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失信事件時有發生。今年“兩會”都有代表委員建議,必須盡快采取措施,解決部分地方政府既是“裁判員”又是“犯規者”的失信問題。
地方政府失信,有的表現為“新官不認舊賬”,一任領導一套做法,讓公眾無所適從,甚至造成公眾利益受損;有的出于懶政思維,先向市民作出某種承諾,然后公然“出爾反爾”,受到社會輿論質疑。當下,簡政放權、建立權力清單等改革正在逐步推進。給權力劃定邊界,是防止政府公信力進一步流失,維護法律政策權威性的關鍵所在。
對權力的監督,不僅需要徹底激活立法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制度,還需要對現行政績考核機制進一步優化。而地方政府的誠信,是最該考核的政績。這不僅有助于消除部分地方政府的失信積弊,而且有助于解決在權力下放后,地方政府如何善用權力的問題。先建法治政府,才能依法治國、依法施政。現在,是到了給地方政府建立誠信檔案的時候了。
來源:《人民之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