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2015年《法治藍皮書》。
法治藍皮書指出,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石,應在國家的民主法治乃至整個社會政治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客觀來看,受制于制度的缺失、機構的不完善、體制的復雜、代表素質的良莠不齊、經費的短缺等現實因素,鄉鎮人大仍陷于“虛化”和“邊緣化”的泥淖,鄉鎮人大功能不彰,其角色定位和實際功能之間存在較大鴻溝。
廣東省中山市人大在人大監督方面不斷創新,與廣東省各級人大一同成就了人大監督的“廣東現象”。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山市鎮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工作暫行辦法》,它是全國首部關于鎮人大監督工作的規范性文件。
報告認為,中山市及其各鎮人大在法定框架內,立足于基層人大的實際,為提高基層人大監督效果、發揮人大監督功能所進行的一系列嘗試頗有意義,體現了現實主義的理念和路向。然而長遠來看,似不應也不能裹足于此。對于鄉鎮人大的地位和功能,應當努力跳脫現實的窠臼,回歸憲法和法律所確立的整體框架來準確界定,在此基礎上予以進一步規范化和程序化,彰顯鄉鎮人大應負的責任和應有的功能。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