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勤貝 王利華


監督工作是地方人大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的重頭戲。近年來,臺州市路橋區人大常委會把“跟蹤”作為提高監督成效的重要抓手,多舉措、全方位開展跟蹤問效,讓人大、政府對群眾的承諾落到實處。
視察不止于“察”,詢問不止于“問”,關鍵得看“效”。在臺州市路橋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心里,早已形成了這樣的共識。這些年,他們在跟蹤問效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一些可供借鑒的實踐經驗。
定期跟蹤:一審、二評、三回頭,不讓承諾變成“空頭支票”
人大很多監督議題都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政府落實往往需要較長過程。其間,如果人大沒有及時開展跟蹤監督,那早期提出的監督意見、代表建議、百姓訴求常會因各種因素無法落到實處,甚至不了了之,從而導致當初的承諾變成“空頭支票”。
“政府承諾三年內完成,現在時限早到了,可工程至今未完工,群眾很有意見。難道政府當初的承諾不算數?人大是不是應該盯一盯?”在一些代表座談會上,經常聽到類似的牢騷。
騰達路是橫亙路橋東西的交通要道,可該路施工至路北街道管前村、徐翁村時戛然而止,而且一停就是數年,當地群眾對此頗有微詞。很多人大代表認為,騰達路西延工程不僅能緩解交通擁堵,更事關城市整體形象,為此每年都有代表就此提出意見建議,可最終都以政府的“無奈”告終:西延工程涉及路北、桐嶼兩個街道好多個村居,拆遷安置政策處理難,工程耗資不菲,推進沒那么容易。
2003年至2008年間,區人大常委會也曾組織過數次實地視察,聽取過多方意見,提出了系列意見建議,可最終都不了了之。
蜻蜓點水式的人大監督,根本推動不了問題解決。路橋區人大下定決心:騰達路不能“斷頭”,人大監督更不能“斷頭”。
為此,路橋區人大常委會探索實踐了一套頗有成效的跟蹤監督模式:一審、二評、三回頭。針對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議題,區人大在聽取政府專項工作報告并進行充分審議后,于三個月內聽取審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報告并進行滿意度測評,第二年則以“回頭看”的形式,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二次監督”。在此基礎上,還輔以實地調研、代表視察、暗訪等形式,不定期開展跟蹤監督,力促一些“棘手”問題結束馬拉松式的落實模式。
目前,該區已相繼在工作評議、執法檢查、履職評議等監督工作中引入了“一審、二評、三回頭”模式,為推進年度重點監督工作奠定了基礎。
定期跟蹤監督模式的啟用,彌補了缺乏制度支撐導致監督點到為止、沒有下文的弊端。2011年12月底,騰達路西延(財富大道至東桐路段)工程正式通車,當地群眾和人大代表歡欣鼓舞。當然,騰達路西延工程只是一個好的開始。通過定期跟蹤監督模式的廣泛實施,近年來,路橋區人大常委會還推動區圖書館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中央山公園建設等一大批事關民生的重大項目如期完工。
“我們的監督,關鍵要多一些‘回馬槍’,對一些整改不力或者沒有整改到位的問題,要不怕得罪人,敢于盯住不放,深究原因并對癥下藥,督促問題徹底解決。對回查中仍然不改的,應責令其限期整改,碰上敷衍了事的,就要拿出點剛性監督手段,促其改進。”這是路橋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一致心聲。
據了解,自路橋區第三屆人大常委會開始,還嘗試在每一屆屆末,重點對本屆內的重點工程建設與完成情況、重大政府性投資項目資金使用情況、代表重點建議落實情況進行一次“總回頭”,尤其是對一些有時限承諾的重大事項,看看政府當初的承諾是否在規定時限內兌現了,群眾是否真正滿意了。對于一些落實情況、辦理績效不理想的項目,列入下一年度區人大常委會的重點監督議題,由下一屆人大常委會繼續開展跟蹤監督,直至問題解決。
“政府對代表的承諾是否兌現,直接關系代表對選民的承諾能否兌現,所以一定不能讓政府的承諾變成 ‘空頭支票’。”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蔣臨誠懇地說。
代表同步跟蹤:“游擊監督”讓問題無處遁形
“先喝杯水,不要著急,前面還有好幾個人在排隊辦理,請您稍等一下。”當路橋區國土資源分局工作人員把一杯熱騰騰的開水送到牟春雨手中時,他備感欣慰,這幾年的跟蹤監督總算沒有白費,不僅“督”開了方便群眾的大門,更“督”來了工作人員的熱情笑臉。
牟春雨是路橋區人大代表,他至今仍清晰記得2007年的那次“發火”。那年10月30日,路橋區人大常委會對國土資源分局進行工作評議,當時參會的牟春雨在早期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不留情面地指出了國土資源分局存在的問題:“到地籍科辦證實在是難,審批程序不是一般的繁瑣,小媳婦熬成老婆婆了還沒有辦成!‘權力’意識這么強,怎么為民辦實事?你局有些工作人員辦事拖拉、不負責任,甚至遺失當事人申報材料、泄露舉報人身份,你說群眾能沒意見嗎?”
評議會結束后,牟春雨對國土資源分局的關注并沒結束,而是緊盯該局評議意見落實情況。他除了全程參與常委會組織的“回頭看”,還借各種機會到辦事窗口“微服私訪”,經常向一些去該局辦事的群眾了解相關情況,不動聲色地緊盯該局整改動向。
在牟春雨和其他人大代表,以及區人大常委會的持續跟蹤監督下,國土部門先后修訂了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為了方便群眾辦事,他們還把各業務科室全部搬到辦事大廳集中辦公,按超市式布局,實施一站式服務。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改后,當地群眾向牟春雨反映,如今的國土部門不僅態度很熱情,辦事效率也高,原來幾個月辦不好的事,現在一個月就基本辦結了。
為了探其虛實,牟春雨再次來到辦事大廳,直至親眼看到辦事人員的熱情笑臉,切身體會高效的辦事效率后,他才放下懸了多年的心。不過,他表示,今后還會時刻關注國土資源部門的工作情況,希望這樣的轉變不是一時之效。
“現在的人大代表盯得真是緊,時不時來個‘暗訪’,還經常旁敲側擊了解情況。”國土部門一位負責人直言“壓力山大”。
這就是路橋區人大有效提高監督實效的另一個“撒手锏”:積極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與常委會同步開展跟蹤監督。
“僅僅依靠常委會開展跟蹤監督,人力、精力畢竟有限。但全區有各級人大代表500多名,這些代表大多身處基層一線,他們除了參加‘集體監督’外,還可開展各種形式的‘游擊監督’,有關部門想要瞞天過海、蒙混過關就沒那么容易了。”路橋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萍道出了開展代表同步跟蹤監督的初衷。
經過多年實踐,在各級代表與區人大常委會的同步跟蹤監督下,推動路橋區的環境整治、城區“四小車”整治、大中專畢業生回原籍落戶等一批“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或解決。
跨年跟蹤:一年一項重點,逐步化解民生難題
“2012年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2013年是流通領域(菜市場)的監督,去年則重點關注餐飲行業安全,想不到今年又安排了食品安全方面的議題。這樣蠻好,每年的監督主題不變,一年一項重點,逐個攻破,最終推動一些‘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拿到2015年度常委會工作要點,眼尖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梁瑞德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端倪。
“食品安全與廣大群眾息息相關,如果僅僅開展一兩次監督活動,不可能解決得了問題。只有演好食品安全監督‘連續劇’,逐年開展工作、逐項解決問題、逐步鞏固成效,才能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應友呈也這么認為。
確實,通過跨年度的跟蹤問效,全區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截至2014年,全區共完成了25家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當地群眾紛紛對此點贊。家住路橋街道磨石橋菜市場邊上的蔡女士對此最有發言權。她說,她在那里住了10多年,現在的菜市場井井有條,再也沒了改造前污水橫流的場面。她還跟筆者講了一件親眼所見的事。那是在2013年6月初的一天,她親眼目睹菜場內一海鮮攤販因非法使用添加劑被有關部門帶走,還被判了有期徒刑1年,這對當地經營戶的觸動很大,再也沒人敢亂用添加劑,群眾買菜自然更放心了。
這樣跨年持續監督的個案,在路橋區人大常委會還有不少。自路橋區第二屆人大常委會以來,每屆屆首時都會選擇一些事關全局和民生的重要議題作為本屆監督重點,然后將該議題分解成若干項內容,集中力量一年一項逐個攻破,確保在本屆任期內幫助群眾解決幾件實實在在的難點問題。
比如拆解行業整治,從上世紀90年代家家戶戶搞拆解,到2003年的圈區管理,再到金屬再生產業基地整體東遷,漫長的10余年間,區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幾乎年年就此開展監督。區人大代表梁方法說,他當區人大代表10余年,就關注了拆解業整治和環境保護10余年。
2015年,是路橋區人大常委會持續關注水環境整治的第6個年頭,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水環境整治專項督查、專題審議政府“五水共治”情況報告、開展“五水共治”專題詢問等,每年都以不同方式各有側重地開展水環境整治監督。
“人大監督得有‘韌性’,要有不見成效不收手的決心。”路橋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蔣臨表示,跨年、跨屆監督在路橋人大已成常態,也有一些成效,但至今仍處于探索實踐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實施辦法,也沒有建立一些必要的問責機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