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潤
摘 要 以41位小學生為研究被試,采用實驗法、課堂觀察法、數理統計法等,對“生活化情景教學”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參與程度的效果進行教學實驗,結果顯示:采用“生活化情景教學”進行實驗教學后,課堂中的學生參與程度較實驗前有較大的提高(P<0.05)。認為“生活化情景教學”有助于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的參與程度。
關鍵詞 “生活化情景教學” 小學生 課堂參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87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hinese Class Participation in the "Life Oriented Scene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Y Primary School in Jinjiang City
WANG Xiurun
(Jinjiang City Yinglin Central Elementary School, Jinjiang, Fujian 362256)
Abstract With 41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 classroom observation,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n the "life oriented scene teaching" improv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in the extent of the effect to carry on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ving scene teaching for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degree is before the experiment has greatly improved (P<0.05).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living situation teach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life oriented scene teaching"; pupils; class participation
近年來關于如何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從情景教學的意義、內涵、創設的方法等角度進行定性分析,較少從課堂教學效率的角度,對情景教學的實施進行定量的分析,這不能不說是情景教學特別是有效教學研究的一個缺憾。
本研究欲通過“生活化情景教學”的實施,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為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實證參考。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被試
為了研究的方便,本研究從任教的小學學校中隨機抽取一個班級的41位小學生作為研究被試。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法
(1)實驗設計。實驗設計: 本實驗采用單組前后測設計。單組前后測設計是指在實驗處理之前增加了一次前測,通過前測可以獲得所抽取樣本的初始水平或心理特征,再與單組后測結果進行比較,以分析實驗處理的效應的一種實驗設計方法。
本實驗的設計模式為:實驗組:前測—實驗處理—后測。
(2)實驗指標的選取。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主要表現為學生在課堂中與教師或者與同學之間所進行的交流互動,因此,學生在課堂中與教師或同學之間所進行的交流互動的情況,就是本實驗所要收集的數據。因而,本研究的實驗指標為教學實驗干預前后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交流互動情況。
(3)實驗過程。被試班級在實驗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對課堂中的學生參與情況進行了課堂觀察,把課堂觀察的結果進行了記錄,作為前測的數據;前測后,對被試班級采用“生活化情景”進行教學,并對課堂中的學生參與情況再次進行觀察和記錄,作為實驗的后測數據。
被試班級在教學實驗干預前后,兩次課堂教學中,除了教師是否所采用“生活化情景教學”有不同之外,其余的教學情況均類似。保證了其他無關因素的干擾。
(4)“生活化情景教學”及其教學要求。生活化情景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將教學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賦予教學問題以一定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使枯燥抽象的教學問題與學生的當前生活和未來生活相聯系的方式,創設富有生活意蘊的課堂情景,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從基于生活經驗的角度來看待、分析教學問題,以求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式。
“生活化情景教學”的教學要求:①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構思教學過程中所需的教學問題。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問題采用生活情景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啟發、講解或模擬一定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思考、回答、交流。
1.2.2 課堂觀察法
為了對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進行觀察,教師自行設計了《小學生語文課堂參與程度的觀察量表》,并根據量表進行課堂觀察,記錄實驗干預前后,被試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情況。課堂觀察和記錄,采用協助研究的教師聽課記錄的方式進行。
1.2.3 數據統計法
本研究所測得的學生參與情況數據,采用Ucinet6.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中心性分析和密度的差異檢驗。Ucinet6.0 for Windows軟件是由加州大學歐文(Irvine)分校的一群網絡分析者編寫的。現在對該軟件進行擴展的團隊是由史蒂芬·博加提(Stephen Borgatti),馬丁·埃弗里特(Martin·Everett)和林頓·弗里曼(Linton Freeman)組成的。
實驗干預前后被試學生參與中心性的差異檢驗,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統計分析。
采用Pajet程序,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可視化展示。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生活化情景教學”實驗干預前后語文課堂學生參與的基本情況
對本研究所測得的數據,進行計算機錄入,并導入到Pajet軟件,進行可視化,得到被試班級學生實驗干預前后語文課堂參與程度的拓撲結構圖,具體結果見圖1。
圖1表現了實驗干預前后,被試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參與的情況,圖中的點表示學生,其中42號節點為教師;箭頭表示交流互動的方向。從圖1可以看出,在經過“生活化情景教學”的教學實驗前,被試學生的課堂參與密度少而強度弱,班級里的互動關系主要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很少,有較多的學生沒有參與到課堂的交流互動中來,成為了課堂知識交流的“孤立者”,而在實驗干預后,被試班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的密度有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師生交流互動以及生生交流互動的次數增加與對象增多。
2.2 “生活化情景教學”實驗干預前后語文課堂學生參與密度的差異檢驗
為了了解被試學生語文課堂中的參與情況,對研究數據進行中心性分析,具體結果見表1。
中心性是個體在人際關系網絡中居于中心位置的程度,它社會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反映個體在人際關系網絡中活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程度中心性分外向程度中心性與內向程度中心性,其標準化的值分別指針從個體發出的關系與個體接收的關系分別占個體所能發出所有關系和所能接收的所有關系的比例。從表1可以看出,在經過實驗干預前后,被試班級學生標準化的外向程度中心性與內向程度中心性覺得到了提高,表明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程度有了提高。
為了檢驗學生學生語文課堂參與程度的提高是否是由于隨機因素的影響,對實驗干預前后學生標準化的程度中心性進行差異檢驗,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實驗干預前后被試學生參與中心性的差異檢驗
注:*代表0.05(P<0.05) **代表0.01(P<0.01) ***代表0.001(P<0.001)
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標準化的外向程度中心性與內向程度中心性在實驗前后的差異均達到了高度顯著的水平(P<0.001),表明“生活化情景教學”確實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
2.3 討論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在一定的情景中與周圍的環境,特別是人互動,從而構建自身的生活經驗的。生活情景對于學生而言,就有著天生的熟悉感,學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進行互動,能解放學生的緊張情緒,使學生更容易就教師的問題進行積極的互動。因而,一般較具體的、生動的、情景化的問題,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參與到學習中來。因而他們對一般語文問題的思考,往往會聯系他們直接的生活經驗,從而尋求問題的解決。
生活化情景教學的兩個主要特征,就是“生活化”與“情景”。 “生活化”的啟發與引導方式,使得教學問題跟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更易于學生的理解與思考,從而促進了他們的課堂參與,有助于他們解決問題。
而“情景”化的教學方式,由于所創造的情景氛圍,是同樣也適合小學生的特殊情況,比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情緒情感容易投入,更愿意就情景中的語文問題與教師或同學之間進行互動交流。
3 研究結論與建議
在小學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情景教學”,有利于小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促進學生主動、快樂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可采用“生活化情景教學”,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孔企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2.
[2] 佟立純,李四化.體育心理實驗與測量指導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6.
[3] 陳興.社會網絡分析視角下撫寧縣業余體校運動隊人際關系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