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勇++胡忠紅
摘 要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提出在中國大地上興起了一股創新創業的浪潮,在此背景下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新的形勢,必須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剖析,探究大學生實踐教學改革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多種創新教育資源和平臺開展創新教育,從實踐教學教師培養、實踐教學平臺優化、創新實驗與創業活動的融合等方面著手,為社會提供創新性人才。
關鍵詞 大眾創新 實踐教學 高等學校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08
Study on Colleg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HEN Zhiyong[1], HU Zhonghong[2]
([1]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2]Ori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Raise of the "publ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ise of a wa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land of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reform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proposed higher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we must to exis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mode, make full use of the variety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platform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ractice teaching teacher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optimization, innovation experimen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to provide innovative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Key words public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下簡稱“雙創”),在中國大地上興起了一股創新創業的浪潮,在此背景下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新的形勢,大學生應該具備創新思維和更強的創新能力,高校在人才的能力培養方面更顯重要,也對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傳統實踐教學不能完全滿足“雙創”的要求
1.1 傳統實踐教學條件與人才培養目標不匹配
上世紀末,為滿足國家的人才戰略需求,高校擴招速度較快,導致辦學經費相對缺乏,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實踐教學設備臺件數量相對不足、實踐教學基地數量相對不夠和實踐教學學時數不足。為此,部分高校采取了減少教學成本的手段,即教學形式主要以課堂講授理論知識為主,課程設計、實驗操作、社會調查、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流于形式。從而導致學生不同程度上理論與實踐脫節,應用能力不強,創新意識不強和創新素養低下。學生的培養目標達不到社會對創新創業的基本要求,畢業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缺乏應有的競爭實力。①②
1.2 傳統實踐教學評價激勵機制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目前高校對實踐教學教師的評價較為單一,創新創業的指導老師沒有相應的價值體現,指導老師在職稱評聘中沒有加分點,指導老師的積極性不足。③
高校在實踐教學中創新成果的形成、保護與轉化的意識不強,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成功率不高。在教師讓學生參與的實踐項目中,學生卻成為廉價勞動力,學生實踐能力有所提高而創新能力沒有得到培養,而學生的創新項目,其學生獲得的成果如何保護和轉化沒有相應的制度體系是影響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的另一重要因素。
1.3 實踐教學人員配置與“雙創”教育教學不匹配
目前高校“雙師型”人才急缺,高校實踐教學過程中只能將理論課教師安排進實驗室,這部分教師中多數是學歷層次高,尤其是年輕教師多數是博士畢業,但畢竟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多數沒有經過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缺乏科研實踐,實踐教學過程也是照本宣科,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人數增加導致實踐教學的師資數量相對不足,部分高校實踐教學人員更是成為各類安置對象,這類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個別人員只能在教學中起到承擔衛生和門衛的工作。
2 “雙創”背景下實踐教學改革的基本路徑
2.1 改變高校人才培養觀念,創新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在“雙創”背景下的實踐教學改革需要對教學體系的整體頂層設計,其中的實踐教學需著力打造成為互聯網+時代新的特色,改變高校人才培養觀念,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大幅減少傳統的驗證性實驗環節,開展新的實踐教學形式,應用新的實踐教學手段,創新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對開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制定詳細的可操作性的規定。把相近課程的實驗課程進行整合,按專業分類設立綜合實驗課程,淘汰落后實驗項目、增加新的實驗項目,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按實驗項目需求有計劃添置儀器設備等措施,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創造必要條件。嚴格按教學計劃落實實踐教學任務,嚴格管理,保證所有實踐環節正常運行,保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效果。
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構建虛擬實驗平臺。以微信為代表的一系列跨平臺的社交網絡工具的出現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方便,臺實驗預習與復習系統,它借助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現代化多媒體手段,在網絡環境下創建了一種虛擬實驗環境,學生不僅可以很好地熟悉實驗儀器、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而且還可以在網絡環境下先做模擬仿真實驗,對實驗的操作規范先有一定的認知,從而更好地達到實驗目標。
2.2 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創造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
加強校企合作與實習基地建設,依托基地資源,構建基于實習基地資源,面向實際問題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開展以企業生產實際為背景的大學生創新訓練、專業勞動、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檢查力度,教學督導應深入教學系、課堂、實驗室、實習基地,了解學生實踐教學狀況和教師教學情況,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和協調;開展學生生產實習檢查,與實習單位、指導老師及學生互動,大力做好各類實習的服務工作,以保障學生實習的效果和質量。④
加大了實驗室開放的力度,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實驗室的規劃和利用上要進行充分論證,積極打造個性化教育平臺,將實驗室劃分為日常教學區、學生創新實驗平臺以及科研實驗平臺,充分挖掘潛力,使實驗室得到充分利用,實驗室全天預約和定時開放。學生進實驗室需提交實驗方案,經相關教師認可后可以預約日常教學區實驗室;對成功申報了省級和校級創新實驗計劃項目的學生安排創新實驗平臺,對優秀學生實施個性化培養,按排進行科研實驗平臺,為其提供更好的學術發展平臺和創新創業平臺。實驗室開放不僅增加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為有特長和個性需要的學生發展個人潛能創造了必要條件,增強了學生的科研及創新能力。⑤
2.3 加強學科競賽、創新實驗與創業活動的融合
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載體,對于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提供科研基金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結合學科競賽、課外科技創新等課外實踐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創新項目的跟蹤與管理,加強大學生創新項目成果與學科競賽成果的轉化與孵化,開展形式多樣的模擬創業活動和創業路演。同時加大對獲優秀畢業設計(論文)學生的獎勵,在物質和精神層面鼓勵學生投稿發表論文、申請專利、軟件著作權等。
“雙創”背景下,各類創新、創業、創意大賽層出不窮,學生在大賽中得到了應有的鍛煉,不少的學生因此增強了創新的信心,也有不少項目脫穎而出因此獲得了社會投資而走上了創業道路。但問題是大賽的成果歸屬問題、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成為社會的詬病,特別是以創意為主的大賽,其創意想法通過大賽而被盜用的事件時有發生。為此,學生應該與大賽組織方簽訂知識產權保護協議,以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2.4 創新實踐教學評價機制
高校從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出發,遵循課程體系內在規律,對實踐教學各環節進行全程、全方位監控,以有效教學目標和有效教學效果為出發點,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
實踐教學評價應從教學人員、教學過程、教學管理、教學效果四個方面進行整體規范的評價,建立起完善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流程,避免評價隨意性大、評價過程不規范、主觀性強等現象。教學人員從評價實踐教學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角度,包括教學儀表、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責任等因素。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組織、教學示范、教學指導等環節。教學管理包括教學文件、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方案以及實踐教學環境創設等內容。教學效果主要從評價學生的角度,包括學習氛圍、創新意識、學習和創新成果、社會影響(獲獎、論文、專利等),也包括學生實驗課程考核成績。⑥⑦
2.5 加強實踐教學師資的培養
提高實踐教學人員素質的有效途徑是加強對實驗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和加強師資的培養,定期在校內對實驗人員開展實驗技能培訓和開展實驗技能比賽;利用假期分期派實驗人員到校外進行短期培訓,用一到兩年時間基本完成輪訓;對大型儀器的管理上進行定員定崗,實行專人管理有償使用的方式,以提高實驗人員的積極性,促進實驗人員自主學習。
3 總結與討論
創新與創業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依然需要從基本教學規律出發,但需要在教學制度和人才培養方案方面進行頂層設計,創造良好的學術自由和開放包容的實踐教學氛圍,在課程內容和課程質量標準上大膽改革創新,大大提高實踐教學內容的邏輯完整性和時效性,在教學過程和育人過程中融入新的方法和手段,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高校的實踐教學改革必將在“雙創”背景下煥發新的生機。
*通訊作者:胡忠紅
注釋
① 喻淑蘭.深化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3(4):87-89.
② 劉明貴,向梅梅.基于實踐教學改革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09(2):81-82.
③ 李連珍,周艷,萇建峰,李賀敏,李娟,夏至,高致明.淺談實踐教學改革在學生就業中的推動作用[J].價值工程,2010.29(30):150.
④ 白忠喜,魯越青,梁偉,朱小芳.校政企共建基地開展基于項目驅動的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1(2):75-76.
⑤ 李韶華,吳文江,韓彥軍.實踐教學改革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12(12):118-121.
⑥ 張沙,龔雪梅.“整合連貫型”體育教師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綜述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5.30(2):18-21.
⑦ 尤曉玲,馬應魁,馬莉.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2):172-17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