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麗,劉金剛,邵月慶
(1.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天津300402;2.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天津300480)
中控分析在化工生產中起著眼睛的作用,它能指導生產,根據分析數據及時調整工藝條件,保證生產中各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生產出高質量產品。中控分析的分析頻次較短,分析數量較多。這就要求分析方法的操作簡便快速。目前,在次氯酸鈉生產中,大多廠家均采用GB 19106-2013《次氯酸鈉》中的分析方法。該方法準確度高,但需要稱量樣品質量,而且需要分別測定有效氯和游離堿,操作步驟復雜。也有些廠家采用簡易的連續滴定法,但存在許多弊病,分析誤差較大、重現性差,不易于操作。筆者通過實驗,對連續滴定法進行了分析研究。
1.1.1 有效氯含量的測定
(1)量取試樣20 mL 注入預先加有約20 mL 蒸餾水并已稱量的100 mL 燒杯中,然后全部轉移至500 mL 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
(2)用移液管吸取(1)中制備的試液10 mL 于預先加有約50 mL 蒸餾水的250 ml 碘量瓶中,加10 mL碘化鉀溶液(100 g/L)及10 mL 硫酸溶液(3+100),搖勻后加蓋,水封放置黑暗5 min,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黃色,加入2 mL 淀粉指示液(10 g/L),繼續滴定至藍色剛消失為終點。計算有效氯的含量。
1.1.2 游離堿含量的測定
用移液管吸取上述(1)中制備的試液50 mL 于250 mL 三角瓶中,滴加過氧化氫溶液(1+5)至不含次氯酸根為止(不使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加兩三滴酚酞指示劑(10 g/L),用0.100 0 mol/L 鹽酸標準滴定溶液滴至微紅色為終點。
用移液管移取5 mL 樣品于預先加入約200 mL去離子水的250 mL 容量瓶中,用去離子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后移取25 mL 于預先準確加入50 mL 硫酸標準滴定溶液(0.1 mol/L)的250 mL 碘量瓶中,加入20 mL 碘化鉀溶液(100 g/L),水封,暗處靜置10 min,用0.1 mol/L 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淡黃色,然后加入2 mL 淀粉溶液(10 g/L),繼續滴定至藍色消失,記下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然后滴加3 滴甲基橙指示劑(1 g/L),用0.1 mol/L 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淡黃色為終點,記下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然后分別計算有效氯和游離堿的含量。
(1)該方法要求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配制時不允許加入碳酸鈉,否則會導致游離堿偏高,因此,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配制就脫離了GB/T 601-2002 的要求,并且硫代硫酸鈉標液的穩定度大大降低,穩定性很差,需要經常復標。而且用不同濃度,不同時間,檢測出的樣品數值差異也很大,方法的準確度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2)滴定游離堿所用指示劑為甲基橙,通過實驗,發現終點誤差較大,不易于觀察。
在加入定量的酸后,次氯酸根與碘化鉀反應,析出碘,以淀粉為指示劑,用硫代硫酸鈉標液滴定,至藍色消失為第一終點;然后以甲基橙為指示劑,繼續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淡黃色為第二終點。
(1)碘化鉀溶液:100 g/L。稱取100 g 碘化鉀溶于1 000 mL 蒸餾水中。
(2)硫酸標準滴定溶液:
c(1/2H2SO4)=0.100 0(mol/L)。
(3)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
c(Na2S2O3)=0.100 0(mol/L)。
(4)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
c(NaOH)=0.100 0(mol/L)。
(5)溴甲酚氯-甲基紅指示劑:
按GB/T 603-2002 制備。
(6)淀粉溶液:10 g/L。按GB/T 603-2002 制備。
2.3.1 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含堿的測定
用移液管移取50 mL 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于300 mL 錐形瓶中,滴加三四滴溴甲酚氯-甲基紅指示劑,用0.1 mol/L 的硫酸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綠色變為暗紅色為終點。
2.3.2 有效氯及游離堿含量的測定
用移液管移取5.00 mL 樣品于預先加入200 mL去離子水的250 mL 容量瓶中,用去離子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后移取25 mL 于預先準確加入50 mL 硫酸標準滴定溶液的250 mL 碘量瓶中,加入20 mL 碘化鉀溶液,水封,暗處靜置10 min,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淡黃色,然后加入2 mL 淀粉溶液,繼續滴定至藍色消失,記下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然后滴加3 滴溴甲酚氯-甲基紅指示劑,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綠色為終點,記下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
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含堿c0(mol/L)、有效氯含量X1(以Cl2計,g/100 mL)、游離堿含量X2(g/100 mL)分別按式(1)、式(2)和式(3)計算:

式中:c0—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含堿的濃度,mol/L;
c1—硫酸標準滴定溶液的濃度,mol/L;
V1—滴定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時消耗硫酸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V0—移取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c2—硫代硫酸鈉準滴定溶液的濃度,mol/L;
V2—滴定試樣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V3—試樣分析時準確加入的硫酸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c3—氫氧化鈉準滴定溶液的濃度,mol/L;
V4—滴定試樣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35.46 —氯的摩爾質量,g/mol;
40.00 —氫氧化鈉的摩爾質量,g/mol。
(1)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仍按GB/T 601-2002 要求進行配制與標定,但每批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使用前可進行含堿量的測定,然后在計算樣品游離堿含量時進行扣除。
(2)將游離堿滴定所用指示劑由甲基橙更改為溴甲酚氯-甲基紅混合指示劑,消除終點誤差。
按更改后的連續滴定法對2 批樣品分別進行了5 次平行試驗(結果換算為百分含量),同時采用GB 19106-2013《次氯酸鈉溶液》中規定的方法對該2 批樣品分別進行2 次平行實驗,對比數據見表1、表2、表3、表4。其中1#樣品為13%的次氯酸鈉溶液, 密度1.24 g/mL,2#樣品為10%的次氯酸鈉溶液,密度1.16 g/mL。

表1 1#樣品連續滴定法測定數據

表2 1#樣品GB 19106-2003中規定的方法測定數據

表3 2#樣品連續滴定法測定數據
(1)通過實驗數據可知,改進后的連續滴定法與國標方法相比:a.游離氯誤差不大,連續滴定法的5 次分析極差、標準偏差、相對標準偏差均較小,符合常規分析要求;b.游離堿誤差偏大,約為0.2%,連續滴定法的5 次分析極差、標準偏差、相對標準偏差均偏大。
(2)考慮到游離堿含量較低,屬于微量組分,誤差允許范圍較寬,又是兩種不同的檢驗方法,為了便于生產,可考慮采用此種方法對中控進行分析,但應適當考慮修正值。

表4 2#樣品GB 19106-2003中規定的方法測定數據
(3)不能將連續滴定法作為出廠產品檢驗使用。
(1)此方法相對于GB 19106—2013《次氯酸鈉》簡單迅速,但考慮到所用標準滴定溶液較多(3 種),由此游離堿含量檢測帶來的不確定度較大,不適用于產品出廠分析,但考慮其檢測及生產的便捷性可用于中控分析參考使用。
(2)用溴甲酚氯-甲基紅混合指示劑代替甲基橙指示劑,此時終點顏色為綠色,易于觀察。消除了甲基橙終點不易觀察的缺陷,減小了分析誤差。
(3)樣品及各標準滴定溶液必須準確加入,計算時應加入校正值。
(4)雖然改進后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穩定性得到了提升,但其穩定性仍低于其他標準滴定溶液,最好也要定期進行復標。
[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 19106-2013.次氯酸鈉溶液.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