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 秾研 胡熠燁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可近年來,這片“清麗地”卻飽受污水困擾。自去年全省打響“五水共治”戰役之后,湖州市人大常委會積極創新監督機制,在湖的人大代表也紛紛奔赴一線,打了一場漂亮的治水戰。
自古以來,湖州傍水而居,濱湖而興。但特殊的地理區位和日益惡化的環境,也讓湖州飽受洪水、內澇、污水之患。
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一直是湖州安民興業的頭等大事。2014年以來,湖州市人大常委會獨創“五動”機制推動“五水共治”,即三級人大聯動、千名代表行動、網絡問政互動、重點項目帶動、問責問效推動。
近一年來,湖州市共有3000多位人大代表參加了相關執法檢查、調研和視察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1500多條,力促全市“五水共治”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治水”有合力
——三級代表聯動
時鐘回撥到2014年4月14日。這一天,湖州市人大常委會與市政府聯合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就“五水共治”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時,市人大常委會決定采取市、縣區、鄉鎮人大上下配合的方式,開展以防洪法執行情況、防洪排澇治污工作開展情況為重點的“五水共治”執法檢查。
號令一下,全市人大及各級人大代表紛紛奔赴相關檢查、視察、調研現場。
“防洪排澇治污與民生息息相關,我們責無旁貸!”這是湖州市人大代表杭建萍在工作筆記上寫下的治水心得。她深入巡查西苕溪梅溪段堤防建設情況,實地了解存在的問題及隱患,提出了升級建設標準、配強技術力量等建議,督促有關部門及時落實整改。
針對德清縣筏頭鄉后塢村的農家樂污水排放問題,市人大代表項明亞挨家挨戶上門講政策、勸治污,推動當地“農家樂”全面整治提升。
4月上旬,張天任等10位全國、省、市、縣(區)、鄉(鎮)人大代表,向全市五級人大代表發出積極參與“五水共治”執法檢查活動的公開倡議。
與此同時,湖州市各縣區人大常委會也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推動形成了縣區、鄉鎮、村三級互動,轄區內各鄉鎮聯動的合力治水格局。德清縣人大作出了全面推進“五水共治”加快實現轉型升級的決定;安吉縣人大作出了設立環境綜合治理“集中推進日”的決定;長興縣人大常委會成立4個執法檢查小組,組織縣鄉人大代表實地檢查,爭當宣傳員、戰斗員、監督員、示范員;吳興區人大常委會動員全區近千名人大代表開展“入百村走千企進萬戶”活動,廣泛聽取選民意見,實地查找污染源;南潯區人大常委會領導及各委室負責人都親自擔任河長,每人負責一條河的治理任務。
截至2014年6月上旬,湖州市共有3725位人大代表參與了“五水共治”相關執法檢查、調研和視察活動,各縣區、鄉鎮街道人大組織代表走訪群眾19134人次,提出意見和建議1546條。
湖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坤民認為,這種縱向聯合、橫向聯通、整體聯動的監督方式,可以促進人大工作的整體性和協同性,最大限度發揮人大優勢,從而形成監督推進“五水共治”的強大合力。
“治水”有推力
——重點項目帶動
春末夏初之季,正是草長鶯飛之時,也是江南水鄉最愜意的季節,穿行在鄉間田野常會隨風飄過一股幽幽的清香。
2014年5月23日,風清云淡樹翠,湖州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一行迎著暖風來到湖州人民的母親河——東西苕溪。可行至西苕溪的南潘斷面時,檢查組一下車,映入眼簾的卻是比黃河還黃的苕溪,大家的心一下子揪緊了。
東西苕溪是湖州市航運、行洪、排澇的重要通道,可由于沿岸礦山企業長年累月排放尾水,致使東西苕溪的水體變得混濁不堪,河道底部淤積大量泥沙,既大大削弱了其航運、行洪、排澇能力,也嚴重影響了湖州作為江南清麗地的美好形象。據檢查組檢測,西苕溪南潘斷面和東苕溪東升斷面的常年懸浮物指標均在1000mg/L以上,是太湖水的數百倍。當地百姓常言:“石頭賣到了外地,渾水留給了自己。”
東西苕溪治理工程是湖州水環境治理的重點工程之一,事關全市水環境質量。“如果這樣的重點工程都受利益驅動難以推進,又怎能完成年初制定的‘五水共治’計劃?”檢查組一致認為,當務之急一定要緊盯“五水共治”重點工程建設,推動已獲批的重點項目盡快開工建設。
在湖州市人大常委會的督促下,2014年5月底,湖州市政府各部門排出了包括環湖河道整治、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擴大杭嘉湖南排骨干水利工程在內的11個市級重點項目。與此同時,各縣區也列出了一張重點項目清單,涵蓋了骨干水利工程、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城市內澇治理等85個“五水共治”重點工程。
自那以后,湖州市人大常委會以“重點項目帶動”為抓手,推動全市“五水共治”整體推進。
6月12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代表對東苕溪導流港清淤工程進行了實地視察。
6月20日,市人大農委組織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赴安吉縣梅溪鎮梅溪村、章灣村和溪龍鄉徐灣村等地,就農村污水治理情況開展調研。
7月10日、17日,市人大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到長興縣泗安鎮、呂山鄉、虹星橋鎮實地察看了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等項目實施情況,當面聽取當地代表的意見和建議。
…………
在市人大常委會的強力推進下,全市排定的96個重點項目被逐一攻破。截至2014年底,市級部門上報的11個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18.7億元,項目建設均完成年度任務,85個各縣區上報的重點項目也已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其中東西苕溪整治工程,湖州市委以“四鐵”精神,按“停小留大、停劣留優、以留補停”的工作思路,將全年礦山開采量從8600萬噸壓減至5000萬噸以內。
“治水”有效力
——問責問效推動
防洪排澇工作季節性、突發性強等特點明顯,不少干部群眾存有僥幸心理,應急預案操作性不夠強;
農民對農用化學品的使用不合理,畜禽養殖行為不規范,農村生活污水管網配套滯后,直排、亂排、滲漏等情況時有發生;
防洪排澇治污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規劃制定和整治時常缺乏有效銜接;
…………
2014年7月29日,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了執法檢查組關于貫徹實施防洪法、推進防洪排澇治污為重點的“五水共治”執法檢查情況的報告,在觀看了相關專題片后,與會常委會組成人員針對整治規劃落地難、征地拆遷難、資金保障難、工程推進難、責任體系落實難等問題提出了系列意見建議。
會后,市人大常委會除了執法檢查報告與審議意見外,還梳理了28條人大代表和群眾的意見建議,一并交由市政府研究辦理。
與此同時,市人大農委、城建環資工委工作人員又在分管領導的帶領下,邀請省、市、縣區人大代表,以明查暗訪的形式,赴20多個生態循環養殖場、工業化治污點、違建豬舍拆除點和無害化處理收集點開展督查,督促政府將深化畜牧轉型升級作為鞏固“五水共治”成果的重中之重。
其間,全市各縣區人大常委會也綜合運用執法檢查、專項審議、專題詢問、重大事項決定等多種監督形式,圍繞“五水共治”組織開展跟蹤監督。
在各級人大常委會的持續推動下,各級政府部門撲下身子狠抓落實,從組建機制、落實責任、加強督查、宣傳引導等方面入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治水”成績單:
防洪水,圍繞“強庫、固堤、擴排”三大任務,四項重點骨干水利工程、太湖水廠及配套管網全面提速,共完成投資15.78億元;
排澇水,以“消除城市內澇點”為重點,新建改造一批排澇設施,完成積水點改造25個,新建疏淤管網709公里,應急強排能力達1.12萬立方米/小時;
治污水,堅持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治理“三管齊下”,完成206家企業落后產能淘汰,累計拆除生豬養殖棚舍288.8萬平方米,完成鄉鎮、中心村生活污水截污管網301.8公里,提前完成近500公里的“清三河”任務;
…………
可湖州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認為,2014年只是一個開始,2015年將是 “五水共治”的攻固年、關鍵年,他們將繼續以“五動”機制推進“五水共治”不斷深化,計劃在今年汛期前組織聽取政府關于整改情況的報告,并對其進行滿意度測評,助推湖州市全面打贏“五水共治”這場硬仗,努力把“江南清麗地”建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