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的靈魂與血性(二)
不管是生存、溫飽、還是尊嚴,人性中無不包含有血性。沒有血性的人性,不是完整的人性,容易滑入放棄擔當、仰人鼻息、逆來順受的奴性。

金一南
本刊顧問,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少將,博士生導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國家安全戰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等。
講到血性的時候,我們很多人以為血性與人性是對立的兩回事。其實從生命一開始,人性中就被注入了血性。人性代表著人的最基本要求:生存,溫飽,尊嚴。這三個要素無不包含血性的支撐。當原始人在森林里尋食求生時,沒有血性,就只有餓死、凍死。尊嚴更要靠血性支撐。如果只有溫飽沒有尊嚴,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什么區別?還能走出周口店的洞穴嗎?一部社會發展史證明,不管是生存、溫飽、還是尊嚴,人性中無不包含有血性。沒有血性的人性,不是完整的人性,容易滑入放棄擔當、仰人鼻息、逆來順受的奴性。真正有血性的人性才是完整的人性,缺乏血性的人性,就是奴性。
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講過這么一段話:“有些漢奸如汪精衛并不是為了自己升官發財,而是為了減輕人民痛苦,作為抵擋日本人欺壓人民的緩沖器。這樣的漢奸非但沒有錯,而且是真正的英雄。反過來看,有些英雄拿幾十萬人民的生命做抵押堅決不投降,從人民利益的立場看,這些人不值得效法”;還說,“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應該說投降是正確的選擇”。你說他講的是人性嗎?有離開生命尊嚴的人性嗎?一丁點血性都沒有的人,以為活著就是第一要務,不行就屈服、就投降,投降了就要跟人家合作。這位教授還說:投降了就要遵守人家的規定,不能胡來,投降了還胡來,別人就不按戰俘公約標準對待你,你就得吃虧。我們中國人如果都變成他說的這樣,這個民族還有希望嗎?
按照他說,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投降是正確選擇。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東北抗日聯軍將領楊靖宇,第一路軍總司令,抵抗到最后剩自己一個人,有希望嗎?一點希望都沒有。但他沒有投降,只要能活命那就行。他繼續抵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日本人對楊靖宇特別佩服。楊靖宇1米92,身高腿長。東北大雪天,雪地很深,日本人形容楊靖宇像個大鴕鳥,在雪地上一蹦一蹦幾下就沒影了,個矮腿短的日本人特別佩服他。但楊靖宇身邊出了一個又一個叛徒,最終置楊靖宇于絕境。
第一個叛徒:程斌,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楊靖宇最信任的人,1938年率部投敵,組成程斌挺進隊,逼楊靖宇入絕境。程斌不知道楊靖宇跑哪里去了,但知道楊靖宇在深山老林里的密營。楊靖宇之所以能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東北深山老林中生存下來,就因為山里有很多密營,每一個密營里都有糧食,有柴火,所以他凍不死餓不死。程斌知道這些密營的地點,帶領“討伐隊”把密營全部搗毀,逼楊靖宇入絕境。
第二個叛徒:張秀峰,軍部警衛排長,父母雙亡的孤兒,被楊靖宇撫養成人,1940年2月帶機密文件、槍支及抗聯經費叛變投敵,向日軍提供了楊靖宇的突圍路線。張秀峰是楊靖宇的貼身警衛,知道楊靖宇的活動規律。此人2月份叛變,楊靖宇3月份犧牲。
第三個叛徒:張奚若,抗聯第一軍第一師特等機槍射手,叛變后在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的命令下,開槍射殺了楊靖宇。楊靖宇最后壯烈犧牲,被自己的特等機槍射手按照日本人的命令射殺。他們都是楊靖宇的戰友、下級,為了自己活命,出賣了自己的戰友和領導。
這些人就像那位教授講的,只要能活著,怎么都行。
第四個叛徒:蒙江縣“保安村”村民趙廷喜,上山砍柴發現了楊靖宇。楊靖宇好幾天沒吃飯,棉鞋也跑丟一只,對趙廷喜等幾個村民說,下山幫我買饅頭和棉鞋,給你們錢,不要告訴日本人。趙廷喜張皇失措下山,很快就向日本人告發:楊靖宇在山上。
程斌、張秀峰、張奚若、趙廷喜,哪一個不是中國人?他們又都是失去了血性、最終只能給別人當奴才的中國人。按照那位著名教授所言,既然“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投降是正確的選擇”,那么這些叛徒都要歸入這位教授的“英雄”行列。這種價值觀對中國社會的毒化,無怪乎美國人要給他頒發“弗里德曼獎”。
最后有一段趙廷喜與楊靖宇的對話。見楊靖宇幾天沒有吃飯,臉上、手上、腳上都是凍瘡,趙廷喜說:我看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不殺投降的人。趙廷喜哪里知道,豈止不殺,如果楊靖宇投降,日本人還打算讓他出任偽滿州國軍政部長,利用楊靖宇的影響制服東北抗聯。
只剩自己一個人的楊靖宇沉默一會,對趙廷喜說: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這句話真是震人心魄。冰天雪地之中,四面合圍之下,楊靖宇用周身沸騰的血性和整個生命,表現出中國人驚天地、泣鬼神的人性。今天之所以還能有中國,就因為有楊靖宇這樣的共產黨人,在最黑暗、最困難、最無助、大多數人萬念俱灰的時候,仍然在用他們的靈魂,用他們的血性,支撐著中華民族的脊梁。什么叫人性?什么叫完整的人性?看看共產黨人楊靖宇。如果中國人沒有這種由血性養育和澆灌的人性,怎么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