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麗芳
深化開發開放 實現貴定發展新跨越
文丨張麗芳
2015年,隨著貴廣高鐵、滬昆高鐵的開通,迎來“高鐵時代”的貴定將進一步增強不進則退的憂患意識、不甘落后的進取意識和搶抓機遇謀發展的緊迫意識,主動認識新常態、自覺適應新常態,正確審視高鐵帶來的時空、邊界、區位和資源配置變化,努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深化改革、大膽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經濟規模,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始終把項目建設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緊緊圍繞國家政策導向和投資重點,以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抓好項目謀劃、編制和申報工作。著力完善項目管理責任制,加強重點項目資金、用地等保障,加大項目監管和督查力度,確保新開工項目按期開工、在建項目加快推進、收尾項目盡快建成運行,構建高效的項目推進機制。年內啟動縣內國省干線提級改造,開工建設縣城貨運停車場和新建部分鎮級客運站,建成一批公路改擴建工程和通村油(水泥)路。繼續完善農村公路建設與綠化、水利、農業溝渠同步推進的常態化機制。抓好云霧山區現代水利示范區和樂芒、花甲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設,解決1萬人以上安全飲水問題。

作者(右一)在貴定縣恒偉玻璃廠了解企業生產情況(貴定縣政府辦供圖)
以縣委確定的“招商引資強化提升年”活動為抓手,更加突出儲備項目科學招商、突出重點精準招商、無縫對接服務親商,重點圍繞大數據、大健康、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五大新興產業和四大基地建設,結合實際精心謀劃和招商一批產業類項目。昌明經濟開發區依托現有平臺和產業鏈基礎、依托貴廣物流大通道,大力引進產、供、銷一體的大型建筑材料生產企業,努力打造新型建材生產基地和大型建材批發城,打造商貿物流中心。沿山、盤江沿同城化干道區域加快推進華齡向陽城、四季花谷、花海水鄉、盤江千戶布依寨等項目,利用優美的自然資源,招引大健康、娛樂城項目。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產業著力引進農特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云霧茶產業、沿山農林產業、巖下大鯢養殖等示范園區。文化旅游方面加快陽寶山項目開發,加快甘溪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擺龍河等國字號濕地公園的招商力度,進一步引進溫泉酒店、物流快遞等服務企業,批發、商貿企業和大型超市,形成濃厚的商貿活縣氛圍。
自2011年被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以來,貴定始終把昌明經濟開發區作為全縣工業發展的主引擎和增長極,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園區服務功能、培育優勢產業,不斷激發發展活力。依托高鐵快速通道拉動形成的經濟態勢和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機遇,全力謀劃好貴州國際陸港和廣貨北上西南分拔中心項目,繼續配套完善園區平臺,加快推進開發區分支路網、給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土地收儲、要素配備、征收安置等方面引入資金、注入投資、推動建設,為企業搭建功能完善的發展平臺,使之成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上重要的物流節點和產業聚集區。
把培育企業作為工業發展的重心,以“創百優”工程為載體,從緩解企業融資壓力、保障企業用地供給、完善企業配套措施、鼓勵企業擴大生產、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技術升級、強化企業服務管理、人才扶持獎勵等方面,落實好支持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將服務企業、服務項目的措施和機制常態化、長效化,更好地為企業、項目搞好服務。
堅持抓大不放小。按照省委、省政府“百千萬工程”要求,既要抓大企業立標桿,更要抓中小企業夯實基礎。用好用活用足“萬戶小老板工程”、“3個15萬”、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規劃建設民營企業創業園,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扶持中小企業盤活存量、做強做優、發展壯大,推進產業向高端化、集群化、集約化邁進,真正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貴定正處在工業聚集的起步期、城鎮化帶動的加速期,特別是珠三角產業轉移的規模和層次不斷提升,新型城鎮化試點的開展和后續新政策、新增長點的支撐,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貴定將繼續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居則居”和“拉開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間”的城鄉發展思路,突出規劃引領、堅持建管并重、統籌城鄉建設,繼續抓好“15+85”工程項目,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步伐。依托“五鐵兩高一航空”的通道優勢,積極探索1個示范小城鎮帶動N個美麗鄉村的“1+N”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小城鎮在城鄉統籌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培育主導產業,在旅游產品、商貿物流、金融電商、養老產業、醫療保健、文化娛樂扶持上下功夫,著力培育新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城鎮、景觀和文化一體化發展,促進第三產業提質升級。
當前重點要抓好昌明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示范鎮建設,打造交通樞紐型、商貿物流型、產業聚集型的“產城景文一體化”特色城鎮,使之成為吸納產業集聚的“磁石”和洼地。同時,加快推動4A級景區創建和廈蓉高速昌明服務區天福集團茶旅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深入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力求把“盤江千戶布依寨”打造成鄉村休閑旅游、商貿集鎮、民族文化、農耕生活體驗相融合的亮點。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抓特色產業的基礎性工作,在轉變發展方式和農業園區建設上下功夫,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繼續主攻茶、煙、鯢、蔬“四大產業”和竹鼠、刺梨等特色產業。以供港蔬菜基地建設為龍頭,重點推進云霧、昌明冬春蔬菜生態化栽培示范基地和25公里茶葉走廊、云霧山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巖下大鯢產業園區、沿山農林科技產業示范園區、德新高寒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及新巴高效旱作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突出抓好同城化快速干道沿線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市場化運作、商品化生產、企業化管理,帶動主導產業優化聚集、特色產業培育壯大。下大力抓好貴定名優產品“上高鐵、進車廂”這一流動市場、固定市場的開發培育工作,加快農產品銷售電商網絡平臺建設。
始終堅持發展依靠群眾,發展成果由群眾共享,更加關注群眾生產生活,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和“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政企聯合辦學和政企校合作辦學模式。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繼續鞏固國家級計生優質服務縣成果。以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為契機,通過開展定向培訓、創業培訓和員工招聘等工作,著力搭建企業人才服務平臺,促進各類群眾創業就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貫徹落實好國家林業局“五項支持措施”,編制全縣濕地保護總體規劃。圍繞“一穩五升一防控”目標,深入實施“5531”工程和“136”工程,全面推進“信訪事項公開評議”,構建矛盾糾紛四級化解工作機制。著力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應急處置和動態管控能力。深入貫徹新《安全生產法》,大力開展“六打六治”等專項行動,最大限度地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
當前,按照中央部署,貴定正在深入開展“三嚴三實”活動。“三嚴三實”既是新時期黨員領導干部的為政之道、施政之德、成事之要、為人之本,也是各級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強化履職,全面加強效能建設的行動基礎。
堅持依法行政,通過行政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三清單”定權責,科學界定和劃分各級政府之間、政府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的決策權限。落實好重大決策的征詢意見制度和合法性審查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實現決策權和決策責任相統一。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依法強化權力監督,加強政府內部監督、嚴格行政問責,織牢全方位監督行政權力依法運行的制度“籠子”。
圍繞縣委提出的“六看六比”,進一步抓好群眾工作和深化“三訪”工作,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堅持從嚴治政,推進政府系統干部作風持續轉變,努力營造清正、廉潔、高效、為民的政務環境,打造法治政府、誠信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潔政府。
把深化改革作為推進效能建設的主抓手,重點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改革、企業隨訪制度改革和干部考評制度改革。結合政府機構改革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改革,逐步下放行政審批權限,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問題,提升行政效能。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推進行政服務、城鄉建設管理、文教衛、水務等領域改革,以改革助推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快速發展,把貴定建設成黔中大地上開放包容、美麗和諧的家園。(作者系貴定縣委副書記、縣長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