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必桃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在不斷擴大我國國民的整體教育素質水平為教育方針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開始不斷地擴大招生錄取范圍,教育辦學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充,高等院校也由傳統的招生管理形式轉變成開放式自主招生辦學模式,高等院校辦學形式被全面放開,形成市場引導性的辦學招生機制,這促使高等院校必須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發展。高等院校面對這種翻天覆地的改革變化,其內部財務會計核算管理制度也會面臨重大的變革。高等院校的內部財務核算制度如何能夠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式,積極地參與到高等院校的實際運營中來,發揮出財務核算的價值體現職能,本文將從不同層面去剖析我國高等學校財務會計制度改革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高等學校 財務會計制度 改革
我國高等院校正歷經著時代發展的變遷,由傳統的事業單位管理模式逐步過渡到市場化運作模式,在這樣的改革發展背景下,高等院校不得不面對與普通企業同樣的“市場競爭機制”。因此,許多高等院校在適應市場改革的轉變,開始大刀闊斧地規劃內部管理模式,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將經營管理意識投入到高等院校日常的運營管理中來。與此同時,傳統的高等院校財務會計核算制度體系已經無法適應高校的全面的發展建設,財務所呈現的高校運營的價值體現已經與實際的價值總量嚴重背離,從財務賬務中已經無法獲得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至此,我國高等學校的財務會計制度改革將是其內部管理改革發展中最主要的內容,對高等學校財務會計制度的改革將勢在必行。
一、高等學校的財務會計制度的發展歷程
財務會計制度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發展的重要性標志,而高等學校的財務會計制度也一同鑒證了我國財務會計制度改革發展的歷程。高等學校作為我國的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制度形成之初,執行的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執行期間跨度為:1949年-1988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高等學校在院校發展上又經歷了一次新的發展變化階段,在財務會計制度執行上又有了新的變化,重新按照《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進行操作執行(執行期間跨度為:1989年-1997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地深入,不同行業的財務制度的執行規定又做出了進一步的修正與調整,特別是對于高等學校的財務制度的制定又引入了許多貼近高等院校實際管理機制的財務法規條例。從這一年開始,高等院校的財務制度執行的是《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修定)》(執行期間跨度為:1998年-2013年)。進入21世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與國際業務交流逐漸頻繁,市場經濟發展更加活躍,適應我國特色經濟發展的財務管理制度在這一階段得到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于高等院校這樣一個基礎教育領域,也在近些年改革創新發展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態,從傳統的國家全面統收統支的管理模式到真正開放的市場經濟調控模式,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高等院校的整體校建體制必改革都必須有別于以往的財務管理制度與之相配伍的財務管理執行規范。至此,從2009年開始有關部門就對高等院校的財務制度修正草案進行研究,最終廢止原有的財務制度法規,采用新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執行期間跨度為:2013年-至今)。
二、傳統高等學校財務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高等學校的全新發展勢態,使高等學校的財務會計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也歷經了許多的變化與調整。在這個過程中,顯現出高校財務管理上存在的諸多弊端,也為未來高等學校的財務會計制度發展提供了許多借鑒。
(一)高等學校的會計報表信息反映與披露不夠全面
財務會計報表的目的是通過財務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數據,能夠真正反映出高等學校一段期間或某個時點的財務狀況,能夠為決策者提供最有利的財務分析數據。然而,一些高等學校的財務工作不細致,甚至沒有對過去一段期間存在的財務問題進行披露,使查閱者無法通過財務報表進行深入的數據分析理解。高等學校對于編制現金流量表的重要性也比較淡漠。因此,無法通過現金流量表獨有的資金流量分析指標,對一段期間的資金流入與資金流出進行展現,也就無法獲悉企業一定運營期間的現金流向的動向財務信息。
(二)高等學校的財務賬套管理存在多支、分散現象
在傳統高等學校的財務制度執行及管理上,已經適應及習慣延續事業單位標準的財務制度管理規定。因此,對企業財務核算管理上造成與現實情況不相符的現象。比如:高等學校的財務賬套習慣于將日常的運營收支作為一個賬套體現;高等學校的基礎性建設的賬務情況在另一個賬套中體現,使財務體現的會計主體在無形中被分割成兩個,而在賬套的財務處理及管理上又存在了兩個分支,不僅不利于財務核算的統一管理,而且使會計信息不能夠被全面、集中地反映出來。
(三)高等學校的會計科目在選擇上無法切合實際應用
隨著我國高等學校的日益高效地發展,無論從內部管理體制上,還是專業學科的設置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在投資合作主體上,傳統單一的投資引入渠道發生了擴展性的變化。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高等學校財務核算中運用的一些會計科目已經無法適應高校新的業務發展的情況指標。比如:高等學校的財務核算中沒有“在建工程”這一科目,那么,投資人及高層決策人等在審閱財務報表或財務分類賬時,就不能準確地掌握工程投入或擴建過程的價值體現情況,也就無法得到更加有利于調整分析的財務數據。
(四)高等學校在會計核算時存在的問題
高等學校在會計核算方法上與企業的會計核算原則存在一些差異,致使會計信息質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高等學校在“固定資產”核算上,不采用計提折舊的辦法,而采用的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計提,這樣將無法真實地反映出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也就不能及時獲得資產變現或報廢的真實價值;無形資產也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價值攤銷等等。
(五)高等學校沒有按照會計假設前提進行賬務處理
高等學校沒有進行嚴格的成本核算,也就無法與收入相配比,也就喪失了會計最基本的假設前提,就是收入與支出相配比的原則,成本是院校實現經濟利益價值最大化的基本條件,因此,對成本進行完整準確的核算,不僅使院校能夠清楚毛利率的行業范圍,而且更清楚開源節流的有效辦法。
三、高等學校財務會計制度改革的研究
財務會計制度如何能夠適應高等學校在市場中的競爭發展,是未來高校財務會計制度改革發展不斷探尋的方向。
(一)完善會計報表報送質量,加強信息披露的真實全面性
隨著高等學校合作領域及對象的多元化,財務會計報表的數據包含范圍也更加廣泛,為滿足不同報表審閱主體的需求,會計報表報送的數據分析及呈現層面上,主題及重點應更加鮮明;會計報表的信息披露應更加全面、細致,對潛在的財務風險也應進行分析說明,以便查閱者理解。
(二)高等學校的財務會計制度執行應與財務會計制度接軌
高等學校的未來發展方向勢必與企業化管理模式不可分開,因此,適時地向企業優秀的管理資源學習靠攏,將是高等學校和協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財務會計制度上,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財務核算標準,已經逐漸與企業會計制度規范拉近了差距,高等學校在財務核算管理上,也應轉變職能思想,多參考企業財務系統管理的方法,使高校的財務核算更加科學、高效。
(三)現代化信息技術應廣泛應用于高等學校的財務會計制度執行中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會計電算化已經普遍運用于會計實踐發展中,高校的財務會計制度的具體執行手段,可以更多地借助現代信息化技術,通過專業的財務軟件及互聯網下的財務數據共享與控制等信息資源的共享與監控,使財務會計信息可析度更強。
(四)建立高等學校的財務會計制度體系
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在現代社會業態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所以,高等學校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也涵蓋了內部財務制度體系發展的重要管理內容,沒有完善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就不能充分體現出高校發展轉變過程中的價值成果,也就不能及時作出準確的調整。因此,高校未來的競爭發展不僅立足于業務職能的發展創新,而且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內部財務會計制度體系的有力支撐。
四、結束語
面對著高等學校全新的教育體制改革發展體系,以其新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在高等學校未來的辦學精神層面,必將朝著更優質的教學質量環境發展前行。在這一時代進程中,高校的財務會計制度的建立與未來發展,將為高等學校深化機制改革、創新教育理念的發展之路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安寧.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6.
[2]曹勇.高校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8.
[3]劉蓉.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財會研究,2005(7).
[4]林鋼.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改革研究——基于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二維體系[J].會計之友,2011,(1):4-12.
[5]楊云標,楊昆元.關于我國高校財務會計制度改革的思考[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7,(4):102-106.
[6]趙陽.淺議新高校會計制度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優化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14,(33):145-146.
(作者單位:湖北汽車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