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 潔
(新鄉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構建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體系
茹 潔
(新鄉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隨著改革開發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進城打工,于是產生了一個新的群體——農民工。農民工是人民群眾的組成部分,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隨著這個群體的不斷擴大,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凸出,這要求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完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本文主要探討了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的現狀及其重要性,并提出構建完善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的意見和建議。
農民工;社會保障;構建;體系
任何一個崇尚公平與正義的社會都會關注弱勢群體的民生問題,農民工作為弱勢群體廣泛分布在我國的各個行業之中,他們是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的城市發展及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奉獻。但由于市場經濟的自發性、盲目性以及滯后性等弊端,導致了社會分配不均,不能有效保證他們的基本權益。所以,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迫在眉睫,它不僅可以緩解社會的矛盾,而且能提升農民工的幸福感。
1.1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取得的成績
現階段,我國政府加大了對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的問題的支持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這些措施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06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的若干意見》著重強調要解決農民工工傷保險及大病醫療保險的問題。2003年國務院頒布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主要是為了幫助失業或遭遇重大變故的農民。2003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為農民工謀求了更大的福利。
1.2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
即使目前我國在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起步晚,社會保障體系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是農民工社會保障的兩個主要方面,但現階段,我國的農民工不享有失業保險的保障權,在失業期間他們很難得到當地政府或社會組織的幫助,最后不得不選擇回農村。農民工因其亦農亦工的雙重身份很難在城鎮與農村的醫療保險中達到平衡,同時農民工也不享有工傷保險保障權。
2.1構建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
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民生問題,構建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保障農民工同樣享有平等的社會保障權利,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構建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有益于增強農民工的城市歸屬感,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2.2構建社會保障體系是農民工的現實需求
農民離開農村變成城鎮居民,實質上就是轉移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三農問題”,但與此同時,其風險就轉變為失業、養老及醫療等方面的風險。由此看來,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順應時代的發展,也解決了農民工的現實問題。
2.3構建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加快城市化的發展
城市化的實質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增多,城市人口的增加包括農村人口流向以及轉入城市,后進入城市的人口也應有權享有同等的權利以及待遇水平。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加快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同時也有利于優化配置城鄉資源,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市化的進程。
3.1將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法制化
為切實保證農民工基本的生存權益及勞動權益,要將社會保障立法提上日程,在遵循憲法的前提下,制定一部關于農民工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在立法的過程中要充分聽取和反映廣大群眾的心聲。
3.2正確引導輿論,提高農民工教育水平
正確的輿論引導可以使人民在思想意識上充分認識農民工真正的社會角色,從而真正將農民工納入到社會保障的體系中。政府也應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教育經費,打破城市教育封閉的格局,增強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意識。
3.3政府應擴大農民工的就業機會
我國政府除對吸收農民工的企業給予政策性的鼓勵措施外,政府勞動部門還要增加對農民工的技術培訓,為農民工提供優先的服務、減免部分手續費,同時,政府要大力發展制造業、服務業等二三產業來增加就業崗位。
3.4企業應該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致力于企業內部及外部的和諧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在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單純的追求利益已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企業應積極承擔其相關的責任,完善農民工的工會組織,為農民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高職工的福利水平,及時為職工繳納五險一金。這不僅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也能為企業吸引更多的人才。
構建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穩定社會,并推動國民經濟全面發展。針對目前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出現的不足,應盡快采取完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立法、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等具體措施。構建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要用科學的方法謹慎地解決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1]侯小玲.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4.
[2]成志剛,羅帥.近十年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綜述[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108-113.
[3]楊立雄.“進城”,還是“回鄉”?——農民工社會保障政策的路徑選擇[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2):59-63.
[4]劉傳江,程建林.農民工社會保障的路徑選擇與制度創新[J].求是學刊,2008(1):55-59.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63
F249.21
A
1673-0194(2015)12-0220-01
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