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鄧萬里
轉型升級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鄧萬里
編者按:2014年,貴州省“三農”工作邁上新臺階,農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一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國第一位,糧食總產量創近五年新高。日前,本刊記者專訪了貴州省農委總經濟師向青云,了解貴州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情況。
“千方百計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貴州省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全力做好“三農”和扶貧開發工作。
立足山地的立體氣候優勢、特色優勢產業,貴州堅定不移調結構、轉方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山地高效農業。
大力發展以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為目標的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是貴州發揮資源優勢的必然選擇,是適應市場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重要舉措。(受訪者供圖)
向青云:貴州以“三化”興“三農”,為農業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宏觀政策環境有利。省委、省政府堅持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兩大戰略,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緩解了農業長期投入不足的難題,促進了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快速增長。
改革開放提供持久動力。在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上,成功申報貴州作為全國整省推進試點。在對外交流上,加強與周邊省份和臺灣合作,吸引省外優強企業來黔投資。
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給力。貴州立足山地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蔬菜、茶葉、馬鈴薯等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糧經作物面積比調整到41:59。

農業科技服務支撐有力。貴州持續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動植物育種專項等項目,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
園區形成強大合力。農業園區遵循要素集中、產業集聚、經營集約的要求,通過強化基礎設施配套、發展主導產業、招商引資、培育經營主體等,初步形成要素聚集的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平臺,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向青云:貴州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依然面臨農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支撐保障能力仍顯不足等問題。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結構這條路,要堅定不移走下去。推進貴州農業“調結構、轉方式”,要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科技為引領,以法治為保障。
調結構,重點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資源稟賦特點,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生產優先序和區域布局,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優化種養結構、產品結構、區域結構。
轉方式,重點是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真正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
在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發展中調整產業結構,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將糧食安全問題放在全國層面來思考,隨著貴州交通網絡形成和西南糧食城建設,由自身解決轉變為依托大交通、大流通市場解決糧食安全的觀念。
要在穩定發展糧油煙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的比重,提高畜牧業占農業產值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的比重,做強主導產業,做精特色產業,逐步建立具有山地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還要繼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重點抓好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園區創建,把園區建設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戰場、主載體和主平臺。
貴州要堅持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夯實園區建設這個平臺,強化示范引領效應。抓住市場流通這個關鍵,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向青云:大力發展以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為目標的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是貴州發揮資源優勢的必然選擇,也是適應市場需求的迫切需要。
作為典型的山區省份,貴州具有立體氣候明顯、生物資源多樣、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勢。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是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重要舉措。
貴州水熱組合好,地貌類型多樣,適合多種經濟作物生長,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優越,是建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理想場所。
此外,物流條件正在改善。隨著高鐵的開通,高速公路網絡四通八達,成為西南重要陸路樞紐的地位正在形成,為“黔貨出山”打開了通道。
市場潛力十分廣闊。隨著產業逐步發展,貴州部分農產品開始占有一定的規模優勢地位,形成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優質農產品需求持續增長,為農產品拓展市場提供了巨大空間和潛力。如茶葉、辣椒、薏苡等產品,在全國占有相當份額,暢銷全國甚至世界各地。
農業投資意向增強。受多種因素的拉動,近年來,工商資本、金融資本等投入農業呈現增長態勢。以農業園區為例,目前七成投資來自非財政資金,大量社會資本正在轉移尋找新的投資渠道,為農業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向青云: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山地是資源條件,現代是實現路徑,高效是目標和追求。
貴州推進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發展,不僅要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畝產出效益,以畝產論英雄,還要實現高效可持續發展。
推進現代山地高效農業要努力做到從注重面積向注重面積和產量并重、從注重數量向注重數量質量效益并重、從注重生產向注重生產和市場并重“三個轉變”,努力實現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三個提高”。
具體來講,就是要以蔬菜、茶葉、精品水果、特色小雜糧、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全產業鏈謀劃,努力實現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全程機械化、管理信息化、服務組織化、營銷品牌化。
同時注重農業功能拓展,抓好農產品加工、流通,促進農旅結合、城鄉互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責任編輯/郎艷林)

貴州堅定不移調結構、轉方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山地高效農業。圖為全省100個山地高效農業示范園之一。(貴州省農委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