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楊彥榮
姜春玲:遇到最好的貴陽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楊彥榮
愛折騰、對自己的事業充滿激情、略微感性但又從容睿智,這是姜春玲身上最為吸引人的特質。
1999年從山東農業大學畢業后,姜春玲開始“北漂”的生活——在北京當過老師,一年后轉行從事新聞出版方面的工作,期間在北京大學讀在職研究生。
2005年,學業有成的姜春玲進入韓國中央大學學習區域規劃,學業結束后進入韓國SPSS公司,在這里,姜春玲第一次接觸到了數據分析。
2008年,SPSS開始拓展中國市場,姜春玲以SPSS中國區CEO的身份重新回到北京工作。
2012年,又一次權衡之后,喜歡折騰的姜春玲選擇加入龍信數據集團。
2014年7月,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如期舉行,姜春玲以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農業專委會主任的身份應邀出席論壇。也正是這次論壇,讓姜春玲又開始“折騰”了。
“來到貴陽后,我發現貴州高層正在舉全省之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真的被這種熱情和號召感染了。”姜春玲說,“我是大數據產業從業者,在貴陽,我體會到了這個行業被認可、被重視的價值感。”
龍信數據集團也曾在各地考察過,沒有哪個省像貴州一樣重視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而致力于大數據產業崛起的貴陽,需要姜春玲這種大數據專業人才。
如果姜春玲是千里馬,那么貴陽就是她的伯樂。
“貴陽正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貴州是農業大省,發展農業大數據的條件有了,最重要的是,政府層面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們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姜春玲說。
2014年9月,前身為龍信數據(北京)有限公司第二事業部的龍信思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在貴陽注冊成立,專注于民生領域的大數據應用服務。姜春玲成為貴陽公司負責人,從“北漂”變成了“貴漂”。
在貴陽,姜春玲有了帶著自己的團隊大顯身手的機會。為了支持大數據產業崛起,貴陽市政府出臺了30多條鼓勵政策。通過“云上貴州”系統平臺,政府的數據向社會公開,和社會共享。姜春玲的團隊從中得到了極大的數據支持。
研究分析政府數據,為政府政府管理運作提供決策支持,這是龍信思源的主業。除了承接政府項目,姜春玲依然將主要精力放在“農業”上面——“農幫寶”,這是一個基于大數據的農業互聯網平臺。經過研發、試驗、改進,“農幫寶”將于6月份在黔西南州上線試點運行。

喜歡折騰的姜春玲到過許多地方,也從事過不同行業的工作,如今她選擇了大數據產業,選擇了貴陽。(受訪者供圖)
落戶貴陽高新區以來,姜春玲帶著僅有8人的團隊超負荷工作。“就像貴陽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藍圖一樣,我的團隊是心懷激情和希望的。”爽爽的貴陽,筑夢的地方。在姜春玲看來,是大數據產業賦予貴陽新的魅力。大數據時代,地域觀念被弱化,貴州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曾經發展的劣勢也正逐漸轉變為人無我有的優勢。
“現在的貴陽,就相當于十多年前的北京,到處都充滿著機遇。”對于貴陽這個已經融進自己事業中、并將助推自己事業發展的城市,姜春玲格外感懷。
“十多年前我因為工作出差到貴陽,停留了短短兩三天時間,除了氣候涼爽,對它并沒有過多的印象。”
姜春玲沒有想到,十多年后,自己會在這個曾經來過一次的城市創業、生活。然而這次,除了依舊涼爽的氣候,貴陽用更多的優勢迎接著自己——大數據產業、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生活環境優良、宜業、宜居。
喜歡折騰的姜春玲到過很多地方,也從事過不同行業的工作。如今,她選擇了貴陽,選擇了大數據產業,即使背井離鄉依然樂此不疲。
“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事情,就是如此的恰到好處,所以我愛貴陽。”姜春玲說。
(責任編輯/朱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