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洋
《北京晨報》速讀中國5月6日報道:近日,深圳市查獲涉嫌走私的問題凍肉6117噸。檢測發(fā)現(xiàn),這批走私凍肉不少因超過保質期而腐敗變質,部分凍肉甚至2013年就過了保質期。
6117噸是一個什么概念?根據(jù)深圳海關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從2012年至2015年4月17日,深圳關區(qū)共查獲涉嫌走私凍品案件363宗,查獲各類走私凍品3025噸,案值15725萬元,查處走私違法嫌疑人376人。也就是說,這次在海關外的一個倉儲公司查獲的凍肉是海關4年多總共查獲的一倍以上。可以推算,案值也應當翻了一番以上。從概率上講,海關查不出來的走私凍肉數(shù)量應當不止是一倍以上。
走私牛肉一案可議之處,當然不僅僅是還有多少漏網(wǎng)之魚,有多少大魚沒有抓住。更重要的是能否順藤摸瓜,一查到底,治理源頭。比如,淘寶上還有多少商戶在賣走私凍肉或其他走私商品?淘寶不是法外之地,哪怕阿里巴巴是美國上市公司,在中國也要遵守中國法律,不能成為走私商品銷贓場所。從淘寶查起,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不可能“美國安格斯牛肉”都來自深圳嘉鳴倉儲一家公司,還會有其他的走私公司浮出水面。
走私食品,特別是凍肉一類,既使國家流失稅收,又攪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尤其危害到國人健康。一旦瘋牛病等隨著走私牛肉進入中國,那是要害死人的,國家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治病救人。
下大力氣,從源頭上打擊走私食品,才能夠讓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農(nóng)民·B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