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百軍
〔摘要〕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續努力和奮斗。中國夢與當代大學生是一種使命與擔當的關系,二者之間存在緊密而又深刻的聯系,當代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為此,高校應當積極創新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構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載體,當代大學生更當奮發有為,從自身努力做起,不負時代的重托。
〔關鍵詞〕中國夢;當代大學生;責任擔當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096(2015)03-0084-05
夢想是激勵人們為著共同目標不懈奮進的精神動力。一個有夢的個體,打造的是明亮鮮活的人生;一個有夢的民族,傳承的是發展進取的精神;一個有夢的國家,孕育的是民富國強的未來。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中首次提出中國夢。習近平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底夢想,更是當代大學生的價值理想。
一、關于中國夢的科學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中國夢,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詳細闡述中國夢,強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1.中國夢是審慎思考的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1\]在中華民族歷經苦難、艱辛崛起、走向復興的歷史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揭示了“三個辯證統一”。一是對中國發展路徑認知的“辯證統一”。在中國發展歷史中,曾經探索過多種主義和主張,也曾試行過多種道路和方式,但都以失敗告終。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當代中國既不同于世界上老牌社會主義國家,也不同于建國初期剛剛起步的新中國,而是帶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尤為需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二是對國際形勢研判的“辯證統一”。當今世界,各國的開放更加宏闊,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既有互惠互利的有利局面,也有相互打壓的不利因素,如何在世界多極化中站穩腳跟,尤為需要用中國夢來鼓舞中國精神。三是對中國所處發展階段認知的“辯證統一”。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實現中國夢的有利條件正在漸趨形成,但這樣那樣的困難帶來的挑戰不容忽視,尤為需要用中國夢來凝聚中國力量。
2.中國夢是近在咫尺的夢
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重申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第一個一百年是指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第二個一百年是指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自2010年起,中國GDP達到59 847億美元,而同年日本GDP為54 885億美元,中國GDP歷史上第一次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從GDP總量來看,1952年,中國GDP是美國的8.5%;2012年,中國GDP是美國的52.5%,六十年里,美國GDP增加了43.8倍,而中國增加了269.7倍。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于2012年11月10日發布的《展望2060:遠期增長的全球視野》中提出:中國可能最早會在2016年就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當然是令人振奮的觀點,但我們要看到實現中國夢近在咫尺的同時,也應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重道遠。
“兩個一百年”和“中國夢”相輔相成。兩者在實踐目標上明晰了夢想與現實的關系,中國夢為13億中國人描繪的是美好的明天,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離我們很近,從某種意義上則可說是現實;兩者在時空跨度上貫通了遠景與近景的關系,遠景中國夢是我們黨九十多年奮斗歷程的現實接續,承載了我們美好的希冀和追求,而近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則為13億中國人民勾勒出遠景中國夢的美好藍圖;兩者在實踐范疇上達成了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中國夢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表現形式,著重體現的是一種理想目標、精神追求,“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中國夢的具體內容。不論是遠景的中國夢,還是近景的中國夢,都揭示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用不懈的努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振奮的現實目標,也正在接近一個又一個值得期待的發展目標。
3.中國夢是三位一體的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因此,中國夢是涵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三位一體的夢。
國家富強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實現國家富強,中華民族才有實力和底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實現國家富強,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人民幸福才能從根本意義上得到實現,才能構筑起世界一流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實現中國夢才有堅實的基礎。民族振興是實現中國夢的目標追求,民族振興以國家富強為依托,以人民幸福為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領導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奮斗和探索實踐,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正朝向民族復興的歷史正途扎實前進。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宗旨要義,中國是所有中國人的中國,每個中國人都有追求幸福和夢想成真的權利,中國的發展應是所有群體和個人共同享有實現個人發展和價值實現的權利,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不能以犧牲人民幸福為代價,只有實現了人民幸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
在中華民族實現歷史性騰飛的今天,每個人應該自覺將個人追求融入到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宏偉目標之中,凝心聚力,這不僅為實現中國夢匯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更能為每個個體個人價值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中國夢與當代大學生存在緊密而又深刻的聯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夢。中國夢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個人和國家、民族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把每個人的具體利益和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2\];“廣大青年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中國夢是一種精神,用堅定不移的信念鼓舞和振奮著青年學生,使他們愿意扛起使命,拿出擔當,為夢想和未來不懈打拼;中國夢是一種力量,將青年學生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使他們能夠心念祖國、胸懷人民,樂于奉獻自己的知識與財富,守護國之未來。總之,中國夢的實現需要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堅實基礎。
1.實現中國夢需要當代大學生的認同和參與
實現中國夢需要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認同和政治認同。只有深入系統地了解中國夢,才能產生價值認同。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思想開放,創造力強,想象力豐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大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源源不斷的接續力量。然而,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伴隨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廣度前所未有,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也勢必會對當代大學生產生影響。特別是西方的自由主義價值觀念,過多地強調個體價值和個體行為,抵觸集體觀念,甚至妨礙當代大學生對于實現社會價值的追求。在魚目混珠的社會思潮中,一些大學生難免會偏離正確的價值觀念,以至于動搖理想信念。
實現中國夢需要當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大學生是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未來和希望,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離不開當代大學生積極參與。當代大學生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建立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浪潮中,真正把國家、民族的未來與自己聯系在一起,把實現中國夢當作是自己一件光榮而偉大的使命。
用中國夢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不僅讓大學生明白個人夢與國家夢的關系,更要讓他們明白它的實現與當代大學生的關系。因為當一項任務的完成離不開自己時,一個人就會產生被需要的心理,這時候心中就會產生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就會把這件事真正放在心上,并努力去完成它。必須讓學生充分理解習總書記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才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2.當代大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
黨中央向青年大學生發出了深情召喚,國家的振興偉業需要青年大學生,青年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應當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歷史賦予的時代使命,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貢獻自身的青春和才智。
近代以來,中國經歷了無數的動蕩與曲折,中國共產黨領導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奮斗和探索實踐,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上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全黨同志必須清醒認識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需要繼續奮斗十幾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還需要繼續奮斗幾十年,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則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3\]。因此,實現中國夢是一項長期的偉大的奮斗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不斷的努力奮斗。一代又一代青年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是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
將中國夢內化為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與使命擔當,至少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引導大學生對中國夢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判斷。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在對歷史、現實、過去、未來等多種因素辯證認知的基礎上所做的科學論斷。這一夢想承載著幾代共產黨人對理想的艱辛探索,寄托著億萬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許,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大學生作為推動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理所當然是中國夢的最大受益者。二是深化大學生在實現中國夢中的角色擔當。中國在校大學生超過2 500萬人,這個群體中孕育著未來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當家人”,他們對中國經濟夢、社會夢、教育夢等“全領域夢”的實現,具有強烈的話語權。因此,要在教育理念中,植入對大學生的“角色意識”教育,使他們懂得中國的未來就扛在他們的肩上,實現中國夢他們責無旁貸。三是幫助大學生找到實現中國夢的途徑。在某些大學生看來,中國夢是國家的夢,似乎遙不可及。其實不然,因為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夢,在這個夢里既有國家富強的“大夢”,又有人生幸福的“小夢”,當代大學生只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自己的夢想打拼,就是為國家夢助力。高校教育的價值就在于引領學生將個人夢與國家夢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個人的努力奮斗,為國家夢的實現筑牢根基。
“一個時代的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大學生有理想信念、有責任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生生不息的強大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能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重要講話中就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近代以來,中國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深諳“青年即未來”的道理。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要始終與青年同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筑牢實現中國夢的思想根基。應當看到,中國大學生群體是積極向上的,充滿正能量的,也是能擔大任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不強、集體意識淡薄、艱苦奮斗精神缺乏等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和解決\[4\]。當代大學生只有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才能使個人夢愈加豐滿,才能在追求自我價值中實現社會價值,才能在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有所擔當、有所貢獻。
三、培養實現中國夢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1\]當代大學生是未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主力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時代所提出的要求,當代大學生要堅定信念,自覺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充分理解中國夢的內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1.積極創新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突出大學生黨員的示范作用。大學生黨員是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對普通學生具有重要的榜樣和示范作用。抓好大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對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導向作用。目前,在青年學生中自然地存在著一種“黨員效應”,那就是看黨員的示范力、影響力和感召力。如果是正效應,那么會帶動和影響普通學生追求卓越和進步的心理。反之,若是負效應,則不僅會破壞大學生黨員在普通學生中的形象,而且會給整個青年學生群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要抓好大學生黨員的黨員意識和黨性修養教育,以同齡人的導向作用影響和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基本素質,用大學生黨員對中國夢的堅守帶動更多的青年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學習、修煉人生、砥礪品格。
二是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在當代,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靠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來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目標和價值體系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它所提出的目標體系,在價值選擇上兼顧了國家、社會、個人的三重利益。由此可見,它能夠承擔起支撐中國道路、塑造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使命,完全能夠引領和助推中國夢的實現。高校作為文化傳承創新的園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對共產主義信仰的不猶豫不含糊不動搖,是黨和國家的希望所在。要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要在學生中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切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大學生、教育大學生,將中國夢的種子根植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三是突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導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一支包含輔導員、班主任導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黨務工作者的綜合體系架構。他們是高校中與學生接觸最多、了解最深入的教師主體。打造一支對中國夢無比堅信、事業上充滿奮斗激情、能力上優于普通教師、感情上貼近大學生群體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全面推進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依托。高校要從抓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思想覺悟建設入手,培養他們熱愛思想政治教育的事業心和真心愛護學生的大愛心;要從崗位責任制確立入手,對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進行業務知識培養,使他們成為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要從研究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行為特征出發,真正走進青年學生的心里,使他們從被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到自覺提升思想意識。發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在培植中國夢中的引領作用,使他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培植和正確傳導中國夢。
2.積極構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載體
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發揮環境育人的特殊效能。校園文化是影響大學生黨員核心價值觀形成的主要因素。要通過暢通渠道、搭建載體,開展針對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要通過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營造大學生黨員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軟環境;要通過發揮校園規章制度的約束作用、校訓精神的引領作用,來規范和凝聚大學生黨員,進而實現大學生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的全面提升。
以傳統文化教育為載體,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在增強大學生文化認同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導向性作用。筆者認為應將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學科,列為大學教育的必修課程。這樣青年學生可以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從知識廣度和歷史縱深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燦爛,從而加深對中國夢的認知和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意識。“人的一生都經歷著復雜的社會化過程,所謂社會化就是指個人通過學習知識和技能、學習各種社會規范,從而發展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取得社會成員的資格,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大學生的成長也是一個逐漸社會化的過程,同樣離不開社會規范的有效約束和正確價值觀的科學引導。要在學生在讀期間,安排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能有機會走近社會上的道德楷模,以現實人物的平凡故事來引領青年學生樹立大愛觀念和家國情懷。
3.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奮發有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5\]大學生成長成才,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關鍵在于自身的不斷進取和積極努力。大學生在不斷學習進步中,應當著重圍繞以下四個方面提升自己:
一是要精通技能。這里的技能是指具體意義上的扎實的專業知識,有過硬的本領和技術,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有專業技術上的競爭優勢。大學時代是大學生從學習階段到工作階段的黃金過渡時段,它與小學、中學階段截然不同,大學生可以充分自主地、獨立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朝向目標邁進。當代大學生要充分利用大學期間的學習時間,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專業技術本領,為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
二是要培養能力。這里的能力是指抽象意義上的過硬的職業素養,有良好的溝通協調和組織能力,有敏銳的洞察力,有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和魄力,有迅速掌握專業技能的學習能力。當代大學生要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每一個崗位上都能表現出優秀的自身素質。
三是要增強修養。這里的修養是指相對于個體而言由外界向內心沉淀的一個過程。當代大學生要在學習技能、培養能力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從成功中積攢經驗,從失敗里汲取教訓。正是在不斷的實踐和創新中,打造自身的意志,磨礪自身的品格,培養自己經得起挫折和風浪,內心平和而又淡定的內在修養,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發展境遇都能展現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四是要凝練氣質。這里的氣質是指相對于個體而言由內心向外界散發的一個過程。氣質是一種抽象的有關于個人形象和風范的詞語表達,是無法具象的令人欣賞和折服的個人魅力的外在顯露。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之后,既有精湛的技術本領,又有優秀的素質能力,還有高尚的自我修養,必定也就具備了超凡的氣質,沉穩而又內斂,優雅而又寬宏。良好的外在氣質會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們,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正能量。
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當代大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青年強則夢想近。當代大學生必須勇敢地肩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將知識、熱情與活力奉獻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扛起責任與擔當,為實現中國夢接續奮斗。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9,49.
[2]http://news.hexun.com/2013-05-27/154555819.html.
[3]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30505/Articel06002MT.htm.
[4]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6]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2/1109/c241220-19534625.html.
[2]寸木.中國夢人民夢[N].人民日報,2013-05-15.
[3]黨的十七大報告[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11.htm.
[8]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104/c40531-23427109.html.
[4]楊江帆.引導大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N].福建日報,2013-11-04.
[5]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有關回信匯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3.
(責任編輯:蘭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