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倒伏后葉片重疊,光合作用受到影響,植株體內輸導組織不暢通,養分和水分的運輸受阻礙,對產量影響很大,是高產的最大障礙。而且由于田間濕度大,通風、透光不良,極易造成白粉病、條銹病、赤霉病、紋枯病等病大發生。
小麥倒伏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小麥灌漿期前發生的倒伏,稱為“早期倒伏”,由于“頭輕”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復直立。二是灌漿后期發生的倒伏稱為“晚期倒伏”,由于“頭重”不易完全恢復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莖可以抬起頭來,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補救對提高穗粒數和粒重意義重大。①因風雨而倒伏的,可在雨過天晴后,用竹竿輕輕抖落莖葉上雨水珠,減輕壓力幫其抬頭,但切忌挑起而打亂倒向,或用手扶麥、捆把。②噴灑磷酸二氫鉀,以每畝150~200克,或16%的草木灰浸提液50~60千克,以促進生長和灌漿。③加強病害的防治工作。如果倒伏后沒有病害的發生,一般輕度倒伏對產量影響不大,重度倒伏也會有一定的收獲,但如不能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則會“雪上加霜”,嚴重減產。所發及時防治倒伏后帶來的各種病蟲害,是減輕倒伏損失的一項關鍵性措施。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