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
任何人追求幸福,包括追求財富,本身無可厚非,但前提必須是遵紀守法。如果背離了這一人間正道,已經得到的所謂幸福也隨時會像膨脹的肥皂泡一樣破滅。
對于擁有不同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人來說,對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注定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影響下的現代家庭來說,最基本的幸福感受和痛苦感受是大同小異的。
從一些典型案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因幸福觀出現問題而給家庭帶來的無盡災難,也可以從中領悟到最現實、最基本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孝道,是中華民族倫理觀念中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也是家庭幸福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對于孝道,許多貪官往往在意表面而忽略實質。
在齊齊哈爾市委原常委、秘書長鄧曉軍接受組織調查期間,筆者和他有過一次深談。他說,自己的人生座右銘就是五個字:忠、孝、仁、義、廉,然后按照每個字的含義詳細解釋了自己這些年是如何愛崗敬業、孝敬雙親、仁愛善良、為人仗義的,只是在說到“廉”的時候才陷入語塞。我問他:“你好好想一想,在此時此地,且不說廉字,忠、孝、仁、義四個字你真的做到了嗎?”他愣了一下,沉思片刻后黯然回答:“沒有。其實,我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更不廉。要是真做到了,我哪會來到這地方啊!”交談中,他提出一個請求——判刑后最好能讓他在齊齊哈爾附近的監獄服刑,以方便80多歲的老母前來探監。
和鄧曉軍一樣,許多看似對父母極盡孝道的腐敗官員,皆因無視或違背父母的教誨和叮嚀,才引發一系列家庭悲劇。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因貪污受賄被處以極刑的副省級貪官——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其家庭悲劇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出身農家的胡長清經常對朋友和部下自豪地夸耀:“我是個十足的孝子。”從表面上看,這話不假。他參加工作后一直對父母在生活上盡心盡意、關懷備至。胡長清落馬后,因家人不敢據實相告,老母親常常念叨:“幺兒總不回來,怎么連個電話也沒有呢?”為了安慰老人,全家人想盡辦法編謊話敷衍。直到胡長清被執行死刑那天,為了讓96歲的母親見上日思夜想的幺兒最后一面,胡長清的姐姐不得不讓老人收看了當晚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當老人看到兒子被四個武警押著的畫面時,不禁五雷轟頂,哭著問女婿:“到底犯了哪門子法啊?要坐幾年的牢啊……”
淚眼蒙眬的女婿抓著岳母的手,繼續編著謊話:“他打官司輸了,至少要坐五年牢……”
老人禁不住嚎啕大哭。1998年4月,在兒子擔任副省長之后回家探望時,老人把一枚珍藏多年的戒指戴在他手上,囑咐道:“讓它保佑你,歲歲平安;讓它提醒你,不要忘了本,千萬不要犯錯誤啊!”她萬萬沒想到,給全家帶來無上榮耀的幺兒竟會落到這步田地。痛苦不堪的老人把頭重重地撞向墻壁,當即暈了過去。被搶救過來后,老人精神恍惚,整天端詳著兒子的一沓照片,邊哭邊回憶往事……
胡長清的岳父孫竹佰是個樸實的農民。胡長清在任期間,無論工作多忙,前去探望岳父母時必定在家里住一夜,被岳父母視為“賢婿”。 1999年11月,孫竹佰老人從電視新聞中得知,胡長清因大搞權錢交易、生活腐化墮落而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并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無論如何不敢相信這個事實。老人天真地想,女婿雖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了,但只要認罪服法,出來之后還可以回家種田。他不僅自己天天早晚燒兩次香,而且要求兒子、兒媳和三個女兒、女婿也天天燒香,祈求菩薩保佑。2000年3月8日晚,當他從《新聞聯播》中看到胡長清于當日上午被執行死刑的消息時,當即熱血上涌,一頭栽倒。當天半夜,87歲的孫竹佰帶著極度的絕望離開人世。
羅氏《訓世編》中有言:“孝子事親,不可使吾親生冷淡心,不可使吾親生煩惱心,不可使吾親生驚怖心,不可使吾親生愁悶心,不可使吾親生愧恨心。”從傳統孝道的角度看,這是身為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而那些以“孝子”自居或被人視為“孝子”的落馬貪官,哪個不是讓父母受盡了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愧恨心的折磨?
一個令人感慨的現象是,綜觀近年來的諸多腐敗案例,貪官配偶、子女直接涉案的占絕大多數,卻鮮有其父母介入其中的,而且很多官員的父母都一再叮囑兒女要認真做事、廉潔做官。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所唱的那樣:“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圖個平平安安。”
夫妻之間恩愛、兄弟姐妹友愛,是中國人家庭幸福的基本愿望。和諧的夫妻關系,溫馨的手足情誼,可以說是所有家庭的共同追求。值得深思的是,近些年的落馬官員中,“貪腐夫妻檔”“貪腐親兄弟”現象屢見不鮮。
重慶市銅梁縣委原書記馬平曾經是一個廉潔自律的干部,但他的妻子沈建萍對此卻不以為然,認為“有權不使,過期作廢”。見丈夫在利誘面前謹小慎微,身為檢察官的妻子竟苦口婆心地“勸說”“開導”。
一次,馬平參加母校校慶,結果他這個當縣官的畢業生沒有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備受矚目的是一個做生意很成功、對母校貢獻大的富翁,讓他感到很失落。妻子瞅準時機,采用“激將法”啟發他:“我覺得你的同學說得對,你就是太傻了。”
馬平當然不服氣:“我傻呀?錢是好東西我不知道?但那些容易出事的錢我能動、我敢動嗎?”
妻子順水推舟:“你真的就是傻。我是干什么的?貪官是鼠,我們檢察官就是貓。你要明白,以抓老鼠為業的貓現在是你老婆啊!有我在,你還怕不能知己知彼?”
在沈建萍的“點撥”推動下,馬平的思想防線不斷后移,并逐漸“開竅”,之后對于權錢交易泰然處之。結果,一人貪,全家蔫,夫妻雙雙入牢監。2007年2月,重慶市第一中級法院以受賄罪判處馬平13年有期徒刑,判處沈建萍5年有期徒刑,并追繳夫妻二人受賄所得200多萬元。
類似馬平夫婦的悲劇,在各級干部中都曾上演。更為典型的是今年2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受賄罪立案偵查并采取強制措施的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
蘇榮在案發后承認,在擔任江西省委書記期間,“正常的同志關系完全變成了商品交換關系。我家成了‘權錢交易所,我就是‘所長,老婆是‘收款員”。
作為“收款員”,蘇榮的妻子于麗芳在家說話很好使。于是,江西的一些干部就想方設法尋機巴結。一次,于麗芳做手術后在深圳療養,不少廳級干部聽說后專程前去探望,并送上紅包。
因為是江西“第一夫人”,于麗芳在外很是風光。她不但讓蘇榮安排通過她請托的干部,還依仗蘇榮的影響,直接給一些省市領導打招呼提拔干部,對辦事不得力的,進而向蘇榮施加壓力。一次,于麗芳在收受某官員的錢后,讓蘇榮抓緊對其提拔使用。因蘇榮答應后并未能如其所愿,于麗芳就大吵大鬧,逼得蘇榮只好告饒:“我已經盡力了,別再鬧了。”
對那些他不認可的干部,蘇榮有句口頭禪:“我叫紀委查你!”正是他的這種做派,給了家屬和身邊人以底氣。因為于麗芳頻繁插手土地出讓、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經常往來于江西各地,結交各色人等,許多干部、商人競相奉迎。有干部坦言:“即使自己不想再提拔了,也不想因為得罪于麗芳等人出事。”
蘇榮所收賄賂大部分發生在2011年換屆前后。此間,于麗芳向不少商人、干部吹風:“老蘇快沒權了,需要幫忙早點兒說。”在“抓緊機會撈”的心態下,上至省級干部下至縣級干部,誰送都收;巨額現金、名貴字畫、高檔瓷器,送啥都要。目前,蘇榮家庭及家族成員已有13人涉案。
在眾多腐敗案件中,官員的貪腐動機往往是為了孩子。他們大多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一句傳統治家格言:“授子女以錢財,僅供一時之需;傳后代以德才,方可終生受益。”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原副局長王天輝就是一個典型。
王天輝幾個兄弟中,就他家生了個男孩。這孩子從小被捧為掌上明珠,嬌生慣養。偶有好心的親朋勸告“這孩子得管管,這么慣可不行啊”,王天輝的妻子李某聽了要么不以為然,要么面露不悅。時間一長,也就沒人多管閑事了。
2005年高考,王天輝的兒子未能如愿,后來去了北京。
和許多做父母的心情一樣,王天輝夫婦總想給孩子打下堅實點兒的家底,但靠兩個人的工資收入肯定不行。于是,王天輝在擔任圖強林業局局長之后,利用在消防設備采購、工程招標、人事安排、木材發運、綠化項目等方面的決策權,從中謀取私利。用他的話說:“不知不覺中,我的欲望越來越大,私欲驅使下的工作目的也越來越明確。”但凡有人相求,他就來者不拒。王天輝的妻子更是主動給丈夫“攬事兒”,收了誰的好處就向王天輝通報,以便丈夫利用職權投桃報李。
在北京的兒子想買房,兩口子先后買了兩套——一套200多平方米的住宅,一套與人合買、產權各半的好幾百平方米門市房。兒子要買車,兩口子就給買了一臺奧迪轎車。后來,兒子嫌這臺車“沒檔次”,兩口子又按兒子的要求買了一臺一百多萬元的保時捷卡宴吉普。有了住房和豪車,兒子生活得更加“瀟灑”。2007年,兒子與同居女友發生激烈沖突后提出分手。因為女方提出20萬元的“青春損失費”要求,兒子擺不平了。女方根據自己掌握的王家財產情況,向北京有關部門進行了實名舉報。
至2008年案發時,王天輝的家庭財產達1500多萬元。2010年3月,王天輝因犯有受賄罪、貪污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
許多知情人感嘆:“慣孩子沒沿,坑老子沒完。”其實,慣孩子也是同樣在坑孩子。正如古人所說的一句話:“財也大,產也大,后代子孫禍也大;借問此理是若何?兒孫錢多膽也大,天般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
曾被稱為“武漢第一貪”的正廳級干部——湖北省武漢市城建委原主任張克孝,就吞下了縱子的惡果。
在張克孝的家庭生活中,除了對小他7歲的美貌妻子言聽計從外,他最大的心病就是兒子張濤。因為兒子從小就不讓人省心,于是,張克孝在兒子13歲時通過托關系把他弄到部隊當了“小兵”。兒子21歲復原后,張克孝給他安排了一個不錯的工作,但張濤只上一年班就辭職了。此后整日游手好閑,吃喝嫖賭,不務正業。
張克孝在案發后交代:“一旦清閑下來我就想,兒子已經30歲了卻一事無成,今后怎么辦?所以,我就想為他創造一些客觀條件。”當兒子在外面大包大攬后替別人請托時,他從不拒絕;特別是兒子告訴他,每次幫忙都會有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好處時,他更是痛快答應,積極辦理。
面對得來輕松的巨款,張濤花起來簡直就不眨眼——買了一輛凌志轎車、一輛奔馳轎車。他喜歡賭博,最多一次輸十多萬元;他喜歡排場,走到哪兒都是前呼后擁一幫馬仔。三百多萬元很快就被他花個精光。
2002年3月,因犯有受賄罪、玩忽職守罪,數罪并罰,張克孝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與此同時,張濤因犯有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父子雙獲重刑,妻子涉案外逃,一個完整的三口之家就這么毀了。百感交集的張克孝在獄中寫下這樣一首詩:“每逢佳節倍思親,思親想親悔更深。教子無方遺憾事,尊其不當種禍根。臨淵履冰常自勵,居功武斷漸脫群。身退顧念子女后,一生教訓誰重溫?”
民族英雄林則徐有一段治家教子名言:“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引人深思的是,在當今的官員家庭中,有多少人能深解其意、牢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