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宗超
2014年10月15日,黑龍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制定了《黑龍江省區域醫療機構聯合體建設試點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開啟了我省“醫聯體”服務模式探索的新階段。
“醫聯體”這一新的醫療形式究竟如何,能為廣大患者帶來哪些實惠?日前,就讀者普遍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趙忠厚,為大家答疑解惑。
本刊記者:您好,趙主任。對于《意見》中提出的“醫聯體”這個新概念,很多人還比較陌生。為什么要設置這樣的組織形式?
趙忠厚:“醫聯體”是對區域醫療機構聯合體的一個簡稱。直白一點兒說,就是在同一個區域內,不同類型、層級的醫療機構之間進行合作的一種組織形式。目前,我省正在推進“醫聯體”建設,主要是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群眾認可度低,無法實現基層首診這一實際問題,意在通過“醫聯體”內人員互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促進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的提升,推動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從而有效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衛生資源閑置等問題,方便患者就醫、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本刊記者:目前我省的“醫聯體”可以覆蓋到哪些區域?農村地區也包括在內嗎?
趙忠厚:在實施“醫聯體”建設之初,以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七臺河四座城市為試點,通過讓大醫院的專家走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導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首診。現在,我省其余九個中等城市也在陸續啟動城區“醫聯體”建設工作。目前的“醫聯體”僅限于大醫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針對的人群主要是城市社區居民。在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之后,將逐步推進農村地區和城鄉之間的“醫聯體”建設,爭取到2017年形成覆蓋全省城鄉的立體化、網格化、多層次的醫療機構聯合格局。
本刊記者:您前面所說的“大醫院”都包括哪些醫院?
趙忠厚:主要是指二、三級醫院。例如,黑龍江省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大慶市人民醫院、七臺河市人民醫院、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等群眾認可度高、具有權威性的主流醫院。
本刊記者:在市區居住的市民大多有著相對便捷的醫療條件,尤其是哈爾濱市的市民,更是有著可以多重選擇的醫療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市民怎么會樂于選擇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呢?
趙忠厚:與省內其他地區相比,哈爾濱市的醫療資源的確很豐富,但是,看病過程并不輕松,因為大醫院常常人滿為患,掛號、交費、檢查各環節都需要長時間排隊,看一次病最少也得半天時間,而醫生診查的時間往往只有短短幾分鐘。另外,大醫院的收費標準高、報銷比例低,無論在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上都很不劃算。我省建設“醫聯體”的目的,是通過促進分級診療,把社區衛生機構就可以診治的患者留在社區,引導人們逐漸轉變無論大病小病都到大醫院就醫的觀念。
而且,隨著“醫聯體”建設的不斷完善,群眾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會更加實惠:一是大醫院的專家到社區醫療機構坐診,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免受在大醫院排隊等候之苦,可以更充分地與專家交流、溝通病情;二是通過落實醫療服務階梯定價和醫保階梯報銷政策,在社區醫療機構就醫的患者能夠享受到低價格費用和醫保高報銷比例的實惠;三是享有“醫聯體”內轉診“綠色通道”——對通過社區醫療機構轉診到大醫院的患者,優先安排診查和住院,相關病例資料會及時傳遞到接診醫院,實現治療過程的順暢對接。除了以上幾點,我們還將不斷加大相關政策的優惠力度,引導更多的患者到基層醫療機構首診。
本刊記者:大醫院選派到“醫聯體”出診的專家都是哪些醫療領域的?對選派的醫生有沒有什么標準?
趙忠厚:《意見》要求,大醫院須選派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治方面的臨床專家輪流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診。根據承擔的主要任務,選派的醫生應當符合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擅長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治,與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相匹配;二是患者認可度較高,能夠代表大醫院的診療水平;三是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能夠承擔對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的帶教任務。
本刊記者:專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輪流坐診,是否有明確的時間表?群眾如何知道某位專家的坐診時間?
趙忠厚:“醫聯體”內的大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會共同制定專家坐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時間表。時間表確定后,將由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電子屏幕、公告板、宣傳欄、通知單等多種方式,將哪位專家何時出診、擅長診治哪類疾病等信息及時告知社區居民,以便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專家診治。
本刊記者:如果患者選擇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但因為該處沒有相應的醫療設備,專家無法及時做出診斷怎么辦?
趙忠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承擔一般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療,慢性病康復和疑難、危重患者的轉診服務,并按照這一功能定位配備相應的檢查、檢驗設備,基本上能夠滿足實際需要。如果因為設備方面的原因專家無法做出診斷,則說明該病例已經超出了社區醫療機構的診療范圍,將按照“醫聯體”分級診療制度,通過“綠色通道”及時轉到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
本刊記者:“綠色通道”能給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的患者提供哪些服務?
趙忠厚:“綠色通道”是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上級大醫院之間建立的一條患者轉診的便捷途徑。通過這一途徑轉診到大醫院的患者,可以優先診療、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享受直接到大醫院就診無法得到的特殊待遇。下一步,我們還將通過完善醫保報銷政策和其他相關政策,進一步增加通過“綠色通道”轉診患者的特殊待遇,讓選擇在社區就醫的患者得到更多的“轉診特權”。
本刊記者:從患者心理的角度看,自下往上轉診還可以,反之,則容易心存抵觸,因為往往擔心下級醫院的醫療設備、藥物種類、服務能力都難以保證。
趙忠厚: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有各自的功能定位,下級醫院的醫療設備、藥品配備和醫療水平的確不如上級大醫院。但是,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高精尖的設備、高級藥品和高超的診療技術。相反,從目前情況看,我省有近90%的患者是縣級以下醫院就有能力診斷和治療的。如果將某一恢復期患者轉診到下級醫院,說明這級醫院的各方面條件能夠滿足患者現階段的治療需求。
本刊記者:有患者擔心,基層醫院出于對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可能會盡量阻攔患者轉診,只有在不能治療的情況下才會放行。面對這一疑慮,“醫聯體”如何讓患者轉診更為暢通呢?
趙忠厚:這種擔心當然可以理解,但確實沒有必要。2014年,為進一步規范雙向轉診,推動分級診療,省衛生計生委出臺了《黑龍江省分級診療指導意見》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分級診療制度工作細則(試行)》,要求各地按照國家和我省相關政策規定,以及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建立完善“醫聯體”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制度。下一步,我省還將根據國家指導性文件,研究制定常見病種出入院標準和轉診標準,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程序,規范醫療機構轉診行為,讓患者該轉的能轉走、該留的能留下。
本刊記者:我省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的是階梯報銷政策,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在大醫院的報銷比例。在“醫聯體”內轉診到大醫院就醫的患者,看病時是否可以享受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呢?
趙忠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行階梯報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引導患者首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推動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這一政策的核心是通過拉開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的報銷比例,引導患者盡可能在基層就醫;通過拉開轉診到大醫院患者和直接到大醫院患者之間的報銷比例,引導患者遵守轉診制度、履行轉診程序。患者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到大醫院后,要執行大醫院報銷政策,按標準降低報銷比例,這也有利于引導患者在病情穩定后及時轉回社區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治療。
本刊記者:謝謝趙主任的詳細解答。
趙忠厚:不必客氣。我們也希望借助貴刊的社會影響力,讓更多患者了解“醫聯體”建設的相關情況,引導患者正確就醫,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