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立永

繼2013、2014兩年連續對《證券法》進行修訂之后,2015年《證券法》的新調整可以算得上是重磅出擊。

在本次調整中,修訂草案共16章338條,其中新增122條,修改185條,刪除22條。當然,《證券法》的修改一定會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但是最直接影響市場的莫過于發行與重組這兩大環節了。
對于這兩大環節的界定《證券法》修訂草案分別在第二章和第五章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本期《英才》將用對比的方式為讀者呈現《證券法》修訂潛在影響最大之處。
先看修訂草案的第二章證券發行,在這一章節中,第二節股票發行注冊是現行法規中沒有的,在這一章節的第十九條直接定義了股票發行注冊的適用范圍:“公開發行股票并擬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應當依照本節規定注冊。公開發行股票且不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其注冊條件和程序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照本節的原則另行規定?!?/p>
緊接著第二十條就闡釋了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條件,下面通過將草案中的條款與現行條款對比,看一下對發行上市公司的要求都有哪些變化:
修訂草案
條件一 發行人具有符合法律規定的組織機構;
條件二 發行人最近三年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
條件三 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最近三年內沒有貪污、賄賂、侵占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記錄。
現行版本
條件一 ?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機構;
條件二 ?具有持續盈利能力,財務狀況良好;
條件三 ?最近三年財務會計文件無虛假記載,無其他重大違法行為;
條件四 ?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從這一對比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條件一是沒有什么變化的,條件三也如此,變化發生在條件二和條件四上。條件二中沒有了持續盈利的要求,草案中由于是注冊,所以根本就沒有了第四個條件。由此可見此次調整的力度之大,變革之深。
另外在草案中還出現了第二十三條這樣的陳述:“證券交易所出具同意審核意見的,應當將審核意見及發行人的注冊文件報送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自收到審核意見及注冊文件之日起十日內未提出異議的,注冊生效。

注冊生效不表明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對股票的投資價值或者投資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也不表明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對注冊文件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做出保證?!?/p>
這意味著以后證監會不再對上市公司的質量做背書,這樣具有專業投資技能的投資者將具有更大的舞臺,而很多盲目跟從的散戶將首先在新股的甄別中折戟沉沙,當然有人會認為“鐵未銷”,但是沒有質量背書的新股在之后的市場表現中將更加不確定。
投資者看到這里恐怕要冒一身冷汗,別忙,證監會雖然不再為新股背書,但是監管的力度并沒有在草案中減弱。在草案的第三十二條中,可以看到以下內容:“股票公開發行注冊生效后,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發現注冊不符合法定條件或者法定程序的,可以撤銷注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發現注冊文件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的,應當撤銷注冊。注冊撤銷后,尚未發行股票的,停止發行。已經發行尚未上市的,發行人應當按照發行價并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返還證券持有人?!?/p>
也就是說證監會并非袖手旁觀,而且一旦因為撤銷注冊給投資者帶來了損失,草案中也給予了相應的解決辦法:“撤銷注冊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發行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發行人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保薦人以及與本次發行有關的證券經營機構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但是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證券服務機構應當就其所出具的文件承擔連帶責任,但是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p>
對于“注冊文件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或者發行人存在其他欺詐情形,導致注冊終止或者撤銷注冊的,五年內不受理發行人的公開發行股票的注冊申請;證券經營機構、證券服務機構有重大過錯的,可以三個月至三年內不接受其出具的文件?!边@也是草案中的一個重大進步。
看完證券發行,再來看一下投資者關注的另一個方向——上市公司的收購與重大資產交易。
這里先來了解“舉牌”的“規矩”有沒有變化,如下:
草案
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有表決權股份達到5%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二日內,通知該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至公告后二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情形除外。
現規
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有表決權股份達到5%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三日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做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從上可知舉牌公告期限上的變化,相比于目前的“三日內”到新草案的“兩日內”,意味著公司幾乎在事實既定情況下就要立即公告,因為A股是T+1交易。
而對于要約收購的規定并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對于要約豁免進行了詳細的規定,這是新內容。這樣的豁免將給不少資本提供“閃擊”良機。這八條“妙計”如下:
一 投資者與出讓人之間存在股權控制關系或者均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本次轉讓未導致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二 經上市公司股東大會非關聯股東批準,收購人取得上市公司向其發行的新股,導致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的有表決權股份超過規定比例,收購人承諾三年內不轉讓本次向其發行的新股,且公司股東大會同意收購人免于發出要約;
三 因上市公司按照股東大會批準的確定價格向特定股東回購股份而減少股本,導致投資者持有該上市公司已發行的有表決權股份超過規定比例;
四 因投資者操作失誤導致其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的有表決權股份超過規定比例,投資者承諾不就其因操作失誤而增持的股份行使表決權,且將依法轉讓給非關聯方;
五 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有表決權股份超過30%的,自上述事實發生之日起一年后,每12個月內增持該公司已發行的有表決權股份不超過2%,且未導致控制權發生變化;
六 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有表決權股份超過50%的,繼續增加其在該公司持有的股份不影響該公司的上市地位;
七 因繼承導致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有表決權股份超過30%;
八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