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危機呼喚人文經濟學

楊柏
資深報人,曾任中國青年報貴州記者站站長、香港經濟導報執行總編輯?,F為深圳商報前沿觀察總監。辟有楊柏工作室,從事深度報道、公益文化出版等。
現代化的本質離不開人文關懷,人的人道處境下降不是真正的城市化和電梯現代化。我們需要人文經濟學來擺脫單向度現代化的偏離。
2015年7月底,涉及民生輿情最嚴峻的話題,莫過于電梯危機。湖北某地電梯“吃人”,網上各地近年來相似積聞也紛紛回籠。于是叫停問題電梯的,宣布追查已售電梯的,日有所聞。更有自黑“飛”過扶梯第二塊板的搞笑視頻,讓人啼笑皆非。中國快速城市化或城鎮化,引發電梯需求和實際保有量迅速井噴,任何一個疏漏都會因規模意義,而演變為系統風險的燃爆點。這是當下中國城市產生電梯安全門問題的原因,實質是一個新發展階段的現代化瓶頸。
或許也因“互聯網+”,眼下全民想不參與這場“危機公關”都難。2008年,我們做鄉村教師培訓時,還有鄉村老師見到教學樓電梯縮手縮腳?,F如今朋友圈上,律師發《“電梯‘吃人’事件涉及到的7個法律問題”》、經濟學家轉《中國制造的最大痛點:缺失的工業精神與制造文明》。百度、搜狐,相關文章、貼子、發言,汪洋大海,汗牛充棟。一場民間的、官方的、學術界的反思不可避免,也無法避免。事涉人命關天,訴諸感受的,動情動容,這不難理解,但解決這一不算小的問題,卻依然離不開有理有據的冷靜分析。
8月4日07∶52分,人民網的一組《國外如何嚴防電梯安全事故》。3個駐外記者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德國柏林夏洛滕堡—維爾默斯多夫區聯邦、日本東京采訪,介紹了這三個國家三個城市地區嚴防死守電梯傷人的情況與做法。這是我在快速閱讀中,看到的一個顏值不低的“國際視野”。它表明主流媒體既不回避問題,也同樣確認事關電梯安全的國際標準與價值。
隨著事故原因調查結果的公布,我梳理人們思考吃人電梯的焦點,大多歸結在幾個問題上:管理和保養。法治不健全下我國城市化迅猛,電梯用量大增,但與之匹配的立法和監管不足,致使管理體系漏洞多;制造、設計和保養、維護存在缺陷與不足;體制縫隙使進口品牌電梯保修期一過專業維修接不上,利益場上招投標體制缺陷和官員腐敗、商業腐敗對接,導致電梯采購銷售不可能在高標準上運行,問題電梯順利準入;我國雖有三部法律涉及電梯安全與責任問題,但并沒有像汽車那樣實現強制保險,導致第三方監督和肇事善后理賠財務支付能力弱,落實責任成為空話;職業教育培訓不對接致使電梯維護保養專業技師供應不足;全民電梯安全教育不普及,導致我們對治理電梯危機,無論是事前還是事后,都達不到的發達國家的水平。
問題似乎是發展太快引起的,但實際與單向度現代化有關。網上有文章說,從立法角度看,發達國家中,法國出臺了一部電梯安全法,引入了第三方即保險公司賠錢的機制。即減少了危機的發生率,也提高了善后理賠能力。執法上美國處罰力度最大,因為各州政府都非常重視電梯安全,因而一些政府機構還施行電梯安全責任制,大約每個職員負責500-750個電梯。2002年,美國佛羅里達州圣彼得斯堡蒂龍廣場購物中心狄樂百貨商場,也發生了一起自動扶梯夾斷了五歲女孩柯瑞娜三個手指事件,最后2005年2月法院判決商場賠付1500萬美元(相當9000萬人民幣)。
與中國情況類似,美國也沒有一部專門的電梯安全法,這使審理電梯咬手,技術上存在“無專門法可依”的問題。這使案件審了將近3個年頭。但經頑強的艱苦調查,律師在庭辯中證明了商場這部電梯已使用了30年,老舊維護保養不足,電梯的縫隙曾夾入數以百計顧客的鞋子,也有顧客受傷,但卻隱情不報。上世紀90年代,商場花1250萬美元裝修,卻不愿拿出15萬更新電梯。有雇員說,這部電梯是絞肉機。律師的作為使陪審團一致認定商場疏忽過失罪成立。美國的一個實體案例,把電梯“咬人”的違法成本提到傾家蕩產的“痛點”,突出了法制在人文意義上的至尊價值。
可以說,荊州電梯“吃人”直接把現代化和人的關系問題再次擺到我們面前。微信群里傳來一段截屏,友人在日本碰到一部扶梯檢修,他因有感而有3個發現:日本電梯夾住衣服就會停;電梯里面沒有可以容人掉下去的空間;電梯最貴的不是電梯本身,而是各種安全輔助裝置。
美國與日本的這兩個例子說明,對生命的人文關懷已存在于庭審和技術設備制造之中,深入到專業設計的理念層次?,F代化的本質離不開人文關懷,真正的城市化和電梯現代化也并不是要忽略人道處境。難怪經濟學家格外關心“工業精神與制造文明”。我們需要人文經濟學來擺脫單向度現代化的偏離。
(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