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起訴權的濫用與規制

2015-06-15 03:43:51王君趙睿男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15年3期

王君 趙睿男

〔摘要〕隨著誠實信用原則寫入中國民事訴訟法,訴權濫用行為將進一步得到規制。這需要在中國民事訴訟法中,針對各訴訟階段構建對抗訴權濫用行為的具體制度。目前,中國民事訴訟法并未對立案受理階段對抗起訴權濫用行為的制度進行規定,構建民事案件受理異議制度可以填補這一空白,其意義不僅在于賦予應訴方對抗起訴方起訴權濫用行為的救濟途徑以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而且有利于在立案受理階段對“濫訴案件”進行有效過濾,起到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的作用。本文在對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規制對象——起訴權濫用行為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多角度地勾勒出該制度的具體框架,以期為案件受理階段發生起訴權濫用行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關鍵詞〕起訴權濫用;受理異議;程序設定

中圖分類號:D9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096(2015)03-0079-05

一、引言

公民的權利意識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增強,法律制度的設計也越來越重視權利的保護。然而,在享受權利保護所帶來的成果時,也不應忽視權利濫用所造成的危害。權利濫用如果不通過相應制度加以規制,往往會造成個人、社會乃至國家利益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在民事訴訟程序中,異議制度的設立賦予了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對裁判機關就實體和程序上的裁決結果提出異議的權利,是保護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的訴訟和實體上的合法權益免受濫用權利行為侵害的主要措施。

雖然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設立了如管轄權異議、對違法執行行為的異議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異議等異議制度,但與民事裁判涉及的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眾多權益相比較,現行立法規定的可異議事項仍然十分有限且存在遺漏\[1\],只賦予了原告對案件受理的異議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卻沒有賦予應訴方及與案件相關的第三人對案件受理的異議權

具體來說,就是在法院作出受理案件的決定后,被告或應訴第三人有權以一定的理由對法院受理案件的決定提出異議。。這種對雙方當事人起訴權保護的不平等性體現出現行民事訴訟受理階段權利救濟制度構建的失衡。現行民事訴訟受理制度缺乏關于應訴方對案件受理異議權的規定,將導致多方面的危害。第一,原告方惡意起訴,導致被告方被動應訴,并在時間、金錢、精力等方面進行不必要的投入。第二,起訴權濫用行為還會使一定數量的“濫訴案件”進入審判程序,浪費有限的司法資源。第三,一起濫訴案件如果得到法院的裁判,將嚴重影響司法的公正和權威。

由此可見,民事訴訟中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不僅有助于受到濫用起訴權行為困擾的當事人的權利得到有效救濟和保護,而且有利于法院對此類惡意訴訟案件的過濾,從源頭上避免司法資源的浪費。除此之外,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也將使中國民事訴訟異議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并與中國現行民事訴訟立法中的平等原則及誠實信用原則相呼應。一項法律制度的構建是否必要、合理和可行,需要考慮其規制對象的性質、現有的相關理論、與已有法律規范框架的融合及具體功能效用的發揮等問題。本文也將圍繞以上因素探討案件受理異議制度構建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二、濫權:民事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必要性

“濫用起訴權是指,原告明知或應知自身的訴訟請求無合理依據,仍向法院提起訴訟,以啟動訴訟程序,獲取不當利益的行為。與濫用起訴權相似的概念,還有濫用反訴權,這是指在已經開始的訴訟中,被告明知或應知自身的反訴請求無合理依據,為抵消、吞并或排斥原告的訴訟請求,仍向法院提起反訴的行為。”\[2\]案件受理異議制度將有效遏制上述行為,但該制度的構建應建立在對起訴權濫用行為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對該行為的類型、危害及產生原因進行系統分析,是討論案件受理異議制度構建問題前的必修課。只有經過對規制對象的深入了解,才能使制度的構建更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并達到構建制度的初衷。

(一)濫用起訴權行為的類型劃分

濫用起訴權的行為從表現形式上,可劃分為以下五類:欺詐起訴,指原告通過虛構事實或偽造證據等方法向法院起訴。此類行為將使法院錯誤受理虛構或原本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侵害與起訴方沒有任何糾紛的人的合法權益。此種情形下,原告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訴訟使自己獲益或損害相對方的合法權益。第二類是反復起訴,指原告在其起訴被法院受理,對方當事人開始進行應訴準備的情況下撤訴,然后又重新起訴并多次重復該行為的情形。此種情形下,原告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訴訟使對方被動地陷入纏訴,以求對其實施變相報復。第三類是多重起訴,指當事人就同一糾紛以不同的被告或訴訟理由同時向不同法院提起多個訴訟的情形。此種情形下,原告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多個重復訴訟引起相關機關和廣大公眾對該事件的關注。第四類是多余起訴和這是指原告在起訴前沒有嘗試與被告協商解決糾紛,或拒絕接受被告對其法律義務或責任的履行,在被告毫不知情或愿意履行義務的情況下即提起訴訟的情形。此種情形下,原告的主觀目的是急于想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糾紛,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五類是冒名起訴,指行為人利用他人擁有起訴權的契機,假借他人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并通過訴訟獲得本應由他人獲得之利益的情形。此種情形下,行為人的主要目的是想通過訴訟獲得本屬他人之利益。除以上五種常見類型外,濫用起訴權的類型還包括對自己提起訴訟,對虛構的人或死者提起訴訟,與法院開玩笑而提起訴訟等情形\[3\]。

通過對以上濫用起訴權行為的分類可以看出,雖然此種行為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其行為動機無外乎是起訴方為獲得不正當利益,或為正當利益采取的不正當手段,亦或單純以訴訟手段損害對方的利益。由此可見,起訴權濫用行為無一例外地會對相關權利或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或侵害。

(一)濫用起訴權行為的危害

濫用起訴權的行為一旦導致司法程序啟動,其危害即已產生,此種行為侵害的權利或利益小到特定自然人個體,大到社會公共利益甚至國家利益。具體來說,受此種行為威脅和侵害的權利或利益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濫用起訴權的行為是一種對民事訴訟目的的違背。現代民事訴訟價值的多元性和相對性,決定了民事訴訟目的的多重性。但其最直接的體現是保護私權和解決糾紛,可以說二者是民事訴訟活動最為基礎和核心的目的\[4\]。濫用起訴權行為的目的不是或至少不單純是為了解決糾紛和保護私權,行為人的行動中或多或少包含著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打擊報復他人或以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為代價使自己獲利的惡意目的。由此可見,濫用起訴權的行為顯然違背了民事訴訟的基本目的。

其次,濫用起訴權的行為會損害相對方的權利或利益。案件的受理是民事訴訟程序的起點,一樁案件如果被法院受理,就意味著法院對原告行使起訴權所追求的訴訟效果予以滿足,同時也意味著相對方會因為法院受理這一案件而被動地進入訴訟程序并準備應訴。從訴權理論的角度看,雖然起訴權和應訴權都是訴權在程序上的表現形式,但與應訴權相比,起訴權的行使具有更強的主動性,一旦起訴權被濫用,應訴方將被動地受到損害。例如,訴訟過程中的律師費、食宿費、誤工費等必要支出,相對人的精神、名譽等非物質利益損害等。

再次,濫用起訴權的行為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法院作為國家的司法機關,擁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有限的,而國民之間的糾紛卻是無限的,這就使得法院向公民提供的有限法律服務與公民之間產生的無限糾紛之間形成一種緊張關系。起訴權的濫用會導致一定數量的“濫訴案件”占用本應配置給正常糾紛的司法資源。即使這些案件最終未能被法院受理,對其進行審查的工作量也是可以想象的,這對中國有限的司法資源來說無疑是一種浪費。

最后,濫用起訴權的行為會損害程序公正和司法權威。民事訴訟程序應當具有安定性的特征。一方面,這種安定性有助于當事人對程序運行及最終結果做出預測;另一方面,該性質也有利于訴訟活動按部就班地進行,呈現出井然有序的良好狀態。然而,起訴權的濫用卻可能使相對方莫名其妙地進入訴訟,使其根據訴訟程序安定性做出的相關預測失靈。這不僅造成了訴訟秩序的混亂和不穩定,更為重要的是其極大地影響了公民對訴訟程序公正性的信任。在如此強調程序正義的今天,程序本位要求將訴訟程序自身的獨立價值作為優先的考量要素,注重通過公正、合理的訴訟程序來賦予訴訟結果以正當性,這就必然要求訴訟程序的運作機理具有內在的法定性、有序性和穩定性,否則,訴訟程序本身的無序與混亂只會在根本上動搖通過程序的正當化作用\[5\]。由此看來,濫用起訴權的行為給民事訴訟的程序正義所帶來的危害十分嚴重,也必然使以公正為根基的司法權威遭到威脅。

(二)濫用起訴權行為的原因

起訴權濫用現象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行為人自身的原因,也有現行民事訴訟受理制度的原因,還有社會環境及觀念的影響。

從行為人的角度看,實施濫用起訴權的行為,可能是期望通過訴訟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但其利益的維護并不需要通過訴訟程序),也可能是期望通過訴訟手段以損害他人的利益為代價而獲取自己的利益,還可能只是單純地懲罰報復他人而讓其被動地進入訴訟程序,并期望通過這種方式給相對方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時間、財產等方面的損失。總之,行為人期望通過濫用起訴權行為所達到的這些目的是行為人濫用起訴權的自身原因。

所有濫用起訴權的行為若要產生危害,都離不開訴訟程序的啟動和運行,因而民事訴訟法作為調整民事訴訟行為的基本程序規范,應當在規制起訴權濫用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然而,中國目前關于受理制度的民事訴訟立法還未能達到這樣的要求。主要體現為以下兩點:第一,從現行的立法來看,中國關于起訴條件的規定混淆了起訴要件和訴訟要件

起訴要件,是指訴的適法提起所必需的要件。欠缺此要件時,即使存在起訴行為,其起訴在訴訟法上也視為不成立。訴訟要件,則是指法院對本案實體權利義務爭議問題繼續進行審理并作出實體判決的要件,只有在具備這些要件時,才能夠作出實體判決或者稱本案判決。如果沒有這些事實,訴訟就會被駁回。正因為如此,它們常常被稱為實體判決的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9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將起訴要件和訴訟要件揉和在一起,要求當事人在起訴時既需具備起訴要件也需符合訴訟要件的起訴條件設置,為糾紛進入訴訟設置了相對較高的門檻\[6\]。這種起訴條件的設置給立案人員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導致他們在極為有限的時間內需要審查相當數量的案件內容,這必然降低立案審查程序對起訴權濫用案件的“過濾作用”,使部分“垃圾案件”成功地啟動了訴訟程序。第二,中國較為嚴格的起訴條件設置還導致了案件受理程序的封閉性過強,使得雙方當事人無法充分參與到立案審查的程序中來\[7\],這也不利于立案人員對案件的審查,容易導致濫用起訴權的案件啟動訴訟程序。“把訴訟要件置于起訴要件部分,在訴訟審理開始之前就進行審查,本應給予當事人的充分辯論機會被法院的職權審查所淹沒”\[6\]。

除了個人和現行民事訴訟受理制度的原因,社會環境及觀念也會對起訴權濫用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正在進入社會轉型期,社會處于急劇變革之中。思想觀念由傳統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向側重于個人利益保障的多元化價值觀方向發展。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在法律不斷普及的同時誠信缺失的問題未能有效解決。因此,公民通過訴訟途徑保護合法權益的意識逐步增強,但借助訴訟謀取不正當利益或損害他人利益的動機也同樣得了“強化”\[8\],這種社會環境觀念的變化對人產生的影響便是濫用起訴權行為產生的潛在原因。

三、選擇:民事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合理性

(一)理論基礎:權利行使的正當性

任何一項法律制度的構建都應有相應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案件受理異議制度也不例外,它的理論基礎由訴權保障、禁止權利濫用及誠實信用這三個方面構成。訴權保障理論為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禁止權利濫用與誠實信用理論則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具體制度設計提供了指引。

民事訴權在案件受理階段的程序內涵表現為原告的起訴權和相對方的應訴權,這也符合民事訴訟中的平等原則,即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相同或相對應。基于“沒有救濟的權利不是權利”這句法諺,法律也應為兩種權利分別設立相應的救濟程序予以保障。具體來說,法律既應為原告構建保障其起訴權的救濟程序,也應該為應訴方構建保障其應訴權的的救濟程序。由此可見,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符合訴權保障理論的基本要求,是訴權保障理論在案件受理階段的一種具體制度表現形式。訴權保障理論就好比一棵大樹的根,由該理論發展出的各種具體法律制度就好比這棵大樹的枝葉,“根”為“枝葉”提供生存的基礎,“枝葉”又通過光合作用使“根”得到更好的發展。可以說,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以訴權保障理論為基礎,訴權保障理論又通過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得以實踐和豐富。

禁止權利濫用與誠實信用是一對“孿生”概念,二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權利正當行使的界限進行了闡釋,并逐步成為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作為被現代大陸法系國家民法普遍確立的一項重要原則,其適用對象早已擴展到民事訴訟法等公法領域。其主要精神是,在承認權利自由行使的前提下,行為人不能背離權利本質或超越權利界限,否則就構成權利濫用,該行為便不具有法律效力,為法律所禁止\[9\]。任何權利都有濫用的可能,對權利濫用的規制究其實質是在個人權利和公共利益之間尋找一種微妙的平衡。在這個尋找平衡點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標準作為指導,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就具有這樣的功能。因此,對濫用起訴權行為的規制也應以此原則作為指導。

誠實信用原則最早起源于羅馬法中的誠信契約和誠信訴訟。中國學者對此原則有著不同的認識。梁慧星[10]認為,誠信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道德規則,它要求人們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據徐國棟\[11\]對誠信原則的闡述,誠實信用原則強調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平衡。從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中發揮的作用看,筆者較為贊同徐國棟的觀點。因為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在善意合理的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這既保護了相對方當事人的權益,同時也使訴訟程序的安定公正和司法資源的配置不會受到權力濫用的危害,這便體現了其“維護利益平衡”的實質。因此,誠實信用原則在對權力濫用行為的規制過程中也將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綜上,對權利過度行使的規制既應運用誠實信用原則正向引導,也應運用禁止權利濫用原則進行反向禁止,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好地保障權利的行使始終處于不偏不倚的狀態,而起訴權作為眾多權利的一種也應受到以上兩種力量的制約,規制起訴權濫用行為的具體法律制度在設計時也應遵循這對“孿生”原則的指導。

(二)制度依托:程序正當性的立法支持

中國現行立法中的一些規定為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依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5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該法條從最高效力層次上確立了中國禁止權力濫用的原則。

民事實體法層面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7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秩序。”《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7條規定:“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6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以上法條確立了中國民事實體法的誠實信用原則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民事訴訟法層面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3條第1款規定:“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這表明誠實信用原則在中國民事訴訟法中的正式確立。同時該法還分別在第56條第3款、第112條和第113條規定了第三人撤銷之訴、禁止虛假訴訟和禁止惡意逃避執行制度,使誠實信用原則更加具體化,提高了誠實信用原則的可操作性。

由此可見,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完全可以在現有的法律框架內完成,能夠與現有的法律制度進行“無縫銜接”。中國現行立法的相關規定已從多個層面為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做好了鋪墊。

(三)功能指向:濫用起訴權的程序限制

民事訴訟異議制度賦予了當事人(本訴的被告或反訴的原告)或利害關系人對法院裁決行為提出異議的權利,其實質上是一種用以對抗法院裁決造成不利后果的救濟手段。其功能有三:第一,保護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第二,確保訴訟程序的公正與合法。第三,制約法院的審判權。

案件受理異議制度作為民事訴訟異議制度體系的一部分,當然具備以上功能。具體來說,在案件受理階段,與原告對法院不予受理裁定的上訴權相比,應訴方對于法院關于受理的裁定顯得過于被動且缺乏相應的權利救濟途徑。案件受理異議制度賦予了其對法院受理決定提出異議的權利,這種對訴訟程序的提示和糾正體現了該制度規制起訴權濫用行為、保護應訴方合法權益、制約法院審判權的功能指向。應訴方在提出異議的基礎上,會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積極協助法院查清事實,在訴訟程序的初始階段將“垃圾案件”予以排除。這一方面有助于增強案件受理階段當事人的訴訟參與,體現了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維護程序正義的間接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法院及時發現“垃圾案件”,體現了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的間接功能。

四、規制:民事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

(一)民事案件受理異議的范圍界定

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范圍界定可以從主客體兩個方面進行。

1.主體范圍

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提出主體應包括與受理裁定有利害關系的本訴被告(在本訴被告提出反訴的情況下,本訴原告也當然有權提出異議)和被法院主動追加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法院主動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有以下目的:第一,避免遺漏案件的當事人,一次性解決糾紛,提高訴訟效率。第二,讓其承擔法律責任。同時,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在訴訟中的權利還受到立法的限制

例如中國最高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六條規定:“在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有權提出上訴。但該第三人在一審中無權對案件的管轄權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申請撤訴。”。因此,一旦濫用起訴權行為人意圖讓其承擔責任而導致其進入訴訟,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遭受的損害基本上與被告沒有差異。因此,被法院主動追加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也應該被立法賦予對案件受理異議的權利,而且將其限定在法院主動追加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范圍也不會導致該項權利被當事人濫用。

2.客體范圍

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客體范圍即法院對案件予以受理的行為。

這一客體范圍不應受到過多限制,即只要應訴方對法院予以受理的裁定不服,就可以提出異議。至于法院予以受理的行為與異議提出方是否具有利害關系等問題,應待到法院對異議的審查階段予以判斷。這一方面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護應訴方權利;另一方面也使應訴方對予以受理裁定的異議權與起訴方對不予受理裁定的上訴權之間形成一種平等關系。

(二)民事案件受理異議的程序設定

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程序設定可以從啟動、審查和處理三個方面進行。

1.異議的啟動程序

只要應訴方向法院提出其對案件受理的異議,異議程序即宣告啟動。異議的啟動程序需要設定異議提出的方式和時間。

異議提出的方式可以采用口頭和書面兩種方式。以書面的方式提出的異議申請可以隨答辯狀一并提交也可單獨提交。口頭方式作為例外,其適用的情況有:第一,被告提出書面材料有困難。第二,被告沒有提交答辯狀。第三,被告雖然提交答辯狀但其未涉及案件受理異議的內容。口頭提出的異議申請,法院應形成書面材料。所有提出異議的書面材料,都應由異議申請人和相關辦案人員簽字并加蓋其部門印章。

被告(反訴被告)提出異議的時間應規定在提交答辯狀期間。被法院追加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提出異議的時間應規定在其接到法院參訴通知之日起五日內為宜。

2. 異議的審查程序

對異議的審查可以在庭前會議階段

中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案件,分別情形,予以處理……(四)需要開庭審理的,通過要求當事人交換證據等方式,明確爭議焦點。”此規定被認為確立了民事訴訟的庭前會議程序。或庭審初始階段進行。

庭前會議階段,應由案件主審法官在庭前會議時對異議進行審查,聽取當事人雙方關于法院是否應該受理案件的意見并審查相關證據,確定雙方當事人在法院是否應該受理上的爭議焦點。此階段沒有經過開庭審理不宜做出是否受理案件的裁定。

在庭前會議階段,法官雖然可以對當事人雙方的證據進行審查,但不應不經開庭審理即做出是否受理的裁定。因為庭前會議對證據的審查與庭審程序相比不夠正規,無法滿足程序正義的要求。同時,經過庭審程序的審查再做出相應的裁定,可以增強當事人的程序參與,增加裁定的可接受性。

庭審初始階段,主審法官應首先組織雙方當事人就案件是否應該受理這一問題進行舉證、質證和辯論,并在此基礎上做出是否受理該案件的裁定。

3.異議的處理程序

經過異議的審查程序,法院應根據情況做出如下裁定:若異議成立,法院應裁定駁回起訴并在裁定書里寫明駁回理由,原告如果不服,仍然對法院的裁定擁有上訴權。若異議不成立,法院應裁定駁回異議、繼續審理并制作相應法律文書告知理由,如果異議提出主體不服也擁有上訴權。

(三)民事案件受理異議的責任行使

在法院通過審理對案件受理異議做出最終裁定后,還需解決相應的法律責任問題。

1.起訴方的法律責任

起訴方的法律責任大致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起訴權濫用行為具有一定的侵權性質\[12\],應賠償濫用起訴權行為給應訴方造成的損失。第二,濫用起訴權的行為還對法院的訴訟秩序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如果情節嚴重,可以對其采取罰款、拘留等處罰方式。

2.應訴方的法律責任

雖然保護應訴方的合法權益是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功能指向,但如果法院最后裁定受理案件且起訴方有證據證明應訴方濫用異議權,應訴方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筆者認為,應訴方的責任行使方式可以參照起訴方進行設置,即對起訴方的損失給予賠償,如果擾亂訴訟秩序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罰款、拘留。

五、結語

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是十分必要的。通過上文的論述,該制度構建的理論基礎是成熟的,制度依托也是堅實而有層次的,可以說,案件受理異議制度在中國現行民事訴訟法律框架內進行構建,在理論與制度層面都是可行的,它與中國現行的法律制度能夠形成自然的“無縫銜接”。

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中國民事訴訟法中的新成員,更需要具體制度的構建與之相呼應,以使該原則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得以實施。從這個角度講,案件受理異議制度的構建將實現誠實信用原則的立法宗旨在民事訴訟立案受理階段的切實貫徹。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民事訴訟立法模式逐漸轉向當事人主義,案件受理異議制度這一賦予當事人程序救濟權利的制度設計也是尊重當事人處分權并符合未來民事訴訟法的發展規律。

綜上所述,案件受理異議制度構建的意義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對該制度的規制對象——起訴權濫用行為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多角度地勾勒出了該制度的具體框架,以期該制度在民事訴訟立案受理階段對起訴權濫用行為進行有效的規制,并發揮其貫徹誠實信用原則、維護程序正義、節約司法資源等多元價值,并為中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做出貢獻。參考文獻:

[1]張衛平.論民事訴訟法中的異議制度[J].清華法學,2007,(1):75-88.

[2]于穎穎.論濫用訴訟權利規制機制之構建[EB/OL].http://fsq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3493,2014-05-11.

[3]王世賢.民事訴訟五類程序權利易被當事人濫用[EB/OL].http://bjgyold.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40504,2014-05-05.

[4]邵明.民事訴訟法理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11-113.

[5]候婭,沈磊.民事訴權濫用法律規制論析[J].社會科學家,2011,(11):96-99.

[6]柯陽友.起訴權研究——以解決“起訴難”為中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72.

[7]宋朝武.民事訴訟受理制度改造的理性視角[J].法學論壇,2007,(3):41-46.

[8]柯陽友.起訴權研究——以解決“起訴難”為中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72.

[8]謝丹.惡意民事訴訟[J].法制與社會,2012,(下):114-116.

[9]侯海軍.民事訴訟中權利濫用行為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1-6.

[10]梁慧星.民法解釋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301.

[11]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79.轉引自江必新.民事訴訟新制度講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2.

[12]郭衛華.濫用訴權之侵權責任[J].法學研究,1998,(6):128-137.

[13]民事訴訟當事人濫用起訴權的表現[EB/OL].http://www.lawtime.cn/info/minshi/dsr/201403062882486_2.html.

(責任編輯:鄧菁)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无码在线激情片|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日韩麻豆小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在线国产欧美| 日韩免费毛片|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亚洲va视频|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国内精品91| 女人一级毛片|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午夜片|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日本午夜网站|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亚洲三级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国产99在线|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久久伊人操|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热九九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高清|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综合天天色|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久久免费成人|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999精品视频在线|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久久精品66| 制服丝袜 91视频|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男人资源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色偷偷综合网| 99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