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免費Wi-Fi的社會意義
從一個城市流動人口的民生角度看,免費Wi-Fi的便民利民惠民,實現的一個最大價值是無身份差別的社會服務,經濟上的福利,給出了社會公平。

楊柏
資深報人,曾任中國青年報貴州記者站站長、香港經濟導報執行總編輯。現為深圳商報前沿觀察總監。辟有楊柏工作室,從事深度報道、公益文化出版等。
“五一”小長假的貴陽,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全城16個地區率先實現免費Wi-Fi。有好幾位朋友在自媒上掛微信說:在貴陽先期免費Wi-Fi區,手機下載快過了4G。
世界真的變了。隨著5個月前廣州到貴陽第一條高鐵開通,以及接下來其他方向高鐵線年內陸續開通并入全國高鐵網,貴陽已然進入一小時、二小時、四小時、八小時都市圈。如今,又開通免費Wi-Fi,無疑是錦上添花的有效疊加。我們有理由把這看成是貴陽編織和深耕經濟空間密度,提升城市競爭力,加速現代化的一個力作。
由于放假前預知了信息,5月1日一早便宅在網上盯著這一事件的進程。貴陽日報網掛出了新信息,貴陽第一期正式開通免費Wi-Fi區域達16個,比預告的多了一個。作為一個老貴陽人,讀著開通免費Wi-Fi的區域與干道名單,腦子里繪出了一張無線城市地圖。正好此刻朋友圈有顯示,我在貴陽的兩家朋友赴美,曬出了他們民間訪美的照片。想其貴陽的親友也已方便地一一在目了。
智能手機、微信、移動互聯網+,誘導出了Wi-Fi依賴。提供免費Wi-Fi,成了一個智慧城市、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支撐性條件。如今智能手機賣得“發燙”,但大多數城市的信號運營,卻走的還是誰開發誰經營的老路。比如,深圳就是一個Wi-Fi蠻多的城市,網上就有一份“免費Wi-Fi指南”。深圳機場,公交車,地鐵1、2號線站臺和列車,諸多公園,圖書館已開通免費Wi-Fi。更有大量商場、酒店、銀行、食肆茶館,爭先恐后提供免費Wi-Fi。但對一個手機持有者而言,面對的卻是一個碎片化Wi-Fi服務。收不收費的,都要你不斷地找密碼,不斷地在失聯與入網中體驗穿越。方便中夾帶著不方便。李克強總理批評中國網速慢,不知是否也包含這種Wi-Fi供應社會化程度低,小區域化、不成氣候的格局。
據《南京日報》報道,截止去年底,Wi-Fi信號已覆蓋南京80%,但絕大部分不向公眾免費開放。原因是Wi-Fi建設的方式,決定了運營模式。南京市大部分公共場所的Wi-Fi一由運營商直接投資,二是店家為集聚人氣出錢建設的。根據誰投資誰收費、誰要建設誰埋單的“道理”,當然也就設定了服務范圍,派生了“密碼”權利。有專家指出,這是走簡單產權與經營權高速公路建設的體制,帶來的是到處都是收費卡。自掃門前雪的模式,帶來了資源碎片化。資源占有和使用不均衡,短缺和浪費并存,必然遭遇成本與運營的陷阱。
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現行運營機制下,商家掏錢裝Wi-Fi,當然首先是為了做生意黏住客戶。有的商家開Wi-Fi,是為了能收集到客人的手機號碼,以便把這些手機號變成促銷廣告渠道。以自利動機,順從社會趨勢,提供利他服務,但弄不好會演變成看似大數據了,但仍然沒擺脫野蠻經營的路子。再加上法制建設不匹配,對其中出現的違法經營放任不管或管理不當,必然會帶來怨聲載道的罵聲,成為市場的一個痛點。
顯然,改變Wi-Fi服務社會化程度太低的格局,需要有人從整體上統領、規劃、引導、監管,從而能系統、經濟、大半徑地解決其中所有的投資、運營、技術路徑、資源配置、商業模式與公共財務覆蓋的問題。貴陽的做法,體現了政府規劃主導的特點,大手筆建設,超越了國內許多城市無線信號的運營模式,確實讓人刮目相看。這里,政府不只是一個采購公共服務的買單人,而是有效運用主導權,有機地科學布局,創造市場機會、引入明星企業,加強市場主體,全程打造大數據產業鏈。然后通過延伸完善這個產業鏈,避免過剩與不均衡,運營整個城市的價值鏈,探索可持續的路子。
從一個城市流動人口的民生角度看,免費Wi-Fi的便民利民惠民,實現的一個最大價值是無身份差別的社會服務。經濟上的福利,給出了社會公平,無論公務員、企業家和農民工所得到的實惠幾乎是一樣的,給出的使用(消費)智能手機的激勵也是平等的。試想,以這個移動互聯網為平臺,以后的信息傳播,學習與教育將是何種樣子,手機大學會不會普及?我想它對落后地區,通過建構現代性,換取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是深入與深遠的。信息的免費供應和有效的信息消費,會成為社會進步、提高發展質量的階梯。
在我國城市免費Wi-Fi是個新生事物,其覆蓋的廣度和密度如何實現長期有質量運行,在依法監管、財務覆蓋上一定還存在諸多考驗。即使是發達國家,一個城市的所有的街區空間某項服務都用公共財政來支撐,在財務上的壓力也是不輕的。對這樣的事,中國有后發或獨特優勢,但也離不開探索合理有效的運營模式和機制安排。
(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