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毅然 蔡甜甜
〔摘要〕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教師素質、社會環境、學生興趣等,為了探究思想政治理論課目前真實的處境和現實的效果及作用,本文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教師、教學方法和手段、考試、學生五方面進行問卷調查,通過IBM SPSS statistics21軟件分析相關數據,發現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視程度,對教學方式上的偏向性,教學內容上的感覺, 同時反映教師在教學方法以及考核等方面需要改進。本文從教學方式、教師、實踐和案例教學、考核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途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問卷調查;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096(2015)03-0089-05
一、引言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以東北財經大學大一、大二學生和大三學生為調查對象,對東北財經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 026份,經整理分析,剔除不合格問卷(回答率不高等情況)23份,最終合格問卷為1 003份,合格率非常高。在所有的有效問卷中,大一學生占33.0%,大二學生占19.7%,大三學生占47.3%,年級兩頭多的分布更有利于了解剛接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生(大一學生)以及已經接近修完全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大三學生)的相關情況。另外,調查中女生占78.4%,男生占21.6%(這受東北財經大學學生源和學科特性的影響),文科生占54.1%,理科生占45.9%,整體分布合理恰當。問卷共設計了35道封閉題以及1道開放題,分為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關于教師、關于教學方法和手段、關于考試、關于你(學生)五個部分。
二、問卷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情況,本文進行以下分析。
1.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
在對中國高校是否有必要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調查中,大三學生認為“沒必要”和“可有可無”的比率最高,達到了48.5%;大一學生也有著46.8%的比率。究其原因,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特點和專業課的開設可能影響了學生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同時應該看到一個比較嚴峻的現實,就是認為“沒必要”和“可有可無”的比率接近半數,這種來自于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真實態度的調查數據,應該引起教育者的足夠重視(如表1所示)。在這個問題上,文理科學生表現出一定差異,56.6%的文科生認為“很必要”開設,49.6%的理科生認為“很必要”開設。
表1你認為中國高校是否有必要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
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度調查上,可以找到一定的規律,選擇“喜歡”選項的人數隨著年級的遞增而遞減,從大一到大三分別為15.7%、8.6%和5.3%,這個數據也非常低。理科生選擇“不喜歡”和“很不喜歡”的比率也比文科生高出13.7個百分點,結合表1問題的調查,說明理科生對隸屬于文科類別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度相對較低,應該采取一定的方法增加理科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
為了進一步調查學生不喜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原因,本調查設計了“你不喜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原因”多項選擇問題,從數據表來分析,也能發現明顯的規律,選擇最多的兩項是“很多觀點不符合實際,假、大、空”和“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就業沒有幫助”,比率分別為38.1%和22.7%,有66.8%的學生都選擇了“很多觀點不符合實際,假、大、空”,選擇“馬克思主義理論不科學”、“教材不好”和“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分別是3.0%、17.8%和18.4%。這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俗稱的“接地氣”上非常欠缺,學生覺得學習的課程內容無用,自然也沒有動力喜歡這類課程,所以課程內容的設計上也是需要較多的改進,包括教材的進一步改革。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方面要滿足政治需要,另一方面更應該考慮國民智慧的啟迪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普世價值和人性理論等思想也并不只是西方世界的專利。
至于對以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印象,學生選擇“一般”占38.7%,選擇“有些課程有,有些沒”占45.0%,選擇“印象深刻”和“完全沒印象”分別占4.6%和11.7%。這說明大多數學生以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印象維持中等水平,有一些基礎知識鋪墊。但是有個反常的數據需要指出,按道理,越是高年級,應該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越有印象(以前學過),但是調查數據結果卻相反,選擇“完全沒印象”的學生從大一到大三分為為9.1%、12.6%和13.1%,選擇“印象深刻”的大三學生甚至低到1.5%,這也從側面反映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對于高校學生影響逐漸變小。
在回答“你喜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原因” (多項選擇)時,69.0%的學生選項中有“教師講得好,與教材關系不大”(如表2所示)。這說明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培養上需要重視,一方面要引進和招聘優秀教師,另一方面不要忽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工作,對在職教師多方面培訓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該問卷特設了關于不同課程的喜好,學生對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喜好也有明顯的差異,在“你最喜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所有的選項(多項選擇)中,34.6%和29.2%分別選擇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形勢與政策”,14.8%選擇了“思想道德修養”,10%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有3.8%的同學選擇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回答具體原因(多項選擇)上,64.2%的學生都提到了“教師講得好”,還有49.0%同學選擇了“對自己更有指導意義”。通過多重響應交叉表分析,不同科目之間喜好的原因差異不大,所以學生們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更有普遍的參考意義。
在回答“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總體評價是”時,44.1%的學生“比較滿意”,同時28.9%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教學方法”問題,26.5%的學生認為是“教學內容”問題,不可忽視的還有19.6%的學生認為是“教材”問題。在回答“你認為決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好壞最主要的因素是”時,有37.1%的學生認為是“教學方法”,有28%的學生認為是“教學內容”。總結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重點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在這兩方面上,教師們應該探索有效的途徑去解決這兩個問題。
在接下來,有一個令人詫異的數據是,在回答“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選修課,你認為同學選修的情況會”時,51.9%的學生認為“很少有學生會選”,30.9%的學生認為“學生基本不會選”,這么高的比率,一方面反映了學生選課的興趣偏好,另一方面也應該引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們思考怎么用有效的辦法提高學生們的上課興趣。在回答多項選擇題“你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政治課的區別應該是”時,同學們的選擇選擇比較均衡,有30.8%的同學選擇了“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理解”,“教師的人格魅力”排在次席。如表5所示,可以從同學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上找到教學改革的著重點。在回答“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時,83.5%選項中有“增強趣味性”,52.4%選擇“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51.8%選擇了“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講授多結合實際”,還有50.1%提到了“多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總結以上的調查,得出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重點應該是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的改革,選擇有效的途徑,增加學生的課堂趣味性,注重教師的培訓,同時應該特別注意理論聯系實際。
表5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2.關于教師
在回答“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的多項選擇題時,同學中選擇最多的是“理論聯系實際”,其次是“社會人文知識的傳授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如表3所示)。在回答“有些教師講課學生不愛聽,你認為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時,57.8%的同學集中于選擇了“教學方法陳舊,落后、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說明了需要對一些教師進行進修或培訓,適當地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表3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響應
數量(人)百分比(%)
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和深刻性2369.9
理論聯系實際69228.9
語言的幽默47719.9
內容的有趣好玩39516.5
社會人文知識的傳授和人文精神的培養59324.8
總計2 393100.0
為了便于比較分析,本文集中將以下四個問題對比分析,四個問題分別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你心目中的印象”,“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水平”,“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敬業精神”,“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師德水準”。將四個問題對比分析,是因為這四個問題都是調查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尺度,對比分析可以發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薄弱項。對于這四個問題,一般及以上的累計百分比都在90%以上,說明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整體評價還是比較認同的,但是這其中的數據又有些差別,后三個問題都是“比較好”的選項最多,但是第一個問題選“一般”的最多,這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印象分在這四個之中還是欠缺的,因而可以著力解決教師第一堂課的印象分。
3.關于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回答“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手段”時,選擇最多的學生為“一般”,比率為40.9%。同時,在回答“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時,40.2%學生回答“能勝任”,46.6%學生回答“有待提高”,這說明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有待提高的。為了探究學生喜好的教學手段,在“你最喜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手段是”多項選擇中,學生選擇最多的兩個選項是“播放影片”和“案例教學”(如表4所示)。對于播放影片,這個應該很好理解,應該重視的是案例教學,這個選項學生選擇較多,說明案例教學能夠讓學生們很好地融入并理解知識,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應探究多樣的教學方式,尋求學生喜好的教學方式并注重教學效果。在回答“你最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是”時,選擇最多的是“案例式”,比率為43.6%,次之是“互動式”,比率為33.5%。
表4你最喜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手段是
教學改革一直追求理論聯系實際,但是具體的形式上多樣化,而且效果不一,有的在教學實際執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難,現在的課程社會實踐形式包括參觀考察、社會調查、聽報告、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等,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學生們對這些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形式偏好有所不同,選擇最多的是“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比率占到35.0%,其他依次是“參加考察”、“社會調查”、“聽報告”。根據學生意愿,課程設計上可以結合社會和學校的各種志愿組織多進行此類活動。
在現實教學過程中,不同教師的教學形式也不一樣,有的照本宣科,多講些和考試有關的內容;有的在本教材基礎上有所取舍和補充;有的講要點在書內,舉例在書外 ;還有的采用專題教學。對于這些,學生們比較偏好“在本教材基礎上有所取舍及補充”和“講要點在書內,舉例在書外”,比率分別是34.2%和39.7%。這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講授內容的同時,注意講授課本的要點,同時不要拘泥于課本,講授的知識有適當的擴展。
由于學校學生較多,同時授課教師的任務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執行大班授課,甚至300多人的課堂。但是這種情況授課效果往往不同小班授課,學生們也有自己的喜好,為了調查學生的喜好,問卷設計了“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人數應在多少人”的題目。最終的調查情況表明,選擇最多的還是50—100人,占36.2%,選擇150人的比率最少,占8.2%,選擇50人以下、100—150人和無所謂的分別占20.1%、19.1%和16.4%。所以在實際的課程人數設置上,應該偏向小班授課,盡量避免大班授課,大班授課學生聽課質量受影響,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也不夠。但是受師資不足以及教室資源限制的影響,在實際教學安排中應該努力解決。
有的高校文理科生不均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中,文理科生的教學效果往往有差異,另外,文理科生本身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科目的學習能力就不一樣,畢竟思想政治理論課科目基本是文科科目。為了探究是否應該按高中所學文科、理科分開上課,調查結果可以通過文理科交叉分析,得出數據如表8所示,結果數據有明顯差異,結果就是文科選擇最多的是“不應該分開上課”,比率為46%;理科生選擇最多的是“應該分開”。分析這種差異,應該考慮到文理科生一起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候,理科生接受知識能力應該更差,課程進度跟進要難一些,因而大多數理科生還是認為要文理分開上,這個數據可以作為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依據。
表7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應該
按高中所學文科、理科分開上課
4.關于考試
需要說明的是,調查期間所進行的考試形式基本是期末的閉卷考試,所以調查數據是對于閉卷考試的。在回答“你認為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形式與成績評定”時,選擇最多的是“比較合理和公平”,比率為58.7%。需要重視的是還有大約22.7%的學生選擇了“不合理、不公平”。對于“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形式與成績評定”,選擇最多是“考試形式單一,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比率為46.7%。還有32.0%的學生選擇“考試形式單一 ,但能基本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調查結果說明基于單一的閉卷考試形式學生認同率比較低,今后考核設置上應該一方面追求多樣的考試形式,另一方面考核形式要盡量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考試形式的選擇上,選擇最多的是“開卷考試”,比率為47.7%;次之是“提交論文”,比率為23.7%,可以理解學生選擇這兩項的原因多出于這樣考試壓力小。但是,在真正執行過程中,如何實現考核的公平和有效地檢驗知識掌握能力,需要更加謹慎地推進。
各種不同的考核形式有不同的特點,閉卷考試比較容易掌控,而且是傳統的非常成熟的考核方式;開卷考試可以讓學生不用死記硬背,同時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提交論文可以讓學生能夠用嚴謹的論述體系,通過搜集相關知識,展現某方面知識的運用能力,缺點是由于網絡資源眾多,考核的公平性比較難掌控,存在抄襲和代筆的情況;根據課堂給分可以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但是不同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不好考核。學生們眼里這些考核方式也有明顯的差異,通過交叉分析得到的分析數據如表9,通過選項最多的簡單分析可以發現,閉卷考試最能體現成績真實、公平,開卷考試不用死記硬背,提交論文也不用死記硬背,根據課堂表現給分和多種形式結合起來特點都容易得高分。
5.關于你(學生)
學生的課堂表現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通過調查“你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表現”的多項選擇可以得知,學生的課堂表現還是偏低的,學生中78.2%都提到了“教師講的有趣就聽,沒趣就不聽”,33%提到“做其他功課”,27.5%提到“出勤是為了應付點名”,15.5%提到“睡覺或看小說”,只有15.2%提到“認真聽或做好筆記”,學生聽課效果整體堪憂。在回答“你最想從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學到”時,選擇最多的是“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令人意外的是選擇最少的竟然是“馬克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結合前面所有的調查數據,不得不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改革迫在眉睫,應該從全方位多角度實現課程的成功改革,同時應該注重和考慮調查數據體現出的學生們偏好。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思考
在調查中,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興趣低,其大部分源于教學方式,特別是課堂的教學。教學方式上,應該更多的以“人本思想”,每個學生是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課堂上可以多采用話題辯論和研討的形式,引發學生們思考,教師即時點撥,將學習問題升華到一定的高度。多關心學生們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將這些成長和現實問題結合課堂理論進行討論,心交心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會理性思考。 教學的實踐證明,學生更容易接受像朋友之間心交心的傳授知識,而不是凌駕一定高度的“教導”。
對于教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是一種信仰教育,這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作為馬克思主義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定的信仰者,很難想象自身對馬克思主義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的教師,能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1]。學生對于教師所講課程不喜愛,其本質是教師欠缺與學生溝通的橋梁,也缺乏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所以要求教師一方面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另一方面要學會關注和理解學生的主觀世界,引導和提升學生們原有的價值體系,這樣才能解決學生們信與不信的問題。在講授過程中,理性地闡述西方社會思潮的本質、特征及其背后的意識形態力量,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人的全面發展等理論的深刻分析,提高學生自身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是解決當今西方思潮挑戰的有效路徑。
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一環,對于實踐教學,首先應該有個界定,“只要教學形式或教學內容實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確實提高了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就可以認定為實踐教學”[2]。但是一般高校無論課程設置還是教師教學,實踐教學比較欠缺,一方面課程時間緊張,另一方面教師的精力上也比較難應付。所以訓練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形式上并不重要,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經常會面對利用所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去理解和使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是采用論文的形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己的實際生活,這可以實現節約精力同時達到教學效果的目的。另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多采取真實典型的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案例的選擇要典型,引導學生從背景、主題思想、啟示等方面有條理地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們進行討論分析,或開展小組討論、辯論等形式,這樣就容易使書本知識更貼近實際,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考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中之重,為什么將其擺到如此高的地位,是因為學生們基本將考分作為他們的主要學習目的,所以考核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就顯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面臨兩大任務:第一個任務就是真實反映課程所授知識,考核內容上不能偏離講授內容。第二個任務就是公平合理考察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要有一定的區分度。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已經有了較大進步,這主要體現在以前的卷面考試用機考代替,避免了出題的不合理以及較大程度實現考核的公平,平時成績由平時課堂成績和綜合平時成績出勤率、平時作業考核、平時測驗考核及課堂討論,平時課堂成績主要考核出勤率和作業,綜合平時成績是18周隨堂考試,但是從具體的實踐來看,有一些問題需要改進。組成,機考的時間是否應該考慮適當縮短或題量上擴大,這主要避免監考過程中比較難掌握的學生之間商討的作弊行為。以社會化考試為例,四六級考試和證券資格證考試,大多數考生時間剛夠用,是有效避免作弊的一個策略,因為答題慢也是掌握知識熟練程度不夠的體現。平時成績上,課堂出勤率的考核必不可少,但是像此文中實踐教學部分所說,有必要增加實踐論文的考核,一方面使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學術思想、方法和規范,在實行的過程中,抄襲率的檢測和防止代筆十分必要。平時作業紙質版不容易保存,而且給教師帶來諸多不便,利用網絡課堂設計問答或小測試可以避免這些不便,也容易監控學生們上交情況。綜合起來,一門課的總體成績由出勤率、平時作業、實踐論文、機考這四部分構成,既綜合考察了學生知識掌握能力,通過合理的運用也可以提高考核的公平性,考核項目增多,教師的工作量自然增多,研究生助教的配備必不可缺。當然,其他的一些考核方式也可以考慮。參考文獻:
[1]曾杰. 信仰教育維度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J].教育評論, 2013, (6): 90-92.
[2]豆艷榮.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 2011, (10): 68-72.
[3]苑申成. 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評論, 2009, (2): 87-89.
[4]莫岳云.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 2008, (18): 40-41.
[5]王建光. 西方社會思潮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影響及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 2007, (24): 22-24.
(責任編輯:韓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