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姚 遠
道德歌堂聲聲入心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姚 遠
每到天氣晴朗的日子,你會在黔東南州劍河縣看到這樣的情景:涼亭下、花園內、小區里以及體育場中,人們聚集在一起,少則十幾個,多則近百人,有的唱歌、有的聽歌、有的對歌、有的錄歌……
山歌的語言多樣、曲調豐富,唱的卻都是同樣的主題:贊美幸福生活、傳播凡人善舉、推進道德建設、弘揚核心價值。
結合當地群眾愛唱山歌的習俗,劍河縣化“講”為“唱”,在全縣機關、社區、學校、鄉村、企業推動“道德歌堂”建設。由此,群眾喜聞樂見的山歌,被賦予新內涵,引領文化新風尚。
4月14日,連日陰雨的劍河終于放晴。
下午兩點,縣城休閑廣場上聚集了將近200人?!暗赖赂杼谩钡奈枧_設在古色古香的涼亭里,前來聽歌的群眾把涼亭圍了個水泄不通:有的搬來塑料凳,抱著孩子邊聽邊唱;有的依著欄桿,曬著太陽,手里打著拍子;有的蹲在樹蔭底下,拿著手機錄音錄像……
這時,五位身著演出服裝的歌手登場,帶來一首漢語合唱《農民大團結》。
“臺下父老鄉親們,聽我細細說真情……社會主義真正好,祝賀祖國萬萬春。”一曲終了,臺下觀眾報以熱烈掌聲,幾位老人還豎起大拇指說:“這幾個姑娘唱得好!”
這一期“道德歌堂”已經持續了4個小時,歌手沒唱夠、觀眾沒聽夠,聚集的人越來越多。
一位姓陳的老人說,早上鄰居說民歌協會在“道德歌堂”開唱,自己便從村里搭車過來?!八麄兂纳礁?,我們都喜歡聽,歌詞寫得也好,我還記了幾句準備回去自己唱?!彼_手上的筆記本,發黃的本子上用鉛筆記下了歌名和歌詞,一筆一劃寫得很是用心。
周秀英在縣城里開了一家小店,聽說“道德歌堂”開唱,她連生意都不做了,關了店門、帶上孩子來聽歌。她坐在樹蔭底下,手里做著針線,一邊聽一邊跟著哼?!昂枚喔栉乙矔褪菦]歌手們懂得多,他們自己會編詞?!敝苄阌⒄f,每次“道德歌堂”有活動,她都會帶著孩子一起來聽,“讓娃娃也學點道理”。
“這是我們協會第三次組織‘道德歌堂’,人數一次比一次多。今天早上看著天氣好,我就給會員們打電話,不到兩個小時,來了40多個會員。音響一打開,觀眾就圍了上來,熱鬧得很!”劍河縣民歌協會會長曹志輝介紹,從2015年2月開始,這種規模較大的“道德歌堂”每月至少舉辦一次,有時候遇到好天氣,部分會員還會來這里以歌會友、以歌弘德。
“不需要預先宣傳、不需要提前籌備,歌聲一起,自然就有觀眾參與,大家都很積極。”曹志輝說。
“劍河的老百姓愛唱山歌、聽山歌,還能編山歌,有些村寨還有以歌辦事、以歌勸和的傳統?!眲涌h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銀珍表示,在推進“道德講堂”建設的過程中,劍河縣不斷推陳出新,力圖讓宣講更加接地氣、受歡迎?!吧礁柩莩侨罕娤矏鄣奈幕顒?,道德講堂則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我們推動兩者結合,建設‘道德歌堂’,積極引導群眾用歌聲弘揚美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楊銀珍介紹,縣委宣傳部通過提供活動場地、支持音響設備、幫助協調經費、總結先進經驗等方式推進建設“道德歌堂”,而每次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支持者都是群眾。
縣城休閑廣場上的“道德歌堂”被稱為“總堂”,這里的演出主力正是劍河縣民歌協會的80余名會員。他們來自全縣各村,有男有女,職業、年齡各不相同,但是,只要“道德歌堂”有活動,他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自備服裝、自籌路費、自編歌曲,盡力趕來參加。
43歲的楊水秀是協會的一員。從小愛唱歌的她,現在在一家飯店當洗碗工,一個月有四天帶薪休假。聽說協會要組織“道德歌堂”的活動,她趕緊與同事調班。這次活動,她唱了兩首歌,一首是合唱,另外一首,“是一個朋友寫的詞,講述南明鎮孝老愛親模范歐文英的故事,我自己編上了曲調,好多人都愛聽,今天唱了兩遍” 。
“甜甜莫吃完,苦澀莫丟開,留下種子種下土,子孫代代奔小康?!眰€體經營業主范德熙用苗語演唱了自己編寫的《各民族大團結、共同致富奔小康》,還用漢語抄寫了幾份歌詞,送給熱心的“粉絲”。

4月14日,貴州省劍河縣南加鎮芳武村村民在“道德歌堂”上演唱。(余天英 / 攝)
這樣的情景并非“總堂”獨有。在縣城六號區的六號橋涼亭,一群自稱為“夕陽紅民歌隊”的老人常常聚集在一起,把涼亭的凳子都坐得發亮。他們將自己編寫的歌曲匯編成冊,印發給觀眾傳閱。厚厚的一本冊子里,收錄了5萬字的民歌,幾乎都是規勸世人崇德向善的內容。
“劍河擁有不少民歌協會,還有很多群眾自發組織的山歌隊伍。縣委、縣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導,最大限度地發揮群眾參與的自發性、自覺性,不僅為群眾文化注入新活力,也讓道德宣講更加接地氣?!笨h文明辦主任歐陽著說。
自發組織、自覺參與、自愿編寫、自己歌唱,劍河的“道德歌堂”真正體現了群眾的力量。
離縣城90公里、處于雷公山腹地的昂英村,有個“奇怪”現象:每天吃完晚飯,村里家家戶戶便“人去屋空”。偶爾見著幾位坐在屋外聊天的男子,問他們:“你們家媳婦和孩子呢?”
“上‘道德歌堂’唱歌跳舞去了!”
原來,昂英村形成了一個新民俗:每天吃完晚飯,大部分村民便聚集到廣場上,參加“道德歌堂”的活動,不僅唱歌、對歌,還要跳苗族傳統舞蹈。
“把咱昂英建設好,超過廣西的桂林咯,齊心協力奔小康,國富民強在我村咯!”73歲的鄉賢楊昌培,是昂英村“道德歌堂”的固定“開場嘉賓”。村民說老人唱的是本地山歌,編的詞又好,沒人能比得上。
這不,聽到“超過廣西的桂林”一句,在場的幾十位村民全都笑了起來,使勁鼓掌。
這樣的情景,在劍河13個鄉鎮(社區)都能見到。在縣城“總堂”的引領下,劍河各地都建起了“道德歌堂”,利用村子的公共文化活動中心或是社區活動室,村民們吃過飯便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點贊新生活、頌揚新風尚。
“柳金是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歷史悠久民風好,人杰地靈永榮昌……”時隔半年,柳金村70歲的張云忠老人還能一字不漏地復述歌詞。老人說,村里開辦首次“道德歌堂”活動時,一位歌手演唱了這首歌頌柳金的山歌,自己一下子就記住了?!澳翘?,從早唱到晚,村里400多人全都集中在我家門口的操場上,爭著唱歌,場面熱鬧得很!”
回憶當時的情景,村支書邱春權坦言,自己心里本是很擔心的。2008年,柳金村的幾個村民組曾因山林土地問題引發矛盾糾紛。后來,問題解決了,村民組彼此卻結下了“梁子”,平時很少往來?!拔液芘屡e辦活動的時候,有人借機鬧事,掀起新的風波?!?/p>
沒想到,一場“道德歌堂”活動化解了多年的心結。那天,幾個村民組的村民一起唱歌對歌,把歌頌柳金、傳揚美德的歌曲唱了一首又一首,直到深夜?!皥雒婧茏屓烁袆樱蠹倚耐惶幭耄瑒磐惶幨梗鸫逵辛诵旅婷?,這要歸功于‘道德歌堂’的舉辦?!鼻翊簷嗾f,從此以后,“道德歌堂”成了柳金村的固定節目。
在敏洞鄉新槐村,“道德歌堂”還延伸出新形式:大年初五,村里舉辦了首屆“銀杏杯”民歌賽。
“一是慶祝‘道德歌堂’掛牌,二是慶祝全村的步道硬化工程完工。”村主任歐開錦說,來自各個自然寨的15對男女歌手參加比賽,用歌聲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贊揚村民的勤勞互助、激發全村人致富奔小康的熱情。
用群眾聽得懂、愿意聽、用得上、喜歡唱的形式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正是“道德歌堂”的獨特之處。
“‘道德歌堂’是推行道德講堂過程中的創新和衍生,是群眾自發選擇的一種形式?!睏钽y珍表示:“群眾喜歡什么形式的文化活動,我們就以這種活動為載體,使道德講堂這項活動持續開展下去,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責任編輯/豆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