最流行的智能游戲手環,現在,他所面臨的問題是:在一個巨變的時代和急劇塌陷的行業里,如何持久保持一個知識分子的影響力和尊嚴?
避免被顛覆掉
李普曼是吳曉波青年時代的職業偶像,沃爾特·李普曼,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新聞記者和最負盛名的專欄作家,持續寫作六十余年,發表三十多本著作,不指揮千軍萬馬,卻對社會產生極大影響。1990 年從復旦大學畢業時,吳曉波做了個規劃,前半生搭建人生結構框架,后半生享受自由,《李普曼傳》提供了相應的戰略:第一步,做記者,跑條線;第二步,寫專欄;第三步,寫書。
調查記者和專欄作家這兩個身份,讓吳曉波得到了業界的認可與尊重。成為暢銷書作家和2005年成立藍獅子出版機構,使他成為財富金字塔尖上的人,這已經是一個知識分子所能達到的最好狀態了?!懊麣獾胶髞恚紩兂韶摀?,社會關系也會成為負擔,你會習慣在原有圈子里實現資源配置,不愿意再去創新,不敢做不熟悉的事,那你就很容易被繞過去,被顛覆掉。我現在寫作,也面臨瓶頸?!眳菚圆ㄕf。
幾個月前,吳曉波老是自問:如果李普曼活在當代,他會怎么做?他給出的答案是:李普曼應該會開出自己的自媒體。因為他所理解的自媒體,是“自己的媒體,自由的媒體,自在的媒體”。
但問題是,精英知識分子以前依賴的傳播平臺,無論是紙媒還是門戶都在急劇塌陷。吳曉波明顯感到,自己從傳統媒體獲得的讀者反饋越來越少?!拔沂强繉懽靼采砹⒚?,等我發現找不到自己的讀者的時候,我太恐慌了,我必須重新找到讀者?!?/p>
微信拯救了精英寫作者,因為與博客、微博不一樣,微信能對讀者進行精確定位。吳曉波開始并沒有看清這一點,他花了很長時間觀察、思考,最后發現微信公眾號對像他這樣的人來說是福音。他在這里找到了感覺。如今,每天有一千多人成為他的粉絲,同時有一兩百人取消對他的關注,他覺得這樣很好,不喜歡的人快點走,沉淀下來的才是真正的鐵桿。
“吳曉波頻道”讓他找到自己的鐵桿粉絲,“與我的讀者建立了聯系,這就是供應鏈社交化”,而愛奇藝財經脫口秀視頻則更容易變現,他更鐘情于專欄,之所以做視頻,有兩個考慮:一、只做文字公眾號既累又很難保持超高的粉絲量和公眾影響力,但視頻可以做到,視頻可以給公眾號帶流量;二、視頻更容易商業變現。但與羅振宇帶著一幫粉絲瘋玩不同的是,無論是視頻還是專欄,他只做財經,他希望保持精英主義的格調。他的粉絲都比較理性,這就注定他無法像羅振宇一樣在粉絲中賣月餅。
冒險的底氣
如果說過去寫專欄、寫書、做圖書機構都只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本行,那么經營自媒體,尤其是投資豚鼠科技,吳曉波著實是往前大跨一步。開啟了他的冒險之旅。
2014年5月8日,“吳曉波頻道”和他的微信公眾號同時上線,自媒體人吳曉波“敲鑼打鼓地”亮相了。同時,他終止了與所有紙媒和門戶的專欄寫作。
單人脫口秀并不好做,尤其是財經脫口秀,它不僅需要主播的口才,還需要專業性。這對吳曉波來說都不是問題:他有口才,此前客串過電視主播,每年要給人講五十多場大課;作為財經作家,專業性自不待言。這使他每次對著鏡頭錄制3期節目并不感到吃力,他能用3個小時錄完3期節目。
國內財經節目往往枯燥乏味,為了融合趣味感與專業度,吳曉波給自己找來了左右兩根“拐杖”:左邊是負責吐槽、搞怪和提問的動漫形象“巴九靈”;右邊是平時講課常用的PPT。他依賴這兩根“拐杖”調節節目進度。比如,他會在每張PPT上停留3分鐘左右,然后講一個故事或提出一個反問,相當于相聲、小品中的包袱。
效果不錯。根據愛奇藝后臺數據顯示:吳曉波頻道如今集均收視量為82萬,最高達到129萬,“我黏來的粉絲基本上都是喜歡財經寫作的人,但年齡比我想象的年輕得多,我原來的讀者是“50后”到“70后”看過我的書的人,現在各地的讀書會來的孩子們基本上都是“80后”、“85后”,比我預期年輕10歲以下。”
但吳曉波的自媒體還是堅持媒體屬性,對視頻來講這不是大問題。吳曉波認為,他的視頻點擊量只要能維持在100萬,廣告主就會找他投放。公眾號要贏利,他想得比較清楚的辦法是走O2O的路子。他會慢慢地把公眾號變成一個平臺,向寫作者開放投稿渠道,同時在粉絲中征集6個獨立審稿員,讓平臺自行運轉。這樣做,不僅他本人工作壓力會減輕一些,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名字來背書,把人吸過來以后可以再做二度銷售。
銷售什么呢?比如互動性的活動。吳曉波現在就在跟清華大學談合作,他在清華開一個3天的課程,清華在網上招生。
“一般的記者開始數字化寫作后心就慌了,不知道誰來買這個單。我整個收入能力強,我養得起這些員工,商業上我不是很擔心,我不急。”吳曉波說。
而今年剛剛投資的豚鼠科技,是時下最流行的智能游戲手環。“這個項目由富士康代工,只和京東,天貓,蘇寧簽了單子,完全網上銷售,省去供應鏈上的諸多環節。豚鼠科技擁有智能手環的核心技術。只負責研發。”吳曉波對《時代人物》記者說,在他看來,中國制造的問題就是缺乏核心技術。這是他能冒險一試的底氣所在。
“介入的旁觀者”
縱觀吳曉波的經歷,可以看出,他很善于規劃自己的人生,早在復旦上大學的時候,吳曉波就找到了自己明確的人生定位:像二戰后法國、美國的知識分子那樣,做一個“介入的旁觀者”。所謂介入和旁觀,當然針對的是現實社會,而知識分子介入現實的方式,是通過各種方式向社會發言。不過,發言要有人聽,發言者就必須打造個人影響力,成為意見領袖。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吳曉波從來都是在賣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吳曉波的第一個職業身份是記者。從1990年進入新華社浙江分社以來,他一直想當一個好記者。直到現在,他仍認為自己在本質上還是個記者,因為他搞得是非虛構寫作,離不開調研。
正是在新華社期間,他深度接觸了魯冠球、宗慶后、張瑞敏、王石、李東生、吳仁寶、禹作敏、牟其中等人,建立了對商業感性的認識。雖然一開始,他就把商業看成推動社會進步的一股自由力量,但他初期是把商業看成一個個企業故事來理解的,把企業家當成一個階層來研究是在寫完《激蕩三十年》以后的事情。“《激蕩》寫完以后,我慢慢發現,中國加入WTO以后,企業家已經是一個階層,他們有領袖人物出現,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和表達方式。而知識分子的進步遠遠比不上企業家的進步,一些人躲避商業,不敢正視這幫老板們,有些人甚至反商業?!?/p>
離開新華社后,吳曉波與幾個朋友籌劃著創辦一本雜志,投資方已找到,但傳統媒體行業解決不了創始人股權激勵問題,他最后還是決定作罷。之所以創辦藍獅子出版中心,一方面因為他想在財經領域深耕,一方面也因為政策允許民營出版的發展。他把藍獅子當成自己的事業。
知識分子很難同時成為成功的商人,即使是每天研究商人的吳曉波,“介入的旁觀者”終歸還是旁觀者。吳曉波對企業家的態度說明,他本質上還是個知識分子。因為堅持獨立、自由的發言,得罪了不少企業家。在他看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他不怕得罪人。
最為典型的是今年年初,對馬云、馬化騰這些互聯網大佬“沒有文化,不愛讀書”的批評,“馬云是不讀書的嘛,因為我去過他的書房,就一本《大敗局》,馬化騰呢,也不讀人文類的書,因為他喜歡天文、喜歡互聯網?!眳菚圆▽Α稌r代人物》記者說?!耙郧拔艺f我在企業家中沒有朋友,現在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