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
初見梁平竹簾,似是畢生所學,亦不可描繪這“天下第一簾”的精細和絕妙。對竹簾了解得越多,越是驚奇:要有怎樣一顆細膩的心,要有怎么一雙靈巧的手,才能將挺拔的竹編織成細如毫發,密如青絲的簾子。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編織它們的,是一位健碩的老人。
老人將一根五六十厘米長的青竹簡,剖成七八毫米寬的竹條子,僅僅十幾秒鐘,一條七八毫米寬的青篾便被分成了近五十根如發絲細的竹絲,每根竹絲都細到可以穿進繡花針,嘆為觀止,他這就是梁平竹簾國家級傳承人牟秉衡。出身于梁平書畫世家的牟秉衡,自幼跟隨外公學習繪畫和書法,成年后研習竹簾技藝,并進入梁平縣工藝竹簾廠工作。他編織的竹簾,薄如蟬翼,綿如紗錦,并自創了噴、擦、畫等多種繪制竹簾書畫的技巧,使得作品精湛別致,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風韻。現在的他,不僅是梁平竹簾的國家級傳承人,亦是尚存的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梁平竹簾畫師。

走進牟秉衡的家中,一股濃郁的竹香撲面而來。墻壁上掛滿了竹簾畫,除了一個臥室,其余房間都堆滿制作竹簾的材料和工具。“竹簾不吸水分,在竹簾上作畫與在宣紙上作畫不同,掌握好毛筆的含水量至關重要。因此畫竹簾畫要更加細心、耐心、靜心,這樣才能惟妙惟肖。”而今,牟秉衡已近耋耄之年,半生的執著都印在了他臉上的褶皺里。這些堅守并沒有白費,牟秉衡的妻子梁乃銘,在他的影響和指導下,亦成為了梁平竹簾的代表性傳承人,而他的兩個兒子牟靜平、牟寅初,也都在從事與竹簾相關的工作,這讓牟秉衡頗為自豪。
在傳統技藝與機械化生產的夾縫中風雨飄搖的民間藝人,似乎都有著旁人不可理解的固執。牟秉衡也不例外,他對于竹簾制作的要求幾近苛刻。從竹子挑選,到最后的作畫,幾十道工序,他都要反復斟酌,親歷而為。然而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竹簾畫這門技藝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愈發顯得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