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譚仕倫
共筑禁毒防線
——貴陽市白云區建立禁毒考核常態化機制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譚仕倫
為進一步完善禁毒工作機制,白云區在規范工作體制、常態化考核機制等方面,制定了具體工作方案,深入推進禁毒人民戰爭。
自去年10月貴陽市啟動禁毒人民戰爭,印發《關于深入開展禁毒人民戰爭的工作意見》以來,白云區按照全市“向毒品說‘不’,打一場禁毒的人民戰爭”展開雷霆行動,截至目前,白云公安分局共破獲販毒案件58起,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70人,繳獲毒品海洛因15221.1克,營造了良好的禁毒氛圍,遏制了毒品的滋生蔓延。
近日,記者從白云區禁毒辦獲悉,為進一步完善禁毒工作機制,白云區在規范工作體制、常態化考核機制等方面,制定了具體工作方案,深入推進禁毒人民戰爭。

白云區通過切實做好禁毒宣傳教育“七進”工作,在群眾心中筑起拒絕毒品的“防火墻”。圖為社區居民觀看禁毒宣傳欄。(白云區宣傳部供圖)
為使禁毒考核工作常態化,白云區建立健全“七個機制”。一是一票否決制。不論是鄉鎮、社區還是職能部門,即使其他工作做得很好,只要禁毒工作不過關,就一票否決。二是調度觀摩機制。將禁毒工作與平安建設一起進行月調度,對禁毒工作抓得好的社區(鄉鎮)、村(居)、網格和相關部門,組織觀摩、借鑒、學習,對抓得不好的則曝光、批評、限期整改。三是激勵機制。制定并嚴格兌現禁毒考核獎懲辦法,對工作開展較好的社區(鄉鎮)、村(居)、網格和部門進行表彰,對禁毒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進行表揚,納入全區先進干部數據庫適時選拔任用。四是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公安干警、廣大干部職工、全區人民和新聞媒體的作用,對禁毒工作實施有效監督,對知法犯法、徇私枉法,為犯罪分子通風報信,充當“保護傘”的害群之馬,堅決嚴肅查處、決不姑息;凡黨員干部參與經營涉黃涉毒涉賭場所、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的,一律先免職再按規定從嚴處理。五是督戰機制。區委主要領導對禁毒工作親自督戰,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經常督戰。大督查專班加強對禁毒工作的督查,政法委、禁毒辦組建專門的督查組進行督辦,確保工作落實。六是掛牌警告摘帽機制。按季度對各社區(鄉鎮)、各有關部門禁毒工作進行排位,對排位靠后的單位掛牌警告,限期摘牌,未能在規定期限內摘牌的單位,對其主要領導進行處理。七是責任追究機制。對因工作不重視,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得力,導致毒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泛濫的,或影響工作大局的,視情節嚴格通報批評并責令整改、約談,取消評先選優和受獎資格,不得提拔和交流使用;情節嚴重的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并依法嚴肅追究領導責任、分管負責人責任、直接責任人責任。
白云區把禁毒工作當做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全局、關系民生的大事來抓,在全區實施“五大工程”,全面立體推進禁毒人民戰爭。一是“一把手工程”。堅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確保禁毒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位置,對禁毒工作開展不力的鄉(鎮)、部門堅決嚴厲問責。二是“防火墻工程”。要切實做好禁毒宣傳教育“七進”工作,提高群眾的自我防范意識,在群眾心中筑起拒絕毒品的“防火墻”。三是“守門員工程”。發現吸販毒人員要立即報告、立即抓捕,確保守住自己的社區、網格,使吸毒人員不敢來,販毒人員不敢進,形成禁毒的“銅墻鐵壁”。四是“斬魔工程”。要以公安為主力軍,發動一場禁毒人民戰爭,確保徹底斬掉、打掉吸販毒人員。五是“陽光工程”。要通過愛心除隔閡、關心促溝通、細心建真情、熱心搞服務、耐心換回歸,努力提高管控率,降低復吸率,使吸毒人員回歸社會,走向新生。
據了解,禁毒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白云區通過“十大行動”,清查KTV等娛樂場所99家次、洗浴業79家次,主動進攻性盤查人數32635人,查獲吸毒人員375人。
大摸底。由公安機關牽頭,各社區、鄉鎮和村(居)、網格、禁毒委成員單位配合,迅速開展毒情大摸底,對吸毒人員進行分類統計、管理、建檔建卡,其中對外流涉毒人員、暫住人口涉毒人員建立專門檔案,嚴格進行管理。
大嚴打。公安機關發揮主力軍作用,嚴厲打擊毒品違法犯罪,形成嚴打毒品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使本地的吸販毒人員無所遁形,外來的吸販毒人員望而生畏。
大整治。對全區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人群展開大規模整治、清理。即對吸販毒犯罪高發的區域,KTV、酒吧、洗浴場所、網吧、棋牌室等重點涉毒場所,建筑工地等中的問題青少年、古惑仔、無業人員和外來人口進行整治、清理。
大盤查。整合公安、武警、民兵預備役等力量,統籌各方資源,全力堵截毒品流入。在進出白云區的重點道路上設置專門的毒品檢查站,對過往車輛和重點嫌疑對象開展全天候公開武裝盤查。在全區主要流動人口和吸毒人員較多的區域、復雜娛樂場所采取公開和秘密相結合的方式查緝毒品,構建“入口堵、區內查、出口截”的工作體系。
大收戒。堅持吸毒一律強戒,進行全面大收戒。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迅速增加戒毒床位,在2016年前確保達到1000張,力爭1200張。改造提升戒毒所,使其具備醫院治療、心理咨詢、學校教育、勞動就業、社會管理等功能。實施“特殊病區”建設,切實解決病殘涉毒人員,以及患有艾滋病等傳染病和精神病的吸販毒人員的打擊、收戒問題。
大康復。認真研究戒毒康復社會化,鼓勵依法開設社會化戒毒康復場所、戒毒康復醫療機構,設立禁毒基金,通過財政補貼、購買服務、慈善捐贈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開展禁毒康復工作,向社區戒毒康復人員提供身心健康、技能培訓、就業扶持、困難救助、人文關懷、行為矯治、融入社會等服務。招募、聘請禁毒宣傳員和通訊員、心理咨詢醫生,發揮民間禁毒力量作用,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毒品預防教育、心理咨詢隊伍。進一步抓好幫教銜接,實現監獄、戒毒所與派出所、社區、居委會、網格、陽光家園的無縫對接。強化網格“一警兩員”的幫教責任,每月至少與吸毒人員見面一次、談心一次。
大關愛。開展“陽光行動”,實施“陽光工程”。對戒斷脫癮人員要倍加關愛,全心全力扶持。要有愛心、關心、細心、熱心、耐心,在人格上尊重、在感情上貼近、在生活上關心、在就業上幫助、在創業上扶持,對他們給予項目、貸款貼息、收費稅收、水電地房、手續等政策優惠。進一步建好、管好和提升陽光家園,采取生理脫毒、身心康復、融入社會、就業安置“四措并舉”,最大限度吸納戒斷脫癮人員、刑釋人員就業。
大管控。發動廣大人民群眾,調動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社區、鄉鎮和村、居切實履行禁毒職責,突出以網格為作戰單位,把“一警兩員三隊一單位”的作用發揮起來,把網格群眾發動起來,真正形成處處是禁毒戰場、人人是禁毒衛士的強大聲勢。成立以村(居)支書、主任為負責人,村(居)委會委員、格警、社區禁毒專職人員、社區醫生、志愿者、吸毒人員家屬組成的社區戒毒康復小組,構建以網格為平臺、村(居)為基礎、家庭為依托、社會廣泛參與、點線面結合的基層禁毒工作體系。司法、人社、教育、衛生以及工青婦等職能部門積極參與、全力支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教育、培訓、醫療等手段,建立起“戒毒治療、心理矯正、身心康復、文化教育、技能培訓、社會救助、后續幫扶”一體化的禁毒工作體系。
大信息。把大數據應用到禁毒工作中,加快引入“公安云”,搭建云應用平臺,抓住建設免費無線WIFI城市的契機,推進“塊數據”平臺建設和應用,努力實現各類情報信息關聯應用、高度共享和快捷運用。
大宣教。把2015年作為禁毒宣傳年,開展大規模、全覆蓋的宣傳活動,形成強大宣傳態勢。按照全市確定的“禁毒,讓生活更美好”宣傳主題,制定宣傳方案,開展毒品預防宣傳教育進學校、進單位、進家庭、進社區、進場所、進農村、進影院的“七進”活動,抓緊幫助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充分認識毒品危害,從思想上筑牢拒毒防線,增強抵制毒品的意識和能力。
(責任編輯/張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