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良 王乃新
“東側校門要與新建綜合樓總體協調,盡量遠離十字路口。” “建議校門兩側預留足夠的寬敞空間,統籌考慮學生集中放學的流量問題及東新路拓寬問題。”……
日前,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人大組織專項監督小組就善璉中學改建項目開展意見征詢,代表們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意見有針對性,履職方能更精準。為此,善璉鎮人大2014年探索建立了“三專”機制,即建立專門監督小組、由專人負責管理、開展專項工作監督,切實避免了代表履職時容易出現的“泛泛參與”、“走馬觀花”、“不重實效”等問題。
建專督小組,讓代表履職更“專”
除了一年一次的鎮人代會,如何發揮代表閉會期間作用,是善鏈鎮人大一直在探索的課題。
“很多代表閉會期間的視察、調研活動,幾十名代表一哄而上,看上去熱熱鬧鬧,實質上收效甚微。”善璉鎮人大主席朱國良認為,這樣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僅造成了代表資源、精力的浪費,對代表的自我認同感和群眾對代表的信任度也帶來了一定影響。據他分析,代表監督不夠“專”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農田水利建設、工業污水治理、農村公路養護等監督議題,都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普通代表如果在監督前沒做足功課,往往很難發現其中一些關鍵細節,自然很難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4年5月,善璉鎮人大依托當地代表聯絡站,根據代表訴求先后組建了社會發展、工業、農業等3個專門代表監督小組,每個小組都有10名左右熟知該領域的專業代表。
這一舉措,既為代表們指明了監督方向,增強了監督實效,也使代表們找到了歸屬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履職熱情。據統計,僅2014年8月至12月,3個專門監督小組圍繞“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鄉鎮衛生院改制、文化事業發展等議題,共開展專項監督、調研活動21次,參與代表達190多人次。
“今年我們小組計劃開展9項專題活動,包括港南村‘美麗鄉村’創建項目監督、宏建村農房集聚項目監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情況調研、全鎮各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等。”農業專門監督小組常務副組長沈建新代表手里拿著與鎮人大、小組代表商定后的2015年活動計劃,對今年的代表活動胸有成竹。
精準履職,讓代表作用發揮最大化
2014年,善璉鎮6個行政村同時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整個工程量大、涉及面廣,事關當地數萬群眾的切身利益。
該項工程列入當年度重點監督議題后,善璉鎮人大的農業、社會發展兩個專門監督小組決定分工合作,共同監督好這項重大民生工程的實施。其中,農業專門監督小組利用代表都來自農村基層一線,熟悉各村情況的優勢,主要負責管網接戶方面的監督;社會發展專門監督小組利用幾位代表曾從事過建筑行業,懂工程技術的優勢,負責管網鋪設、窨井及終端處理池建設、材料匹配度等方面的監督。
結果,幾次監督活動下來,兩個小組共督查發現大小問題20余個,及時避免了重復開挖、變更管材等問題,有效保障了工程質量和進度,當地群眾和施工方更是紛紛“點贊”。
像這樣的專項監督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工業專門小組利用該組企業代表的職業優勢,針對群眾反映較多的工業“黑煙囪”問題,在全鎮所有工業企業開展了以“加快轉型,杜絕黑煙囪”為主題的監督活動;社會發展專門小組持續關注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督促鎮市場監督管理所及食安辦取締了7家無照經營餐飲店和攤位,贏得了當地學校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據了解,“三專”機制運行一年來,善鏈鎮人大代表的閉會期間活動實現了從“泛泛參與”到“精準發力”的轉變,力促一系列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最大程度地發揮了鎮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