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勤
我是一名基層人大代表,從事律師工作23年。當選省十二屆人大代表以來,我時刻思考著如何立足本職、履行使命。一路走來,有辛勞,有汗水,更有滿滿的喜悅與收獲。
以專業視角助推法治建設
作為從事法律服務工作的人大代表,我深刻感受到在法治建設中所肩負的責任。
這幾年,我多次參加人大立法調研座談,參與多項法規草案討論,每次都做到提前學習、熟悉法規、認真思考,力爭提出有針對性的立法意見。2013年4月,參加商標法修訂座談會時,我在事先進市場、走企業聽取意見和了解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增加聲音商標、顏色商標及加大侵權賠償等10多條建議,其中6條被新法吸納。2014年,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全省各級人大代表開展“查找不適應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條文”主題活動,我通過走部門、查法律、翻資料等方式積極尋找線索,并發動全所律師加班加點、共同查找,一個星期內共查找到相關法律法規內容20多處,提出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建議30多條。
作為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大代表,我充分利用法律實務工作經驗,圍繞改革發展的中心議題,結合人民群眾的普遍關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向省人代會提出了20多件議案建議。目前,《關于制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辦法〉的議案》等4件議案,已經以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的形式制定出臺,還有不少具體意見被有關規范性文件所采納。
閉會期間,我積極參加各類代表活動,支持和監督“一府兩院”推進工作。2013年,我通過參加一系列的視察調研,發現隨著依法行政的深入推進,各級政府對于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我在省人代會和受邀參加的各級政府有關座談會上,都積極呼吁建立和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并提出了具體設計方案,為省政府制定相關制度提供了重要參考。2014年,我受邀參加義烏市人大評議“兩院”工作活動,在走訪調研、旁聽庭審、查閱案卷的基礎上,提出了數十條建設性意見,得到了當地“兩院”及其工作部門的采納。
以法治方式維護民生利益
代表聯絡站是代表聯系群眾的重要陣地,也是我運用法律知識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這幾年,我定期參加聯絡站的接待群眾活動,并根據群眾反映的問題,為其提供法律服務。比如在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中,群眾對獨門獨戶建房改套房安置抵觸情緒很大,我結合法律講解政策,理順了公眾情緒,推進了工程建設。還有一次,一名婦女到聯絡站哭訴自己的慘痛遭遇,說是她兒子因年少無知被判刑,刑滿釋放后就業、當兵等都受到了很大影響。我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有關法律明確規定:未成年人被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應封存有關記錄,不得向外提供。為此我專程到有關機構進行溝通交流,并向省人大常委會提出相關建議,促成我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實施辦法出臺。
代表深植群眾之中,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力量。作為法律工作者,我義務做好面向群眾的法律服務工作,為社會和諧穩定出力。2013年下半年,我在走訪聯系群眾時了解到,有300多戶經營生日蠟燭的商家集體被罰,原因是他們一直在銷售的“蛋糕花”生日蠟燭,因點燃后產生小火花被歸類為易燃易爆品。經營戶對此意見不小,我在深入調研后,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了該事件的法律適用問題,并獲得了職權部門的認同,最終促使這一事件得到妥善解決。
此外,我還利用專業知識積極送法下鄉,堅持定期給基層群眾上法制課,免費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承擔了70多個村的法制宣傳服務工作。現在,一些村民遇到糾紛時,都會主動給我打電話,我都努力做到及時給予幫助。
通過兩年的履職,我深切感受到:人大代表是一份責任、一種擔當。履行代表職責確實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為群眾解決一些困難,為經濟社會發展出一份力,內心也是格外充實的。今后,我將牢記使命,繼續為社會和諧鼓與呼,為法治建設添磚加瓦,不辜負組織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