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滋
借鑒各國的科學教育經驗,解決中國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針對調查中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提升科學課的學科地位
確定一門課程的學科地位,必須先了解它的學科性質。因此,加強科學課程改革,首先須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具體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是在課時上,必須保證科學課充足的課時和真正的落實;其次是在教師的安排上,必須選派有一定科學素養,熱愛科學教育事業的優秀教師擔任科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不能強制安排缺乏科學知識、缺失科學精神者擔任科學教師,更不能再優先安排語文、數學課程后,讓上不了語文、數學課的教師擔任科學課。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科學課程教師素質
針對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存在的學科專業背景復雜、學歷偏低等問題,必須多渠道、多形式提高科學課程教師素質,整體推進科學課程教師隊伍建設。(1)加快對小學科學專業教師和研究人員的培養。(2)加強對在職科學教師的培訓。對于在職教師,要嚴格按照《標準》中規定的教師必須具備的科學素養設計培訓課程與教材,分期分批實施上崗培訓,建立相應的資格考核制度,確保持證上崗。具體培訓形式可以采取短期培訓和長期培訓、外出培訓和校本培訓、學歷培訓和業務培訓等相結合的辦法。
3.改革課堂教學,全面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為全面實現科學教育目標
在教學目標上,必須突破唯科學知識的藩籬,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探究能力列為科學教育的重點??茖W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學生學科學,是為了在實踐中更好地用科學。
4.增強課程資源意識,開拓科學課程資源
豐富的課程資源對任何一門課程都是必要而且必需的,科學課程也不例外。為了使小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廣闊的智力背景,科學教育不能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必須利用與開發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農村學校要突破有限的課程資源,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除了努力創造條件做好必要的硬件建設,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發揮教師這個“軟資源”的作用。
5.轉化評價制度,為科學教育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真正落實科學課程改革,必須轉換課程評價制度。一方面,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再不能僅僅按照學生的期中或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教師的教學業績,這樣只能導致科學教育重返科學知識教育的老路,學生考試成績只能作為對教師評價的一個參考。更重要的應對教師的科學精神與態度、科學方法與能力、科學行為與習慣、開發科學課程資源的能力等方面做綜合評定,對評定成績一般的教師一定要給予相應的督促指導,對評定成績較差的科學教師,要停課學習。另一方面,對學生的評價,要破除根據考試成績進行分等排隊的做法,校長要督促科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遵循評價內容全面化、評價形式多樣化、評價標準多元化和評價時機全程化的原則靈活進行。在評價內容上,要側重于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等方面;在評價形式上,要突破單一的紙筆考試,可以采取綜合評價方式,如筆試與口試相結合,閉卷與開卷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評價標準也要多元化,既可以是學生的書面作品,也可以是產品制作、發明成果;在評價類型上,要注重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既注重學生的階段性進步,也注重學生平時科學興趣和態度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